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中国语文教育十大名师田昊明:“用数学思维学语文”效果好

语文学习哪有那么难

秦兴华

中国语文教育十大名师田昊明:“用数学思维学语文”效果好

田昊明,高级教师,国家命题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课研中心高级研究员,国家课题“用数学思维学语文”组负责人,该课题荣获2012年国家课题一等奖,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在全国20多个省市做过百余次中高考语文专题报告的语文教改专家,被中国语文教育协会评为最具影响力十大名师之一。

随着高考制度改革的推进,语文在各学科中的地位愈来愈高。尽管从启蒙教育开始就一直在学语文,仍有一大批学生抱怨语文成绩提升慢,规律难掌握。语文学习无从下手、效率低下的问题症结在哪?人们对语文教学有哪些错误的认识?语文教学的希望在哪里?近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课题“用数学思维学语文”组负责人、我省高级教师田昊明。

语文学习“不泛”也“不慢”

记者:人们习惯上认为语文学习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短期内不容易提升,您怎么看?

田昊明:可总结如下三点:一是“泛”,语文学习茫无边际,无从下手;二是“慢”,学了一段时间,不会马上产生很好效果;三是“少”,主要指语文学习投入少。其实,语文学习“不泛”也“不慢”。

语文学习“不泛”。语文是较早划定考查的范围、能力要求的学科。比如文言文需要掌握实词120个,虚词18个;语病题六大类15小类;背诵篇目是初中50篇,高中14篇,注意考察的是这些篇目中的名篇名句。高考考查易错的成语共500个,高考考过的成语92.7%的不考,到目前为止,全国卷或新课标卷100%的不考,高考已考过的382个成语不是备考的重点,剩余的118个成语才是备考的重点,4个小时完成高考成语的积累任务;现代文阅读几乎不需要积累什么知识,所需的是答题规律和思维规律。语文学习“不慢”。语文同其他学科一样需要积累,但不能慢慢积累。如何快呢?找规律,比如不会答诗歌赏析题说明没有套路,所有的题型只有一种答法,一种四字答题范式适合任何题型。比如作文方面:打开思维,每个学生的材料都用不完。对作文素材的积累大胆提出“思维要打开,材源滚滚来”、“七分靠思维,三分靠积累”的新观念,三种审题方法从方法上能解决所有的作文审题问题。又如语言运用方面,90%以上的语病都有特征,“抓特征”语病题才能轻松突破,妙解连贯题与妙解数学题一样爽快。

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要把分数教育变成素能教育

记者:田老师,请您谈谈当下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哪些问题?

田昊明:当下的语文教育和学习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偏”,学习与考试脱节,考试命题脱离学生实际,无法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能力;二是“废”,学生平时积累的知识考试遇不到,语文教育缺乏实效性;三是“差”,考试成绩不理想,短期内提高分数较难。

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要把分数教育变成素能教育。素能教育不仅包括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包括学生的应试能力。近年来的中高考改革便是在努力让二者达成统一。现阶段的语文考试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五大基本能力:理解能力、筛选整合能力、概括能力、想象和联想能力、表达能力。而我所做的便是,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这五大能力,让他们轻松应对考试。

“用数学思维学语文”效果好

记者:您的“用数学思维学语文”是如何帮助学生打开思维、迅速提高成绩的呢?

田昊明:“用数学思维学语文”,我认为这是到目前为止最高效的学习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借鉴数学中严密的逻辑思维,灵活合理地运用于语文学习中,使语文变成一门“讲理”的学科,找到答题的规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拿作文来说,在学生们的惯性思维里,作文审题立意是“想”出来的,而忽视了“题”本身。“用数学思维学语文”就是像解数学题一样,从题目本身出发,找到作文审题的思维规律。现阶段的高考作文大体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两大类。针对命题作文,我认为应遵循反向思维原则,理清题目中暗含的逻辑关系,采用大小虚实互换法进行立意:面对短题目,则化短为长,将立意具体化;面对大题目,则化大为小,找到立意的落脚点;面对小题目,则化小为大,拓展范围;面对实题目,化实为虚,挖掘更多的信息;面对虚题目,化虚为实,贴合实际;面对关系式题目,则紧紧联系一方面,重点写另一方面,如高考作文“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实则重点在于“情理之中”。针对材料作文,主要有三种办法:一是由果析因法,从材料中将所述事件的结果画出来,然后再画出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根据原因进行立意;二是提取添加法,从原材料中找点旨词,添加语素形成立意;三是道理升华法,找出来的原因或点旨词若太具体,无法立意,则将其进行升华。这三种办法相当于数学中的公式,有着严密的逻辑,沿着这个方向去审题,非常轻松并且不会跑题。但要注意一点,切忌过度升华,当提取出来的点旨词可以写成文章时,就不必再升华了,过度升华只会跑题。

记者:除了应试技巧,您的“用数学思维学语文”能够运用于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吗?


田昊明:当然可以。“用数学思维学语文”,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将语文学习进行量化,让形象化变得更加逻辑化。如文言文的学习,主要是掌握120个实词和18个虚词,而每个词有8个含义,也就是说要学习1000多个含义,如此庞大的工程在我的课堂上只需5个小时便能完成。文言文中90%的词都可以通过如下口诀来记忆:“单变双,是规律;古今同,占多数;组词译,不需记。”剩下的10%通常是古今异义,将它们整理成表格,先让学生进行自测,检查自己的掌握程度,然后进行讲解,从文字的形象和含义一步步推出词的含义,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用数学思维学语文”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是思维的跨越,是对语文教学和应试规律认识到较高程度的结晶。“三分靠积累,七分靠思维”,思维打开了,学习自然就容易了,成绩自然就上去了。因此,语文学习并不难,掌握了逻辑化的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和考出好成绩不是梦。

友好提示:本文是秦兴华原创作品,授权《河南人物》刊发,禁止转载。相关事宜,请联系微信:yw19790203(长按可复制)。

《河南人物》诚招战略合作伙伴,另,自营广告位真诚招商,有意者请联系微信:yw19790203(长按可复制)。

欢迎推荐各行各业有价值的“人物”,以便我们采访报道,新闻线索请联系微信:yw19790203(长按可复制)。

《河南人物》编辑部

主编:楼兰

统筹:东东

编辑:毛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