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社会保障是山西精准扶贫的必要支撑

———访山西省委党校省情与发展研究所教授郭玉兰

精准扶贫是我们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后的一项攻坚任务,在这项工作中,社会保障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比例都只有20%左右,我国正在进一步建设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山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扶贫攻坚特别是精准扶贫的任务比较重。但山西一直紧跟国家步伐:山西省财政厅网站上显示,2014年,我省拨付8.23亿元用于补助149.6万名农村低保户;截至2014年,全省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4%,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同年,我省全面推行大病保险制度;2015年6月,《关于建立新农合分级诊疗制度的指导意见》和《山西省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试行)》出台;2015年8月,《关于印发<山西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办法(试行)>的通知》正式被下发,进一步规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认定工作,提升农村低保对象认定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尤其是,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全省脱贫攻坚大会指出:要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50万左右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人口,多措并举保障他们兜底脱贫。要提高农村低保标准,逐步实现低保线和贫困线“两线合一”。推动医疗救助等制度向贫困人口倾斜,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那么,社会保障如何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话题。本期,我们邀请到了山西省委党校省情与发展研究所郭玉兰教授,就社会保障与山西精准扶贫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记 者:您如何看待我们当前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保障在山西精准扶贫工作中可以起到什么样的重要作用?

郭玉兰:我们的社会保障发展到今天,发展之快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已初步建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十三五”将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说明我们非常重视对这方面的发展。其实我们距离实现这个目标并不遥远,“全民参保”的最低标准是实现绝大部分人口被某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所覆盖,就医疗保险而言,我国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5%,最低标准意义上的“全民参保”已经实现;就养老保险而言,参保人口超过了8.4亿,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了80%,所以说,“全民参保”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发展目标,而是一个比较现实的科学的发展目标。

毫无疑问,当前我们的社保制度建设还存在着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一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群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该参保没有参保,存在着些许的空白地带,二是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还不够顺畅,适应流动性不够,这一点对于农民工群体来说很不方便,服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待遇差距包括城乡差距较大,公平性问题仍然存在。此外,还有人们普遍关注的基金难以保值增值的问题,经办管理体制方面存在部门分割的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发展速度受限,等等。

精准扶贫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就社会保障这一块来说,我们应当对以下几点有充分的认识:一是更科学、更便利、更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精准扶贫的兜底工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保障,意义重大。二是精准扶贫必须做到“精准保障”。我们目前的社会保障工作做了很多,但我们需要认真地进行一下调查研究,看看哪些工作是“精准”的,因为只有精准了才真正有效。三是精准不精准,农民说了算,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要看农民是哭还是笑。

记 者:习近平总书记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您认为在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的重点难点是什么?是在农村吗?您所说的“精准保障”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郭玉兰:我们中国农村用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十几亿中国人解决温饱步入小康,农村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人多地少,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不高、农村发展滞后的问题仍比较突出。我们目前仍有6.4亿农村常住人口和2.7亿农民工,农民还是最大的社会群体,即使今后城镇化率达到70%,也还有4亿多人口生活在农村。全国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还有大量徘徊在贫困线边缘的低收入人口。实现全面小康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重点难点在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这无疑也是我们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难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特别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必须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不松劲,在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势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三个不能”是我们进一步做好农村扶贫攻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指南。我们落实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不能忘记农民,而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让广大农民过上稳定富裕安心幸福的日子,这其中社会保障不仅不能缺位,而且必须做好做精准。我们在农村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且提高了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我们应当继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创新保险支农惠农方式,让农民更好地参与现代化进程、更多地分享现代化成果,像城里人一样体面的生活。必须认识到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是关系到农村精准扶贫的一件大事,是确保广大农民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一个重要步骤,这也是我们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的重点难点。

“精准保障”的关键问题还是要解决“兜底”问题,就是要搞清楚哪些保障是关系到农民的最基本安全的。李克强总理指出,我国的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占了很大比例,通过大病保险给他们一个最基本的保障,这本身是“善事”,更是整个社会的“稳定器”。“我们把大病保险做好了,就能把社会的‘最低线’兜住,也就安定了民心。”“大病保险制度的探索,既包括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又包括把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相结合实现‘兜底’,还包括织牢社会‘安全网’,让老百姓安心就业创业。”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目前将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结合起来开展大病保险,在各地推广试点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目前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就业质量还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大多属于脆弱就业群体和不稳定就业群体,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问题仍然突出。此外,返乡创业的新农民又要承担创业面临的种种风险和压力,对于农村人口来说,“精准保障”还应当包括农民工的就业失业这方面的必要保障,包括农民创业这方面的风险保障等,这些方面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关键性环节比较复杂。

记 者:有人说,社会保障对于国家来说是一项重要工作,参加保险对于个人来说则是一种现代生活方式。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您认为目前从我们山西农村来看还有哪些认识是不到位的?哪些观念需要更新?

郭玉兰:从国家发展来看,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的一项必备的基本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完善已经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不仅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尺,而且成为国家软实力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是共同构成一个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两大支柱,两者不可或缺、不可偏废。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促进保险与保障紧密衔接,把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这是我们目前社会保障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能够帮助我们对冲经营和生活中的风险、增强安全感,激发社会创造创业动力,一举多得,特别是我们山西属于灾害频发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安全因素较多,我们又是欠发达地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较多,有了“精准保障”这个“精准扶贫”的助力器,我们的扶贫攻坚工作就会进展顺利一些。

我们山西农村相对比较封闭保守,观念陈旧、认识是不到位的现象有可能是比较普遍的,比如有些人认为自己身体健康收入稳定就没必要再买什么保险了,买保险是白扔钱,是浪费,有些人特别是贫困人口觉得生活本来就很拮据,买保险太奢侈了,有些人认为给自己买保险是自私自利,给别人买保险不太实惠,有些人甚至认为保险是骗人的,等等,这些认识不仅不到位而且有些是错误的,这些观念都需要更新。保险需要付出,但保险不仅可以带给我们经济收益,还可以带给我们无忧无虑的安心生活。观念需要引导,应当说有保险的生活方式是一种理性负责的生活方式,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后代、对国家和社会都负责,对社会保险持一种积极的客观的态度对于国家和个人都是有益的。

□本报记者 郑 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