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从知沟理论看社会阶级与个人未来的关系

知沟,知识鸿沟,是因为人们因为信息获取的程度不同,从而带来的在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从而造成人与人之间经济水平、生活质量的鸿沟!知沟在客观上很难改变,但在主观上却有非常大的空间,举例来说:假设每个人都玩微博微信今日头条,我们的客观条件相同了,享有了同一个信息起点即微博微信今日头条平台,但是,如果我关注了各种三俗和泛娱乐的东西,你关注了各种科技时政音乐财经的东西,因为我们每天摄入的信息差距,一段时间后,我们就拉开知沟了!

昨天,了解了下知沟理论后,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篇文章,又找来看看,大概是讲

英国BBC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每七年记录一次,从7岁开始,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一直到他们56岁。跟拍了49年,导演想要验证:在英国,社会阶级与个人未来的关系。穷人与富人到底差别在哪里?

从知沟理论看社会阶级与个人未来的关系

通过表现去试着推测原因:

7岁的时候

上层阶级:读私立学校的小孩Andrew和JOHN已经每天在看《金融报》或者《观察家》了,他们明确知道自己会上哪个高级中学然后上牛津大学然后成为著名律师著名人物之类。

中层阶级:有些男孩梦想着反对种族歧视帮助有色人种或者到哪里上学读书有个什么职业,女孩子则想着长大了嫁人生子。

下层阶级:有人希望当驯马师赚钱,有人希望能有机会见到自己的爸爸吃饱饭。少罚站少被打这也成为了他们的愿望。

7岁的小孩自主思维能占多少?他们的眼界看法更多受到家庭以及周围人的影响,最早的见解知识由他们的父母,老师提供。而经济条件越好的家庭越容易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从知沟理论看社会阶级与个人未来的关系

56岁的时候

上层阶级:当年那几个7岁的上私立学校的孩子已经按照既定路线上了牛津大学毕业然后都做了著名律师,过着上层社会的优渥生活,受人尊重家庭幸福,他们的孩子也无一例外地走着父亲的老路,好中学好大学好工作。

中层阶级:

第一个bruce牛津大学数学系毕业后成为了一个中学教师,按照他的理想帮助穷困地区的学生,后来回到英国在一个普通的公立学校教书,过着平淡也还安静的生活。

另外一农家子弟nick上牛津物理系毕业后到美国成为一个美国著名大学的教授,第二次婚姻中娶了一个身材外貌气质极佳的美国妻子,他是这里面唯一一个成功晋级精英阶级的人。

一个男孩peter年轻的时候政治思绪很激烈,大学毕业后做了教师,中途因为发表政治言论被民众抨击退出了拍摄。56岁时候重回拍摄,他已经改行做了公务员,家庭稳定幸福儿女双全且优秀,身材修长气质优雅,他们依然稳定地处在在中产阶级这个梯度里。

下层阶级:他们年老以后,大多都当了一堆孩子的爷爷奶奶,而他们的孩子,极少能上到大学,做着都是普通的服务性工作,修理工保安之类,他们自己,常与失业相伴,如果没有好的社会制度,他们其实处境堪忧。

从知沟理论看社会阶级与个人未来的关系

49年的时间,有多少人通过奋斗改变了自己的命运?随着时间的推移,让整个社会阶层划分的相当稳定,个人想要晋级,想要改变命运或许越来越难。从出生开始,就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在经济上还是其次,主要在眼界、思维和潜移默化的氛围影响。中国有句古话叫“龙生龙,凤生风,老鼠生来会打洞”,话糙理不糙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在如今中国社会也同样如此,大部分被媒体吹捧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其实也大多是中层以上阶级。

(马化腾的爸爸是蓝田港的董事,李嘉诚的好友,陈欧的爸爸是厅局级干部,王石的爸爸是铁路局局长,马云的爸爸是省曲协的会长,王兴的爸爸也很厉害,在他没挣钱之前就身家好多亿了,柳传志的爸爸是专利代理人协会的两届会长了,都是强人)

这表明,经过67年的发展,中国社会阶层的划分或许也趋于稳定。寒门再难出贵子,个人想要逆袭的难度增大。

从知沟理论看社会阶级与个人未来的关系

这个影片还有几点比较有意思:

1、一个人的体重和他所处的社会阶级对应

上层阶级:andrew和john老到56岁依然还保持相对不错的体型和身材

中层阶级:原中产阶级中美国教授nick夫妻晋升为精英阶级,公务员peter夫妻作为中层里面的佼佼者,体型明显较好,有几个甚至说得上修长精干。

底层阶级:长大变老的男人们,几乎都成了胖子秃子,虽然他们年轻的时候有几个甚至说得上相当英俊帅气,尤其是她们的妻子,每个体型都是走形得相当厉害。而这些底层阶级父母生的孩子们,人数众多,绝大部分都是肥胖的,虽然现在他们还只有20来岁。

是否这也是家庭教育赋予他们的身体财富?从日常生活上影响他们对饮食运动的看法,让他们有了更好的生活品质和生活习惯。有句话叫做:连体重都控制不了的人何谈掌握你的人生。这样看来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成功人士大都具备很强的自律性,这一点值得所有人学习。

从知沟理论看社会阶级与个人未来的关系

2、最能重塑人生的牌是性格

下层阶级的小孩paul生活在贫民窟,住在寄宿学校里,7岁时候出现的那张悲凉的脸让我很难忘怀。他7岁时候谈不上什么梦想不过就是希望少被打,少被罚站之类。

他的忧伤无助的小脸在1964年的黑白镜头下让人心痛。他成年后虽然也找了很多工作,但是因为无一技之长,也无足够的毅力坚持,或者也因为就业环境不佳,他频繁地失业,换工作,到晚年的时候已经只能在妻子帮工的养老院谋得一份小小的修理工的杂差。

他到底是因为家庭环境而造成的自卑,还是因为天生性格本身而造成的少毅力?我们不得而知,但其实从性格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社会上的人,其实大部分是很准确的。

从知沟理论看社会阶级与个人未来的关系

之前看过一个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感觉很压抑,里面的女主角松子由于小时候缺乏父爱,大了之后在各色男人身上寻找爱情,完全没有底线... 本来有机会结束这种生活,但也许仅仅因为这个男的今天没有打她,抱了她一下,她就又心软了...

3、婚姻可以拯救一个人,尤其是女人。

中产阶级里面有三个同班同学,长大以后的命运差别很大。

有个叫Sue乐观的女孩第一次离婚后坚强带着孩子,后来再婚幸福夫妻关系很和谐,然后工作也一路顺利并且有显著提升,家庭美满事业顺利,总之人生更为幸福。

另一个女孩子一生中嫁了两次离婚两次,留下几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没上大学,只做着低微的工作,她身体不好又遭遇到一系列的家庭不幸,一直失业领着救济金经济也很拮据。

还有一个女孩子本性是个悲观的人,她在7岁14岁和21岁的时候是一个很忧伤很反叛的女孩,而在28岁的时候遇到了她的丈夫,从此她变成了一个阳光的人。

从知沟理论看社会阶级与个人未来的关系

影片里的每个点都能用一句通俗的概况,现代社会有句话叫:干得好不如嫁的好。

说的大概就是这个理... 这句话听上去带有贬义色彩,但我认为可能大家理解的太狭义了。嫁得好不一定指经济条件的优越,而是双方在生活习性、性格等方面的契合程度。两个人在一起愉悦度越高,对彼此的发展越有促进作用,生活品质的提高是迟早的事。

至于只追求物质方面的优越的女生,看过一个很棒的回答:别让时代的的悲哀成为你的悲哀!

从知沟理论看社会阶级与个人未来的关系

其实好的婚姻也可以成就一个男人,不然贤内助这个词怎么来?脑海里浮现的一个例子就是导演李安的妻子,用她的理解包容让李安专心创造艺术,创造电影。

最后的总结语,不想说一大堆的心灵鸡汤。

总之,大家好好努力吧。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