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中国画的“气”到底是指什么?

中国画的“气”到底是指什么?

文/郑新安

在欣赏中国画时,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讲到“气”或“所”气韵“这个词。比方说,你的画气韵很好,气息很正,无俗气,江湖气,有笔性,有笔墨等。

“气”或说“气韵”几乎是品评中国画好不好的最重要指标。

那么,到底什么是中国画的“气”?气是指什么?其实,简单点说,“气”就是指一幅画的整体面貌和风格。具体一点就是指画面笔笔生发的使画面产生的连贯性笔墨修养。

清代邹一桂《小山画谱》中针对气论述的很全面:“画忌六气一曰俗气,如村女涂脂;二曰匠气,工而无韵;三曰火气,有笔仗而锋芒太露;四曰草气,粗率过甚,绝少文雅;五曰闺阁气,描条软弱,全无骨力,六曰蹴黑气,无知妄作,恶不可耐。”现在中国画品评中对“气韵”的评分,理论依据应是来自于这里。

谢赫说“气韵生动”,讲的就是是中国画的“气”。一幅好的中国画除了构思立意、章法布局、形象造型和笔墨修养等因素外,最重要的就是“气”。

“气”的走向,主要体现在笔墨的优劣上,没有好的笔墨就无好的气韵。明代唐志契是这样说“气”的:“盖气者:有笔气,有墨气,有色气,而又有气势,有气度,有气机,此间即谓之韵”。唐岱《绘事发微》中说:“凡物无气不生,……有气则有韵、无气则板呆矣,气韵由笔墨而生,或取圆浑而雄壮者,或取顺快而流畅者,用笔不凝不弱,是得笔之气也;用墨要浓淡相宜,干湿得当,不滞不枯……苍润之气欲吐,是得墨之气也,不知以法,淡雅则枯涩,老健则重浊,细巧则怯弱矣,此皆不得气韵之病也。”

这都是精到的行家之论。

为什么中国画讲究书法的用笔,就是要求画面要有气韵的缘故。书法和中国画的运笔是一种运气的过程,不是没有节奏的瞎写。这样运笔的目的,就是为了去除用笔忌板(腕弱笔凝、平扁不圆)、刻(笔迹显露、妄生圭角)、结(行笔凝滞、不能流畅)、礭(用笔拘谨、状好雕切)的毛病。中国画的线条要刚柔相济,刚中有柔,如棉裹铁,勾、皴、擦、点、染都要凝重沉着而不板滞,灵活急速而不浮华松散无力,用笔还要有提按顿挫的转折变化,急徐相间有节奏。

中国画讲究墨分五色、即浓、淡、干、湿、焦,用墨要灵、活、清、明、厚。不能呆、滞、浊、晦、薄,都是从气韵的角度来要求的。

五代荆浩就将气韵分为“气”与“韵”,他说:“夫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并进一步提出:“气者,心随笔韵,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这实际上,是把气韵的核心意思都表达出来了。

气韵包涵了画家的思想性格、精神状态、才华气质、人文修养,审美追求等。是画家通过笔墨表现出来的神韵及境界、胸怀、品味,他是人格化的学问、修养、技巧的综合体现。

《艺术品牌》,关注艺术创作与艺术生活,乐享幽雅艺术人生之境界;点击文章右方《艺术品牌》色条订阅关注,交流更嗨!微信号:bf668800公众号:czhen88,尊享订阅,艺术思想资讯乐不停!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