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眉山“小青椒”情暖八方

生动诠释“奉献 友爱 互助 进步”精神

——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眉山赛区志愿服务工作综述

眉山“小青椒”情暖八方

央视视频截图。

眉山“小青椒”情暖八方

残疾人运动员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进入市体育馆。眉山网记者 姚永亮 摄

眉山“小青椒”情暖八方

志愿者为运动员擦汗。眉山网记者 姚永亮 摄

眉山“小青椒”情暖八方

志愿者倾情服务运动员。

眉山“小青椒”情暖八方

志愿者为视障运动员夹菜。

眉山“小青椒”情暖八方

河北代表队赠送锦旗。眉山网记者 古良驹 摄

眉山“小青椒”情暖八方

倾力打造“五星志愿者”。王永强 摄

眉山“小青椒”情暖八方

志愿者刻苦训练。眉山网记者 张忠苹 摄

眉山网记者 古良驹 见习记者 肖倩 伍于静婷

近年来,在推进文化立市过程中,眉山成功创建第三届四川省文明城市,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连续四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志愿者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一支重要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9月12日-18日,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盲人门球、残疾人飞镖项目在眉山进行,作为全市志愿工作的主管部门,市文明办在市筹委会的领导下,主动承担起整个眉山赛区志愿服务的艰巨任务。

本次赛会志愿者被全国人民亲切地称呼为“小青椒”,而“眉山版小青椒”——眉山赛区志愿者,以全身心投入、全方位覆盖、全过程保障,充分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赢得全国主流媒体的充分关注:人民日报海外版在头版报道眉山志愿者服务;新华社、中新社报道眉山志愿者6次;中央电视台专访眉山志愿者两次;四川电视台多次报道眉山志愿服务工作……

莅眉观赛的国际盲人体育联合会盲人门球分会主席卡利·拉萨宁对本次赛事的组织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此次志愿服务在细节上把握得非常好,几乎每一个角落都能体现对运动员的关爱。”

【现场】

13天312小时全天候 356名志愿者近6万个工作小时

从“接站无障碍”到“全天候保姆”再到“彼此难舍难分”

踏上眉山土地,无处不感受到东坡故里人的热情

9月8日,市文明办牵头组织志愿者们采取模拟接站的形式,对无障碍服务进行了预演。9月10日,200多名志愿者分头行动,靠扶、靠扛、靠背,保障了来自全国的20多支参赛队的200多名运动员、教练、领队顺利入驻眉山。

黑龙江代表队的一位运动员身高1米9,体重近100公斤,行动不便。接站人员和他的教练员一起,采取背负方式,妥帖地将他送到驻地房间。负责服务的志愿者,尽管累得直不起腰,还在为运动员介绍眉山的风土人情。

赛事进行中,在高速路入口处,城市志愿者们个个站姿挺拔,为八方来客指引方向;在三苏祠、湿地公园、火车站等地,城市志愿者为观众指引道路、发放门票……

他们也许是企业主,也许是社区干部,也许是普通群众,在秋雨绵绵中,始终穿着湿漉漉的赛会志愿者制服,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为参赛者、观众提供无处不在的服务。

在特殊静音比赛里,无微不至的奉献让看不见球的运动员时刻感受到眉山城市的文明之光

礼仪志愿者贯穿整个赛事,她们举止优雅,脸上挂着亲切的笑容,展示眉山志愿者最美一面。

在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眉山赛区的圣火传递仪式上,她们手持圣火钵,稳定沉着,纵使火焰随风吹向她们,也不动分毫;在重要仪式环节,她们端庄站立为嘉宾指引方向,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有人甚至把脚趾都站破了皮,严重的还化了脓;在赛场颁奖仪式上,她们托着代表荣誉和骄傲的奖牌,为运动员献上最真挚的祝福。

由于盲人门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全部戴眼罩,完全依靠声音来辨别球的位置和方向,然后做出防守动作,因此,场馆内最高声响不能超过30分贝,观众是否保持安静成了比赛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

“您好,请您在比赛开始前把手机关闭或调成静音……”进入观众安检口后,观众服务志愿者就开始向观众反复提示,并耐心解释原因。

比赛开始前,裁判员会向观众做出提示,观众席上的志愿者们会举着“安静”的牌子从观众面前轻轻走过。无论赛事多么精彩,他们都无暇观看,而是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进行赛事的时候,岳俊等4名擦地志愿者站在场地周边的椅子旁,拿着拖把随时“待命”。因为盲人门球运动员在比赛中会用手触摸地板上的标记来判断位置,手上的汗水会把地面弄湿,运动员容易打滑,只要比赛一暂停或者裁判员示意,志愿者们就会立刻拿着工具上场,迅速做清洁,迅速跑下场,以免耽误比赛时间。

友爱互助,诠释志愿精神。在赛事过程中,由于礼仪志愿者的站立时间较长,有成员在志愿服务中晕倒,在场志愿者火速扶助,送到医疗处,陪同康复,充分体现互助精神。在飞镖赛场,随队志愿者之间精诚合作,让参赛运动员充分感受“无缝服务”。

“当我的‘一对一’志愿者蒲静不在的时候,别的志愿者也会适时询问我,为我提供帮助。” 一名参赛运动员告诉记者。

打造“五星级志愿服务”,获得全国参赛者几百个“赞言”

市文明办联合团市委、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商学院校团委和带队老师倾力打造“五星志愿者”,向赛事提供“五星级志愿服务”。356名志愿者用近6万个工作小时提供全天候服务,从残疾运动员上洗手间,到路途中打伞,再到贴心夹菜,志愿者们贡献良多。

志愿者的无私付出和良好素质,深深感动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员,河北、浙江等代表队纷纷给志愿者写来感谢信、送锦旗。

飞镖新疆代表队运动员赵芳在长达3页多的感谢信中写道:“在这里,志愿者蒲静和但汉懋把我们照顾得很好、很贴心。我到眉山第二天,天空下起雨,蒲静陪我外出,她只穿了一件T恤,我看小妹妹冻得直哆嗦,就说把我的衣服给她穿,但是她拒绝了,反而忙着去为我找伞,怕我淋着了……”志愿者一点一滴的贴心服务,运动员都记在心里。

颁奖仪式上,志愿者为每个获奖代表队和运动员喝彩鼓掌,庆贺这一荣耀的时刻;运动员们发自内心地拉着志愿者的手,将奖杯塞进志愿者的手里,分享成功的喜悦,感谢他们。

在眉山赛区联欢晚会上,运动员、教练员、志愿者同唱“朋友”,依依惜别,为赛会志愿服务画上圆满句号。

眉山版“小青椒”引发高度关注,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央视新闻联播

人民日报海外版在头版报道眉山志愿者服务;新华社、中新社报道眉山志愿者6次;中央电视台专访眉山志愿者两次;四川电视台多次报道眉山志愿服务工作。

国际盲人体育联合会盲人门球分会主席卡利·拉萨宁对本次赛事的组织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此次志愿服务在细节上把握得非常好,几乎每一个角落都能体现对运动员的关爱。”

【诞生】

11个月的精心筹划

90天全城火热招募

120天的严格培训

文明眉山

孕育一流“小青椒”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眉山赛区志愿服务工作于2014年11月启动以来,市文明办按照“统筹推进、协同配合、各尽其责”的原则,全方位精心筹划,先后6次召开成员单位协调会,制发了《眉山赛区志愿服务总体工作方案》、《眉山赛区志愿服务集中培训工作方案》、《眉山赛区赛期志愿服务工作方案》,明确了各阶段志愿服务工作的主要任务、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为赛区志愿服务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多渠道筛选

组建高素质志愿者队伍

市文明办从2015年4月正式启动志愿者招募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发放招募宣传资料5000份,张贴海报300张,并通过各类媒体广泛发布招募公告,播放九残会志愿者宣传片。通过全面发动、公开招募和层层选拔,从1500多名报名者中,挑选组建了一支356人的,由大学生和爱心市民组成的有活力、有激情、奉献意识强、服务水平优的志愿者队伍。

专业化培训

全面提升志愿者服务水平

为圆满完成眉山赛区的志愿服务工作,赛前,市文明办依据职能的不同,对志愿者进行了详细划分,把他们分为礼仪、场馆、驻地、随行、赛事、新闻外宣、新闻内宣、反兴奋剂和城市宣传等类别,并对他们进行了严格的专业培训。

为提升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在组织志愿者完成规定的17学时、14门课程培训的基础上,还针对服务对象的特殊性,邀请助残礼仪、无障碍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对志愿者进行了为期7天的集中培训,使志愿者们充分掌握了服务残疾人技能技巧和方式方法,全面提升了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一对一”精细服务 是成功关键

记者感言

回顾整个赛事志愿服务,“三个全”的一对一精细服务是成功关键。

全方位覆盖。按赛事部署分岗位设立礼仪、随队、赛事、场馆、驻地、新闻宣传6大类共356名志愿者,对运动员住宿、就餐、出行、热身、比赛开展全方位全程跟踪服务。

全身心投入。针对运动员的需求,建立提前服务沟通机制、赛中沟通机制,对运动员的合理需要进行协调和落实。改变重形式、轻内容的传统服务模式,以换位思考方式提供赛事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实现无缝对接。

全过程保障。开展九残会岗前培训和模拟演练,对心理沟通技巧、扶残助残知识和技能、突发事件处理、媒体宣传、比赛规则、眉山历史文化简介进行详细辅导。建立志愿者工作站,每天定期召开志愿者组长会、裁判员志愿者座谈会、志愿者经验交流会,进一步完善赛事志愿服务。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搜狐微博 新浪微博 QQ空间 凤凰快博 人人网 人民微博 新华微博 msn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