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下天坑凿阴河——67岁知青讲湘西下乡故事

下天坑凿阴河——67岁知青讲湘西下乡故事

1970年龚柠柠在广交会上为外国朋友讲解洛塔精神。

下天坑凿阴河——67岁知青讲湘西下乡故事

当年的洛塔人民开新田。

下天坑凿阴河——67岁知青讲湘西下乡故事

层层梯田,条条渠道,土家山寨换新貌。

下天坑凿阴河——67岁知青讲湘西下乡故事

当年龚柠柠(右三)在洛塔体验生活时与当地干部合影

下天坑凿阴河——67岁知青讲湘西下乡故事

作者龚柠柠近影(67岁)

洛塔,是湘西州龙山县的一个乡,其前身即洛塔公社。该乡境内沟壑纵横,天坑遍地,海拔1400多米。恶劣的自然条件造成百姓常年靠天吃饭的困境,然而在当年农业学大寨的运动中他们一举成名,被推荐为全国农业学大寨的四个典型之一,参加了70年代第一次在广州举行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农业学大寨展馆的展览。

洛塔公社

1969年,我由一名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被招到县广播站当上了一名播音员,有幸参加了广交会农业学大寨展览馆的布展工作,承担了展出期间对洛塔事迹的讲解任务。

记得那年春节刚过不久,我和另一位讲解员小周一起参加了省、州、县三级组成的布展工作组,来到洛塔界体验生活。由于那时的洛塔公社没有通公路,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我们沿着崎岖陡峭的山壁一步步爬上了洛塔界。只见洛塔的连绵山岺静默在皑皑白雪中,大山被冰雪覆盖,寂静而美,却美得苍凉而忧郁,仿佛与世隔绝。我被它不怒而威的精神气质所震憾,看到了它惊人的忍受力,求生的渴望和对美好的近似于愚者的赤诚追求。这顿然使我感悟到,苦是生命里的卑微,生命里的哀伤,生命里痛的记忆,生命中最深的味觉。洛塔人面对苦难不光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精神和心态,在和生活的抗争中变得强大,正因如此才战胜了苦难并使苦难升华为礼物。

在洛塔公社简陋的会议室,我们听公社党委书记彭官恕介绍他们是如何面对祖祖辈辈过的“地下阴河滚滚流,地上水贵如油”的日子时的思考。只有为好奇而思索,才能产生有原创力的思想,机会是用智慧抓住的。一个有建设性的意见,从来不是凭空而降,它一定是一种思想和行为的长期积淀,而后才有某一时刻的创意迸发。当洛塔公社党委决定寻找阴河水,引阴河水到地面灌溉良田的决定作出后,那么改革厄运所需要的美德就是坚忍,忍者覆水无痕,忍者无敌。

下天坑凿阴河——67岁知青讲湘西下乡故事

党委书记彭官恕(中)深入五台大队和社员一道学习毛主席著作,一同战天斗地。

下天坑凿阴河——67岁知青讲湘西下乡故事

当年的洛塔公社党委书记彭官恕(左二〕

5年凿出的500米隧洞

“天坑”是个什么样?为了真实再现洛塔人的风貌,我们必须全身心的体验。全体布展人员二话不说来到天坑大洞,决心感受洛塔人奋战“天坑”的滋味。真正的伟人,是象神那样无所畏惧的凡人,行为最勇敢的人心地是最善良的。“仁者无惧”,第一个下天坑者必是对勇气的极限挑战。当年第一个下天坑探水源的就是时任洛塔公社党委委员的陈延敏,幸运垂青于勇敢的人,阴河水终于被发现了。我们双手攀扶着当年洛塔人寻找天坑时用过的以凤尾竹竹子和棕绳做的软梯,每个人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下到了几十米深的地底下。天坑,寂静无声,天坑里漆黑阴冷,静得可怕,正如人痛苦到了极点是无声的。我们不顾一切地冒着严寒,上身穿着棉衣,把两条单裤一下子卷过膝盖直至大腿,毫不犹豫地弯下腰,进入隧洞,被誉为洛塔活愚公的彭美胜与洛塔人一起坚守五年,吃在洞里,睡在洞里,用自己的棉衣做灯芯点燃煤油灯,一锤锤凿成一条500多米长的隧洞把地底下天坑里的阴河水引到地面,彭美胜把美德变成了愚蠢,把愚蠢变为了美德,故称之为“愚公”。淌着阴河水,从隧洞的引水口匍匐了500多米,慢慢到达隧洞的另一端——出水口,冰凉的阴河水刺到骨头里,冻得发抖,牙齿打颤。我生平第一次切身感受了苦痛。苦难是人类品格的试金石。把人置于苦难的炼狱才能看到人性的真谛和心灵狂飙闪电的壮观。这亲身的体验使我增强了我们宣讲洛塔的感情和底气。

下天坑凿阴河——67岁知青讲湘西下乡故事

公社党委委员陈延敏带头探天坑找水源

下天坑凿阴河——67岁知青讲湘西下乡故事

楠竹大队十八勇士通过八十一米长的软梯,将堵阴河的几百吨水泥沙石运下天坑,创造了人间奇迹。

下天坑凿阴河——67岁知青讲湘西下乡故事

当年的新愚公彭美胜(左)

周恩来总理观看洛塔展馆

洛塔人在大山中追讨生存尊严的举动,在广交会的农业学大寨展馆里是以洛塔人用过的煤油灯、铁锤、钢钎等等实物配以大型照片,还有天坑和隧洞模型并加上我们的讲解向世人展示的。我万万没有料到洛塔人的精神竟然轰动了展馆!

每天来参观的国内外人们络绎不绝,因是广交会,以外国人居多,虽然地域、语言、肤色、信仰不同,我近距离地面对着他们,能切身感受到他们被深深震撼了,仿佛置身在天坑里,匍匐在阴河中。纷纷驻足,感叹,留言,这是洛塔人身上流淌的人性,引起了他们发自内心的敬佩和共鸣。真实本身就是极具深度和震撼力的一种普世价值观,它彰显的是人性的力量,人性的光辉,引起共鸣的是苦难中的高贵。

在广交会上,尤其令我难忘的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当年参加了“三国四方”最高领导人会议后的回国途中,利用晚上的时间亲临我们展馆,听讲解,看模型,与我们亲切交谈。在改革开放之前,在现代的物质文明影响到来之前,在物质生活方式的引导不是人类驾驭自然力、兽力,而是以人类取代自然力、兽力,这就是要求人能够吃苦、耐劳、本分,这种要求和传统文化对人的教诲甚是合拍……是传统社会物质文明发展规律走到极端所致。洛塔人用嶙峋傲骨支撑起了社会的人格坐标,因此也就获得一种精神引渡,把那个时代推崇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时代精神诠释到了极致。我真切地感受到那深厚而苍凉,那温暖而震撼的,正是挖蕨打葛洛塔人的不屈不挠的生命力。

下天坑凿阴河——67岁知青讲湘西下乡故事

龚柠柠在广交会上为外国朋友讲解洛塔精神

下天坑凿阴河——67岁知青讲湘西下乡故事

龚柠柠在广交会上讲解洛塔精神

洛塔精神

2008年底,一个偶然的出差机会,我来到了龙山县,向县里提出上洛塔看看,县领导立即派人派车陪我上洛塔,小车一溜烟似地几十分钟就爬上了洛塔山界,开不动了,当天适逢赶场,熙熙攘攘,满脸笑容的人们,走在堆满了各种货物的道路旁,把汽车堵得开不动,我们只好下车步行,县里的同志提出带我去看看洛塔的一个自然展馆,我好奇地欣然前往,穿过崎岖的山间小路,看到的是展览洛塔稀有珍贵的动、植物标本、实物等等,心中不免生起莫名的惆怅和遗憾!光阴的荒凉和苍老是多么的无奈啊!一个时代终于结束了。但岁月又有一种神奇的黏合剂,可以复原破碎的美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洛塔有幸,龙山有幸,几十年前出现过一项毫不惹人注目的任命:彭官恕任洛塔公社党委书记。“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彭官恕因这官位而成为带领洛塔公社党委,引领洛塔人民解决“水”问题的实践者。在彭官恕看来,造福洛塔中消灾,是滋润,是濡养,公社党委要实施的事情,既具体又质朴。他们认定的简单道理就是:既然洛塔最大的困扰是“水”,那么洛塔的党委班子必须成为“水”的行家。他们造福洛塔的实践使洛塔的深山美景不再独自迟暮,一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洛塔惊艳在世人面前!

人,早早晚晚会活成一块枯木。洛塔人的杰出代表彭官恕、陈延敏、彭美胜活成有了风骨的枯木,断然有了空间与时间的绝世风姿,端然于洛塔山界上,任雨打风吹,千年风尚。去者因死而远,却虽远而近,历史会记住,百姓会记住。持久不变的不是财富,而是人的品格。当年的洛塔人赫赫然写入历史,缓缓然退出尘世。何来何往,生兮死兮。过来人能不慨叹!

时间可以将一切涂改得面目全非,可以将沧海变为桑田,即使自家墓园也只剩下骸骨。但有一样是不朽的,那就是他们的灵魂与歌吟。“不懂得尊重卓越人物,乃是人格的渺小”。有时,个人的生命力和人格,会给历史留下重生的印记。

下天坑凿阴河——67岁知青讲湘西下乡故事

英姿飒爽的铁姑娘们

2015年4月清明时节,我回到龙山,给亲戚扫墓,与当年上山下乡的知青好友一同再上洛塔山。走向大自然,我们不禁仰望苍天!当人们收敛自我,才能享受最完善的自然。清明时节雨纷纷,洛塔山界在细雨朦胧中被缭绕得美仑美奂,美不胜收。我被这美景惊呆了,值此一刻感到和大自然融合了。觉得自己和历史在共存,拥有一种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人生价值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延伸。青年时期对洛塔的所见所闻在脑海里又一幕幕再现:人的一生陪在一起走路的人很多,但有的路程,只须短短一截,便终生铭记。我的一生遇到了许多美好的人,可是最打动我的,永远是年青时遇到的洛塔人彭官恕、陈延敏、彭美胜等等。人和人的根本差别在灵魂,就人性来说,唯一的向导,就是人的良心。

山,是需要慢慢寻访,静静对话的。当记忆飘荡尘埃醒来后,洛塔依然。云雾缭绕中更显其静谧!那隐隐然的气势,与冥冥间世人向他追讨生存尊严的精神有关,伟大见胜于空间,是气势;伟大见胜于时间,是韵味!世上第一等境界都在平实的山河里。一切过眼烟云必然会飘绕千古峭壁,而千古峭壁也不会拒绝,拒绝了,岂不过于单调。

我爱洛塔山,他使我具有一种使人安静的力量。因为他的伟大与无忧,使我们显得太渺小了。

我爱洛塔人,他在我的生命里不期而遇,又在寂静的时光里渐行渐远;洛塔人一旦入心,便再也不会忘记。时光易老,不忘来路,不改初心……

洛塔,你是我心灵的故乡!

(稿源:湘西网)

(作者:龚柠柠)

(编辑:杨贤清)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