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互联网时代 博物馆如何重焕生机

(“互联网+传统文化”系列报道之⑤)

互联网时代 博物馆如何重焕生机

国家博物馆冰箱贴

互联网时代 博物馆如何重焕生机

当游客手持多媒体讲解器,靠近某个展品区域,多媒体讲解器会自动识别当前位置,并播放当前区域展品的图文、视频等信息。

互联网时代 博物馆如何重焕生机

故宫的文创产品

中国有13亿人口,有4500余座博物馆,而平均每位公民大约2年才走进一次博物馆。除了故宫博物院等少数热门旅游景点之外,大部分博物馆都鲜有人问津。

自1905年张謇自费创建中国第一座现代博物馆以来,我国博物馆已经走过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其地位也从早先的“开民智”之场所,沦落到如今的城市“摆设”。依托互联网时代的技术与平台,博物馆将如何重焕生机?

智慧博物馆:管护文物智能化

20多年前,数字博物馆在世界范围内才刚刚起步,而今,在我国,许多博物馆都在努力开拓数字化展示和服务的平台。

各大博物馆的网站日臻完善,除了展览信息、导览服务、门票预订等基本功能外,虚拟浏览能够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轻松游历博物馆。陕西数字博物馆是这方面的翘楚,游客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够在网上免费参观陕西省内百余座博物馆。

此外,大型博物馆纷纷转战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比如,国家博物馆的官方微博粉丝超过160万,微信语音导览正在取代传统的讲解员和解说机。

青岛市博物馆正在进行的“珍贵文物三维扫描建模”工作,只需一台手持式扫描仪,文物的所有细节都会被记录下来,并长久地保存在虚拟世界之中。这些模型将有效推动博物馆文物展示和保存的数字化、档案化。

国家博物馆展览一部主任陈煜认为:“博物馆数字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智慧博物馆,结合了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为馆藏文物提供智能化的管理与保护。”

2014年8月,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正式对外开放,向观众呈现敦煌莫高窟绚丽多彩的石窟艺术经典与历史文化背景,使观众在进入洞窟之前就能与敦煌莫高窟进行全方位、近距离的接触,进而缩短游客在洞窟内的滞留时间,减轻参观活动对脆弱文物的伤害。

同时,为了实时监控洞窟内的环境变化,敦煌研究院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莫高窟环境的实时科学监测。一旦某洞窟的监控数值接近临界点,便亮红灯报警,提醒管理人员暂时关闭洞窟。

文创产品:走入寻常百姓家

近两年,故宫博物院的文化创意产品突然火起来了。一改以往“高冷范儿”,如今故宫的文创产品让游客直呼“萌化了”。

从做文创产品入手,故宫开始颠覆一个国家博物馆的固有形象,用新颖时髦的方式,借助网络技术,探索“互联网+”时代的新出路。

打开一家名为“故宫淘宝”的淘宝网店,琳琅满目的产品扑面而来:顶戴花翎遮阳帽、宫廷美人盆栽、雍正御批折扇、帝后大婚首饰盒……虽然许多产品堪称“脑洞大开”,令人忍俊不禁,但它们都带着故宫文化的独特烙印。

想让文创产品走入寻常百姓家,新媒体的推广作用不容忽视。如今的故宫,已经全面利用微信、微博、APP等新媒体形式来宣传自身文化。以APP为例,故宫博物院推出的《韩熙载夜宴图》《每日故宫》《清代皇帝服饰》三款APP,均入选苹果应用商店“2015年度精选”榜单,其中《韩熙载夜宴图》更是荣获唯一一个“年度最佳APP”。

点开《韩熙载夜宴图》,一幅超高清的画卷展现在眼前,通过缩放,可以预览画作全局图和局部图。轻触屏幕,便会出现专业注释,介绍画中历史故事、人物生平、家具器物及题跋印章。画中的部分人物还有动画效果,使观众沉浸在画卷创造的艺术氛围之中。这些优质APP让“故宫出品”成为社会广为关注和欣赏的文化品牌,其对文创产品销量的拉动作用也不言而喻。

实际上,“卖萌”已不仅仅是故宫的专属,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加入其中。三星堆博物馆推出了“青铜面具饼干”,杜甫草堂博物馆设计了“Q版杜甫很忙”系列产品,陕西历史博物馆制作出了“唐妞”“唐美丽”“汉英俊”等文创产品。这些“卖萌”文创让博物馆脱去了呆板严肃的外套,重获人们喜爱。

内容建设:价值挖掘须做好

新兴技术成为文博行业发展的驱动力之一。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作为社会教育机构,博物馆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方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而互联网在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对博物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我国博物馆在互联网应用上取得的成就,北京市文物局信息中心主任祁庆国表示肯定,同时他也指出其在针对性和实用性方面的不足。

“我们现在很多博物馆都有网站,但存在盲目跟风的问题。网站做什么、怎么做都是参考别人,馆藏特色无从体现。” 他认为,在这一点上,我们需要向国外取经,国外博物馆网站大多建立在充分调研和反复完善的基础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自身特色。

针对博物馆在数字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祁庆国提出,博物馆要以人为本,以公众文化需求为导向。其次,博物馆必须保证数字化资源的质量和文物价值的挖掘,“没有价值挖掘就是一堆无用的资料,百姓是不懂的。公众需要的是一些深入浅出的产品,比如手册、展览、游戏等。”

在祁庆国看来,国内博物馆未来的信息化建设,应该从硬件投入转向服务理念提升和内容建设。他强调:“博物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新技术,但也要意识到我们不是技术秀,必须做好内容建设。”陈煜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博物馆展览的技术应用不能一味求“新”,技术应该为展览服务,应把内容挖掘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李 贞 章元元 郑 磊)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