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三国第一谋士必须是他,难道智计是评价谋士的唯一标准?

如果讨论打架斗殴,好勇斗狠,整个三国时代,没人干得过吕布那个脑袋上插鸡毛的小白脸。但现在有几个人心中的三国第一武将是吕布?地位更高的应该还是一脸血的关二爷和一脸粉的子龙兄吧。三国第一谋士必须是他,难道智计是评价谋士的唯一标准?

所以,评价第一武将不能光看手上那两下,肚子里有没有货也很重要。同理,评价第一谋士也不能光看脑子里那几道弯弯绕,心里什么颜色也很重要。

其实第一谋士之争由来已久,非常无聊。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人们闲得无聊就爱瞎扯淡,妄论古今,成一家之言(本文也不例外)。

郭嘉、诸葛亮、贾诩几位都是热门人选,但是作为曹操早期帐下首席谋士的荀彧,怎么能被挤在后面?三国第一谋士必须是他,难道智计是评价谋士的唯一标准?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手干得非常漂亮。没事扇你一耳光,打掉你两颗牙,你刚要扇回去,他一脸正气地说:“皇上让我扇的。”

招揽人才的时候,他说:“来来来,咱们这是中央机构,你在我这干就是进了国企,跟着皇上打工,有肉吃。”所以到曹操那应聘的人比到地方上发展的人多得多(只有诸葛亮那个不识相的不来),曹操就招聘到一大堆优秀员工跟着自己打江山,却拿着国家的钱发工资。

但是这也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弊端,那就是你们这帮人到底是真心跟着我曹操干的呢?还是死心眼效忠汉献帝的呢?这个问题曹操是不大搞得清楚的。

虽然荀彧跟着曹操的时候,他这还不算国企,但是他就是那个死心眼效忠大汉王朝的。所以严格地说荀彧并不算曹操的小弟,他的有独立的人格,跟曹操同殿称臣,最多算是上下级关系。他帮助曹操的终极目标,竟然是匡扶汉室。三国第一谋士必须是他,难道智计是评价谋士的唯一标准?

智计虽然不是评判谋士的唯一标准,但也不能不考究了吧!不然一根顶门杖,它说它又结实又好使,你还把它请来每个月发工资?

荀彧在这方面是非常优秀的,他的智慧不会比同时期的任何一个人差,曹操把他比作自己的张良。所以单论智计,这些人是分不出个高下的,只能从其他方面寻找突破口。

荀彧最让人惊掉下巴的,就是他对大汉王朝的忠诚,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刘备自称汉室宗亲,匡扶汉室的宣言也更多的是像是一个政治口号,整天瞎嚷嚷,没有落到实处。但是荀彧作为所谓“汉贼”曹操的首席谋士,却将这四个字作为了一生的行动纲领。三国第一谋士必须是他,难道智计是评价谋士的唯一标准?

早年的曹操,有大胸襟,大志向,要干一番大事。但最多希望封侯进爵,绝对没有篡汉的野心。所以在荀彧看来,他正是自己苦苦寻觅的可以一起复兴汉室的合作伙伴,于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协助曹操打江山。到关键时刻,他向曹操提出的建议是奉天子而不是挟天子。

我们今天生活在新世纪的和谐社会,已经很难体会封建时代的“忠”是怎样一种复杂情感。但这个字却是千百年来士大夫们的最高精神纲领,在汉末乱世中,只有荀彧一个人将它演绎得如此庄严。

那么似乎只有诸葛亮还能跟荀彧比一比了,但是他们两个人的遭遇不同,荀彧的情况比诸葛亮悲凉得多。三国第一谋士必须是他,难道智计是评价谋士的唯一标准?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同心同德的中国合伙人之间产生了缝隙。因为曹操的权力越来越大,威望越来越高,野心膨胀之下,早已偏离了当初匡扶汉室的行动路线。这个东西在我们今天很好理解,皇帝凭什么只能姓刘的当,不能姓曹的当?

但是荀彧生活在一千八百年前,是一个坚定不移的卫道士。曹操在封魏公的时候,睿智如荀彧一眼便看穿了他篡汉的野心,坚决反对。这让曹操非常不爽,咱们一起打江山,到现在了你跟我闹别扭。

比起曹操那小小的不爽,荀彧要痛苦得多。他跟着曹操花了二十多年描绘的宏伟蓝图,被曹操一桶黑油漆泼没了。人最痛苦的,莫过于理想的破灭。三国第一谋士必须是他,难道智计是评价谋士的唯一标准?

曹操身边围着一大堆劝进的人,等着高官厚禄。唯有荀彧一人,选择了与全世界为敌。但是,他却无能为力,无计可施。

荀彧的死,有人说郁郁而终,有人说受到曹操暗示而自杀,无论哪一种,都悲壮而又凄凉。只有他一个人,在这个纲常破败的乱世中秉持着一颗忠诚之心,将他的高贵人格展示给后人。遗憾的是,后人可能永远也无法理解,封建时代的“忠”,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三国第一谋士必须是他,难道智计是评价谋士的唯一标准?

  • 史真相原创作品

  • 转载请注明来源史真相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