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家长国学堂|对联|千秋邈兮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

文/渔歌子

家长国学堂,细品国学滋味,同享传统文化,与爱好传统文化和追求人文精神的家长朋友一起,每日花几分钟时间,学一点传统国学,点点滋润,日日更新。

对联,是中国最独特的一种文学形式,广布于庙堂和江湖,长期流行于文人圈和民间,是一个人学养、智慧、才情的瞬间爆发。

家长国学堂,我们今天学习一副曾国藩的对联,理解为什么读书是读书人的前途与归宿。

家长国学堂|对联|千秋邈兮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



留我读书

曾国藩

千秋邈兮独留我;

百战归来再读书。

第一次读到这副对联,是在唐浩明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里,但我一下子就喜欢上它的弘大、真实和洒脱。

曾国藩在湖南家乡办团练,组建湘勇,保卫乡梓,是在1853年;湘军水路齐下,打破天京,剿灭太平天国,已是1864年。11年的南征北战,11年的血雨腥风,11年的出生入死,才有了湘军的胜利和清王朝的幸存。然而,江山恢复之日,就是功臣忧惧之时;不善于治国的慈禧太后,却很善于耍弄手腕整治人。虽然朝廷不得不对曾氏兄弟有所封赏,但同时又开始裁撤湘军,打压控制湘军的力量,可谓既用且疑,恩威并举。打破天京的最大功臣曾国荃被开缺回乡,黯然离开湘军。在这种情形下,曾国藩书写了这副对联,送给弟弟曾国荃,劝他脱下战袍,回乡好好读书静养。

有人说这副对联的作者不是曾国藩,而是王夫之,写于反清复明失败归隐之时,曾国藩只是借来写写而已。我一时找不到这一说法的直接出处,宁愿相信它出自曾国藩手笔——它的内容与曾国藩的人生非常契合。

上联“千秋邈兮独留我”,写岁月易逝,如长江大河滚滚而去,眨眼间就消逝不见,只有我幸运地留存于天地之间。天地永恒,但生命短促。在十年征战的岁月里,有多少同乡战友都魂飞魄散,做了异乡之鬼。“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个人能最后活下来,不都是上天的恩赐吗?我想所有战争的幸存者,都对上天存有一份感恩之心。上联的核心,在于感恩。

下联“百战归来再读书”,写百战归来,相当于劫后余生,不必封侯荫子,不必衣锦还乡,最理想的归宿,还是回到家乡,回到书房,回到读书人的生活。下联的核心,在于回归。

孔夫子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个“士”就是后来的读书人。读书人的前途和使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仁以为己任”,以天下为己任。当天下大乱、生灵涂炭之时,也是读书人投笔从戎、浴血献身之日。曾国藩建湘军,靖国难,九死一生,也只是尽一个读书人的责任而已。而百战归来,回归读书人身份,回归读书生活,是读书人明智的选择,也是最好的归宿,否则只能等待狡兔与走狗的下场了。

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这副对联是曾国藩题写给弟弟的,还不如说他是题写给自己的。也说明在最荣耀显赫的时刻,曾国藩还保持着足够的清醒,也保持着读书人的淳朴和本真——在经历战争和政治的多年污秽浸染洗涤之后,“曾剃头”竟然还是个读书人!这是多么令人吃惊的事情。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