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黄帝文化寻踪展览:揭开4000多年前的“大都市”面纱

陕西传媒网讯(记者 王瑛)为迎接“2016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举行,4月1日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承办的“黄帝文化寻踪——杨官寨、石峁考古发现的启示”展览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展南厅开幕,至5月20日期间免费向公众开放。

黄帝,一个朦胧伟岸的身影,一个久远的时代符号,一个传说中的远古英雄,一位中华民族记忆中的共同祖先。这位最早统一中原地区远古氏族部落的人文初祖,创世兴物,惠泽生民,征伐不享,扫平四方,功业盖世,德惠绵长,在古老的中华民族大地上千代传唱,万古颂扬,后世子孙以隆重祭祀的形式,表达着无限的敬仰。但因为年代过于久远,那个时代的真实图景,始终像谜和梦一样,留给人们的只有无尽的想象。

4000岁的石峁遗址到底藏着多少秘密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峁上,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边缘,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史前城址,总面积超过五平方公里,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不断有承载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遗存发掘出来。2012年,石峁遗址以“中国文明的前夜”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更有专家用“石破天惊”来形容石峁古城遗址的发现,并判断石峁遗址为黄帝部族所居。那么,随着考古成果的不断更新,这些发现是否与黄帝和他的族群有关,是否会将那个远古舞台的帷幕揭开呢?

1976年,西北大学考古系教授戴应新在山西进行考察,从山西民间听到关于神木石峁的一些信息,于是专门到石峁考察,此后先后有来自西安和北京的考古队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1976年7月,陕西考古专家从神木农家征集127件玉器,有刀、镰、斧、钺、铲、璇玑、璜、牙璋、人面形雕像等。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玉人头像价值最高,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唯一一个以人为雕刻对象的玉器。

201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榆林市文物勘探工作队、神木县文体局联合组队,对石峁遗址重点发掘,首次考古发现7件玉器,其中完整的6件,主要是玉铲、玉璜等,最长的玉铲有18厘米长,专家一致认为,为流散石峁玉器找到了“家”,证实其有4000年历史。

在近几年的挖掘中,考古人员还在外城东门门道内侧的墙壁上发现了壁画的身影,这些壁画以白灰面为底,以红、黄、黑、橙等颜色绘出几何形图案,最大的一块近40厘米见方。据了解,目前考古人员在石峁遗址共发现了200多块壁画残块,这是龙山时期遗址中发现壁画数量最多的一次,几何图案是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流行图案,之前就曾发现过这类图案。经过研究分析,这批壁画无论在制作工艺还是绘制技法上都和汉代以后的壁画较为相似,这说明中国早期壁画的制作工艺及绘制技法早在4000多年前的史前时期就已经确立。

4000多年前的“原始大都市”什么模样

2012年,石峁遗址开始发掘,初步确认石峁城址由皇城台、内城、外城三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石构城址组成。内城面积约210余万平方米,外城城内面积约190余万平方米,石峁城址总面积超400万平方米。城墙上均发现有城门,内、外城城墙上发现形似墩台的方形石砌建筑,外城城墙上还发现了疑似“马面”的建筑。为了进一步了解城址布局,专家们选中了石峁外城墙的东门作为第一个重点发掘点。没想到这个发掘“石破天惊”,使石峁名扬天下。外东门整个城门呈S形,由城门、马面、瓮城、城阙、角楼等组成。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邵晶说:“我国后世城门的所有要素它都有了,可见这是目前已知的城门布局设计理念的实物证明。”

此外,城门内外发现的两个祭祀坑内共有48 颗成年人头骨,连同遗址各处已发现超过100例成人头骨,邵晶介绍说,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活人祭祀是通行的礼俗。这两处集中发现的头骨可能与城墙修建时的奠基活动或祭祀活动有关。在不到100米的延伸发掘中,考古人员从墙体中发现了五块玉牙璋,它们规律地砌在墙体之中,加上那些精细打造的墙体石块,难以想象如此宏大的工程需要怎样强大的国力来支撑。

石峁遗址作为揭开黄帝时代神秘面纱的关键意义重大,目前此项目的考古研究工作还在继续,所得到的科研成果必将为北方石筑城址考古和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提供了全新的资料和视野。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