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全球价值链有助于抛弃冷战思维

“修昔底德陷阱”近年在美国学术界被热议,成为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显性话题。虽然睿智的基辛格博士以自己对国际关系的理解判断中美不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但信奉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美国学术界乃至部分政治家还是对中国保持深度的怀疑和过度的审慎,特别是对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话语权的提升比较恐惧。难道“修昔底德陷阱”真是大国之间不可消除的魔咒吗?当然不是。从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来看,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为跨越“修昔底德陷阱”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讨论如何跨越“修昔底德陷阱”时,我们特别有必要对当今国际体系的相互依赖关系进行新的审视,深刻认识这种依赖关系对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意义。从历史上看,无论在修昔底德时代,还是在二战之前,国际权力一直奉行的是帝国统治原则,无论这个帝国是以直接管理还是以实质联盟的形式出现。就帝国权力模式而言,疆域的扩张大多要以战争的形式进行终极解决。战争之所以不可避免,既来自帝国统治者对荣耀的追求,更由于传统农业时代生产方式的内在特征。在传统农业时代,各国之间缺乏生产上的相互依赖,国家的强大更多取决于征战后的战利品获得,而不是产业链的扩张和对产业链高端的占有。因此,帝国权力模式下的全球非依赖关系是“修昔底德陷阱”存在的根源。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形成虽然在形式上改变了帝国权力模式,但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出现了冷战,同时也形成了全球“平行市场”结构。在全球“平行市场”结构中,美国和苏联之所以能够避免大规模军事冲突,并不是因为相互之间拥有相互融合的产业链和相互投资,而仅仅是因为相互威慑。就生产体系而言,从未出现过全球生产体系的内在有机融合。

然而,在苏联解体与冷战结束后,特别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全球生产体系后,上述状况发生了根本改变。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今天已经完全融入全球生产体系和全球价值链。除了坚持自身的社会制度和治理模式,中国并未试图在全球建立“平行市场”。因此,在逻辑上可以肯定的是,冷战结束后,全球生产体系的融合和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修昔底德陷阱”存在的现实基础。今天,大国之间会不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主要取决于大国主观上的战略认知。就中美关系而言,主要取决于美国能否抛弃冷战思维。

当前,随着全球生产体系的融合和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中美双边贸易额2015年已高达5600亿美元,中国成为美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客观地看,在全球价值链中,美国由于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始终占据着全球价值链的高端。在中国与美国产业链的融合中,虽然中美双方都能受益,但美国受益显然远大于中国。从这个角度看,美国完全没有必要担忧中国融入全球价值链后经济话语权的提升。中国融入全球价值链,不仅帮助中国融入全球生产体系,同时也给全球提供了相对廉价和可靠的产品,有助于全球价值链的完整与竞争,也有助于更多第三世界国家逐步融入全球生产体系,从而增进全球福祉,这些都是符合美国利益的。同时还要看到,当前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已经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以人民币汇率为例,人民币对于美元汇率的波动不仅影响两国贸易,还将影响其他国家的汇率,从而成为全球金融稳定和全球经济治理中的重大问题。这不仅表明中国已经完全融入全球生产体系和全球价值链,更表明各国之间都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审视中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与历史上任何时期不同的是,今天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源自全球生产体系、全球价值链中中美两国自然有机的融合。这个历史性的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不仅消除了中美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现实基础,同时也为跨越“修昔底德陷阱”找到了路径。只要中美之间加强对话与合作,中国在自身发展中形成的溢出效应能够为全球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这也符合美国发展的内在诉求。美国需要避免的是无视经济全球化中已经形成的全球价值链,以冷战思维树立假想敌,人为导致全球价值链的断裂。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余南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