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头条大西沟村“变脸计”

从贫困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

——准旗旗委宣传部扶贫工作纪实

头条大西沟村“变脸计”

纳日松镇大西沟村位于大山深处。几年前,行路难、吃水难、增收难是摆在包村单位旗委宣传部面前的三大难题。

现如今,一条长7公里的通村砂石路让村民告别“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历史,村里通了自来水,逐渐发展起来的散养鸡项目让村民的腰包渐渐鼓起来。

头条大西沟村“变脸计”

2012年,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旗委宣传部积极贯彻精准扶贫政策,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选派得力包村干部,在具体工作中注重动员群众参与,注重化解矛盾纠纷,注重带着感情做工作,村里的三大难题迎刃而解,大西沟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症下药,点面结合,全力弥补水、电、

路等基础设施短板,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开着车从前西沟社金良小家到刘交奇家,只需5分钟。然后再驱车10分钟就到了后西沟社郝巴图家。他们现在也能像寻常农家一样看电视、用冰箱、拉电闸抽水浇地、从地里摘新鲜的蔬果自己吃或招待客人。可是在几年之前,没有路,村民间串个门需要翻山越岭;电压不足,连过年看春晚都成了奢望;吃水困难,连日常吃的蔬菜都长不起来。

2010年,旗委宣传部开始包扶大西沟村,部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大西沟村进行一次彻底的入户调查,利用10多天的时间,登门走访了168户常住村民,电话询访了185户外出村民,真实掌握了全村11个社、353户、1047人的整体情况。

通过10多天走村入户的实地调研,旗委宣传部领导干部切身体会到了村里的种种困难。村里基本无路可走,只有一条自然形成的河槽路,村民想在农闲时到镇上赶集看戏,只能盼着这时候千万别下雨,才能勉强赶着毛驴车出行。由于缺雨干旱,全村有一半以上的居住人口陷入缺水困境,只能靠买水生活。由于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全村有一半以上人口外出谋生,留守在家的村民多数年龄大、文化低,只能依靠传统种养业为生,经济收入普遍偏低。

通过调研,旗委宣传部决定先从与群众生产生活最密切的“水电路”入手。一是解决人畜饮水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在人口比较集中的土活子社、前哈拉沟社、寸草湾社、后西沟社及村委会旁投资8万多元,打了5眼机电深井和1眼小口井,解决了240人1500头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同时,帮助在东沟社、哈垃梁社移民点投资3万元实施了引黄工程,解决了两个社21户70多人的饮用水困难问题;二是完善交通设施。帮助协调相关部门新修大西沟村委会至陕西省府谷县四道峁村5.8公里水泥路,现已建成砂石路。资助新修村委会至前西沟社、后西沟社两个社的通社道路3.5公里,解决了60户190人的出行不便问题,这两项修路共投资10万多元;三是解决电压不够的问题。协调旗供电局在后西沟社安装了一台变压器,架设高压线路1.5公里,彻底解决了30户90多人多年来用电电压不足的问题。

头条大西沟村“变脸计”头条大西沟村“变脸计”

在扶贫工作面上开花的同时,旗委宣传部也注重把扶贫工作精准到点上。2014年,旗委宣传部部长韩涛到结对包扶户五三换家了解情况,当时的情形让他至今记忆犹新。通往五三换家的路都不能称其为路,一孔已有150年历史的破窑洞岌岌可危,用来抽水的水管到处是裂缝,抽满一瓮水需要半天时间,电压不足,连电视都看不成。调研回去后,韩涛和班子成员商议决定,扶贫就要扶真贫,真扶贫,对于五三换这样的贫困户,一定要尽全力全面解决水、电、路、房的问题。现在,五三换老俩口通过危旧房改造住上了新房,新挖了一眼水井,上了电,路也修通了。此外,旗委宣传部还对患尿毒症的村民赵五提供部分医疗费、申请大病救助等。像这样的个别扶贫旗委宣传部不知帮助了多少户,现在旗委宣传部一到村里,走到哪里都被村民像自家人一样看待。

转变思路,在化解矛盾中推进包扶工作,

转变村民“等、靠、要”的思想观念,

建立包扶工作长效机制

做农村工作,仅仅凭着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耐心和感情,更需要切实可行的扶贫举措,这是旗委宣传部下挂干部聂鹏举多年驻村工作的心得体会。

头条大西沟村“变脸计”

2012年开始,旗委宣传部决定帮助大西沟村存在人畜饮水困难的4个社解决缺水问题,帮扶方案确定后,在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一是,个别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一心只想让包扶单位大包大揽,这给包扶资金并不宽裕的宣传部出了很大一个难题;二是,打地下深水井,在选位置时,户与户之间争吵得很厉害。面对这两种情况,有人提出干脆别干了,省得自找麻烦。

是打退堂鼓,息事宁人,还是知难而进,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切实推进包扶工作,答案不言而喻。后来的事实再次验证了做群众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在包扶单位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多次登门谈心、召开群众大会等方式,动员村民投资投劳,进一步增强了村民自我发展的理念。前哈拉沟社的惠民2号机电井在建设过程中群众投资7000元,投劳折资800多元;土活子社的惠民1、3号机电井村民集资21000元,投劳折资4500多元。东沟社、哈拉梁社上自来水工程基本由村民按户投资投劳完成。

在修建通村砂石路的过程中,同样遇到了这样的问题。2014年,旗委宣传部与纳日松镇政府按照“不征地、不补偿”方式,在大西沟村组织开展通村公路建设。大西沟村过去道路基础条件差,建设通村混凝土道路势必新占用村民的土地和附着物,如果以“不征地、不补偿”方式修建,村民能不能答应,当时确实是个未知数。部里一次又一次挨家挨户征求意见、做思想工作,只要还有一户村民不同意,就决不开工。最终,旗委宣传部通过合作社内部调整土地及利用准旗的各项惠民政策弥补占地大户的经济损失等方式,顺利修建了通村砂石路。此举不仅为村里办了事实,更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赞誉。

头条大西沟村“变脸计”

扶贫的关键不在“扶”,而在于扶起来之后能独立向前走。2012年,旗委宣传部根据大西沟村具体情况,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帮助村民发展散养鸡项目,并且让部里的党员干部全部参与进来。经过实地勘察,当年确定了7户。这7户村民自己盖好了鸡圈,宣传部为每户提供50只鸡苗,并请养殖技术人员做技术指导。2012年—2014年,旗委宣传部共帮助村内50户村民发展养殖,提供了鸡苗5500只,共投资5万元,初步统计,仅此一项就让大西沟村民户均增收5000多元。这一举措不仅让农民增收,更在村里培养起了3户养殖大户,村民现在金良小的养鸡规模已扩大到240只。“今年年底应该还能收入2万来块钱哇。”金良小的妻子一边喂鸡一边高兴地说,他们对于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头条大西沟村“变脸计”

注重协调,努力形成包扶合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大西沟村的包扶工作之所以能进展顺利,取得成效,与我们最大限度地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密切相关。”说起这几年的包扶工作,旗委宣传部驻村干部聂鹏举感慨颇多。

2014年,准格尔旗开始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要在大西沟村修通一条贯穿全村的路,资金缺口大不说,单是要采取“不征地、不补偿”修路方式,无偿占有村民土地及土地附着物就需要做村民大量的思想工作。

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大西沟村通村砂石公路在修建过程中得到了纳日松镇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企业和人士的大力支持。纳日松镇党委政府和驻村煤矿企业出资帮助工程建设;旗交通局派出技术骨干,全程跟踪服务,从而确保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纳日松镇供电所在百忙之中抽调工作人员帮忙及时变换供电线路,为修路让路;伊东古城二矿、阳宝渠煤矿也从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

为了有效调解修路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纠纷,旗委宣传部和纳日松镇司法所、大西沟村“两委”班子组成矛盾调解工作组,引导村民合理合法解决矛盾。值得一提的是,旗委宣传部创新性地让群众也加入到矛盾调解工作组,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前西沟社和后西沟社修路时,剩余500米的路因一户村民的阻拦而不得不停工。原来修路需要砍掉这户村民的5棵杏树,工作组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都未能成功,后来邀请村里的群众出面一同劝说,结果很顺利地就做通了这户村民的思想工作,施工得以顺利进行。

有了这样一股工作合力,旗委宣传部仅用1个月的时间,就新修了主线4公里、支线3公里横贯全村的通村砂石公路。

修路不误打井,旗委宣传部一开始就打算借助施工队的力量帮村民打井。通过协商,施工队同意在施工之余,义务为被占地村民打井。2014年,新打大口井2眼,维修2眼;同时还为前哈拉沟社、土活子社、李家圪堵社免费维修了进村道路。今年年,预计能打十几眼水井。

大西沟村留守村民年龄大、文化层次低,大多数村民除了种植养殖外无其他技能。2015年春耕时节,旗委宣传部购买了1万多元的优良籽种,鼓励部分贫困户种植小杂粮。在这之前,旗委宣传部早已和准旗农香丰、十里长香等农牧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农产品找到了销路。

( 乔玮)

本期编辑:李敏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