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遵义市中华南路东片区改造前期工作启动

不久前,中华路街道办事处杨家巷社区召开中华南路东片区棚户区改造工作动员会,并开始广泛征求辖区居民意见。这标志着以苟家井片区为重点的棚户区改造启动了前期的准备工作,相关人士称,如果改造得以顺利实施,不仅市民居住环境有望得到彻底改善,困扰消防等部门多年的苟家井市场片区的火灾隐患也将得到根本改变,可谓一举多得。

所谓的中华南路东片区,指的就是中华南路与内环路之间,上至杨家巷、下至桃源路的区域。这里除了闻名黔北的苟家井市场外,还有众多的居民住宅。来自红花岗区城市棚户区改造指挥部的消息称,今年该区有13个棚户区改造项目,中华南路东片区则是其中涉及住户及商家最多的项目,改造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连日来,本报记者走进这一片区,感受到了该片区存在的种种问题,同时,相关部门也为人们描绘了一幅未来美好的前景。

遵义市中华南路东片区改造前期工作启动
繁华背后,老旧危房多

中华南路是我市中心城区的老牌商业街,毗邻丁字口,地处城区核心位置。早在20年前,这里曾是闻名全国的文明一条街。再加上邻近的苟家井市场,让这里充满着种种商机,多年来被商家们看好。

走在中华南路,路边两侧的高楼大厦绝大多数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可以说是中心城区之前最具魅力的街道之一。邻近的苟家井市场,也历经多次改造,火灾隐患最为严重的大棚摊区,也渐渐消失,然而,由于当时人们观点的局限等多种原因,新建的建筑密密麻麻充斥在不足两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行走其间的人们总是有摩肩接踵的感觉。

如果说这些建筑还给人们以现代气息的话,那么,走入中华南路东片区,人们就会发现还存在有不少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旧房,甚至上百年的木质结构老房,墙体开裂、房屋倾斜的建筑,在这一区域内并不少见。“这些房屋不仅漏雨是常态,其中部分已经成为危房,严重危及居民人身和财产安全。”红花岗区住建部门有关人士说。

去年的端午节,对居住在环城社区四顶坡和内沙路27号两栋楼房的56户人家来说,节日过得“难忘”。因为端午节当天,由于夜间持续天降大雨,大家不得不在中华路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连夜从自己家里搬了出去。

据了解,当年,中华办对辖区危房进行了排查,共上报了260余栋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住房,经过红花岗区住建局专业鉴定后,属于D级危房的居民楼就共有5栋,环城社区四顶坡和内沙路27号的两栋危房就在其中。在健福巷,一栋已上百年的木质结构老房子,屋外的石板路上长满了青苔,走近一看,窗户上还有木质雕花,屋内一片狼藉,木板瓦片碎落一地。

“每到下雨天,办事处干部职工都睡不好觉。”红花岗区城市棚户区改造指挥部有关负责人向遵义晚报记者证实,为保证居民的安全,都要帮助、甚至强制要求居住在危旧房内的居民暂时搬迁,待雨后再回家居住,“我们不能让‘6·14’事故重演。”

就在去年的6月14日,红花岗区延安路一栋老旧房屋垮塌,并造成了人员伤亡。

启动“模拟”程序,让“要我搬”变“我要搬”

据了解,中华南路东片棚户区改造项目,规划用地面积424亩,东至内环路、西至中华南路、北至上杨家巷、南至桃源路。此前经过调查入户摸底,这一区域内共涉及住户、商户8786户,其中有住户7142户、商户1644户,改造面积930684.42平方米。

与此前全市各地拆迁不同的是,这次棚户区改造启动模拟搬迁程序。在外省区,模拟搬迁早有尝试,但在我市的土地征收工作中,使用模拟搬迁,是全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中的一项新举措。

什么是模拟搬迁?简单地说,其核心就是根据被征收居民的意愿,决定拆与不拆,把拆迁的主动权、知情权、选择权交还给居民。《红花岗区人民政府关于在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做好模拟搬迁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征求并充分考虑被征收人意见,将模拟搬迁作为房屋征收的重要环节”。

在模拟搬迁中,尤为重要的是,在规定期限内,签订模拟搬迁协议的户数达到改造范围内总户数的85%,房屋征收部门可向征收主体申请做出房屋征收决定;而不足85%时,则中止模拟搬迁。当签订模拟搬迁协议户数达到生效比例要求时,征收部门可向人民政府申请作出房屋征收决定,避免了政府“单方”征收,不被群众理解和接受的被动局面,突出群众自愿、自主、自决的主体地位,有效推进了房屋征收工作。

实际上,在苟家井片区模拟搬迁动员之前,延安路片区已于今年3月启动了去年“6·14”事故片区的模拟搬迁。从此前延安路街道办事处民意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超过95%以上的居民都愿意棚户区改造的搬迁。红花岗区城市棚户区改造指挥部一位负责人指出,我们现在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把搬迁由“要我搬”变为“我要搬”,成为市民积极参与的行动。

在这里输入你的内容,注意不要用退格键把所有文字删除,请保留一个或者用鼠标选取后直接输入,防止格式错乱。

城区建商场:“苟家井”要告别城区

作为红花岗区最大的棚户改造项目,中华南路东片区的改造无疑是人们最为关注的。未来,这里将是什么模样?红花岗区城市棚户区改造指挥部有关负责人透露,按照我市对中心城区城市和市场的规划,其总体方向是城区建商场,城郊建市场。按照这一方针,若改造项目启动,苟家井片区未来将不保留原有的批发市场,而是在原来地址上升级新建成商场,此外,还包括住宅、写字楼等内容。

据了解,中华南路东片区的棚户区改造将分期进行,一期工程拟投资40余亿元进行搬迁、改造,其中就包括如今的苟家井市场。

就在6月22日,红花岗区商务局、南部新区管委会发布通告,对自愿搬往南部新区新建市场的商家给予优惠、扶持措施,包括免租、优惠贷款、子女优先入学等等。

批发市场搬郊区,可行否?

批发市场向城市郊区搬迁,行还是不行?其实,这在国内早有先例。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成功,与历次搬迁无不关系。1984年至2008年,义乌市场历经五代市场、八次搬迁,十一次扩建,建成全球最大单体市场建筑的国际商贸城,经营户数从6000余人升为6.6万。

国内很多专业市场也是在搬迁中做大做强,如浙江海宁皮革城。最初,该市场在市中心,后来搬到郊区,不仅市场交易量扩大了数倍,还将皮革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及相关产业带动了起来,最后将海宁皮革城整体上了市。

此外,国内各大批发市场都已向外搬迁,远有武汉汉正街、近有成都荷花池、重庆朝天门。业内人士分析,只要新市场位置适当,交通便利,搬迁后的市场一般都会发展壮大,比原来的市场交易量会大好几倍甚至上10倍。

近在百公里之外的省城贵阳,同样也启动了城郊建批发市场、城区建商场的规划。

如今,贵阳的西南国际商贸城,实现了从市西路批发市场的整体搬迁。

市西路批发市场是我省占地面积最广、规模最大、品牌最多、人流量最集中的批发市场。1978年建成至今三十余载,由42个商场汇集大大小小商家上万户,年销售额达200余亿元,每天吸引人流约10余万人次。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市西路消防、安全隐患突出,物流成本高昂、周边土地资源枯竭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商贸批发市场,同时使市西路老的市场品牌得以延续。贵阳市政府于2014年将其搬迁到西南国际商贸城,依托贵阳西南国际商贸城国际一流的硬件资源和区位优势,让市西路批发市场焕发新的生机,目前,贵阳西南国际商贸城已拥有超过15000家商户入驻,涵盖服装、鞋类、小商品百货、家居生活、窗帘布艺、五金机电、家电酒店用品等30余种主力商业业态。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