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毕业生回乡当职业农民

近日,在江苏太仓市委农工办、市农委组织的2016届农业委培生就业双选会上,不到两个小时,96名农校毕业的大学生就被87个村(社区)“一抢而空”,当场签约。

毕业生回乡当职业农民

今天,苏州日报对我市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努力破解发展现代农业中“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难题在头版头条进行了专题报道。这些农校毕业生为何遭“疯抢”?太仓市农委副主任徐永明介绍,不同于一般的农校毕业生,这96名大学生是太仓市新型职业农民“定向委培”模式下的首届毕业生,有专业知识、懂操作技能、会经营管理,能够满足太仓发展现代农业的需求。从2013年起,太仓市委农工办、市农委联合农业院校,采用“定向委培”模式,培养生产精英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该做法2014年被农业部评为十大创新案例,目前已被省农委全省推广。种田农民大多超过50岁,持证人数仅一成多——“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考问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从2012年开始,太仓就筹划“定向委培”新型职业农民。

据太仓市委农工办合作经济科科长王丽琴介绍,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地区,太仓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国内处于第一方阵,同时,也提前遇到了一些问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太仓全市超过96%的农民通过“三置换”离开了田间地头。农村中有一定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转移到了二、三产业,留在农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大多在50岁以上,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兼业化现象较严重。等这些人老去以后,谁来种地?

同时,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规模化经营、机械化耕作、标准化生产。但现有农民大多未接受过系统的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截至2011年底,太仓持证农民3500人,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0.4%,离35%的农业现代化目标相去甚远。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制约了先进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今后,如何种好地?“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成了考问太仓现代农业持续创新发展的两大难题。“归根结底,是缺人,缺懂现代农业科技的人才。”徐永明介绍,农民职业化是今后发展现代农业的趋势,当时,太仓已有合作农场97家,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和提升,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奠定了基础。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但新问题随之而来:一般的农校毕业生,理论功底扎实,但实践能力欠缺,真到了村里,仍要从头学起;农业这一行业太辛苦,农民身份“没面子”,有多少大学生会真心实意扎根农村?   为此,2012年,太仓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意见》,提出和农校合作,定向委托培养一支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

毕业生回乡当职业农民

刚就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何城林在运输秸秆途中检查设备学费全免,考取3证是必备条件——独特课程保证“试验 田”里能长出“好苗子”首批定向委培的合作农校,太仓市选定了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和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两家,并于2013年1月开始招生。根据招生政策,太仓户籍的应、往届高中毕业生,均可参加这两所农校的提前自主招生考试。录取后,学生和太仓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领导小组签订《农业专业人才定向培养及就业协议书》,承诺完成学业后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技术服务、管理等工作。徐永明说:“一开始,我们打算连续三年、每年招收60人左右,三年共招收200名农业委培生。实际上,第一年的招生情况就超出了预期,两所农校各设一个委培生班,共招收了100人。第二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也加入了合作,三所农校共招收了107名农业委培生,三年的招生计划提前一年就完成了。”对这批在“试验田”里成长的学生,太仓倾注了大量心血。王丽琴介绍,委培生3年学习期间的学费由太仓市级财政专设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金承担,在校期间先期支付60%学费;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与相关村或合作农场签订用工合同后一次性补助余下40%学费。在课程设置上,实施“一个院校+若干基地”的教学实践模式。学校和领导小组一起,为委培生班制定了独特的教学课程,并选取太仓多个粮食、蔬菜、园艺等各类特色合作农场为实训基地,开展理论知识与具体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每年暑假,由领导小组组织委培生进入农场,进行操作实践和村务实践。现代农业大多是机械化操作,为了保证工作后能快速上手,委培生在校期间,都要考取拖拉机驾驶证、收割机驾驶证和插秧机操作证。“学校没有这些农机,我们每年组织车队,将这些农机从太仓各个农场运到学校里,供学生们实训,确保‘试验田’里长出‘好苗子’。”徐永明说。被浮桥丁泾村“抢走”的沈佳佳,1995年出生,虽然性格文静,却“能文能武”,不仅文字功底扎实,而且可以熟练驾驶拖拉机、收割机等各种农业机械,村里的人都笑称她干起活来像个“女汉子”。沈佳佳告诉记者,她家就在丁泾村,对村里的情况非常熟悉。大学期间,沈佳佳学的是农业技术与管理专业,按村里的统一安排,她主要负责合作农场的特色农产品电商营销平台建设与维护、蔬菜检测以及各种台账资料的整理。虽说工作有点繁杂,但她忙得非常充实。继续跟踪培训毕业生,进一步完善招生政策——向偏远村(社区)倾 斜,推动区域均衡发展3年的努力,今年初步收到了成效。对农业委培生就业双选会,领导小组制定了“一村一名,多要多给”的方案。同时,针对未能找到工作的农业委培生,领导小组将统一调配至各村或合作农场工作。事实上,这样的担心完全多余,首批委培毕业的96名农校毕业生被各村、合作农场“一抢而空”。城厢镇东林村聘用了4名农校毕业生,是所有村(社区)中最多的。“这些孩子上手快,能吃苦,干活也认真”,对村里刚招的这几名大学生,东林合作农场管理人员徐坚赞不绝口。他告诉记者,今年夏忙时,农场给4个农校毕业生安排了一辆插秧机,与其他人一起插秧,没想到,他们一个个干得有模有样。1994出生的张力中,毕业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城厢镇东林村招聘摊位前,只用10多分钟就找到了工作。“之前到东林村实践过,村里对我很满意,双选会前,就表达了要我的意思。”张力中说,自己虽然是城里人,但从小就喜欢帮着爷爷奶奶在田间地头做这做那。大学里,除了学习农业技术与管理知识,还获得了铡草机、插秧机、收割机、拖拉机等农机的驾驶资格证。到东林村米厂工作不到半个月,就掌握了包装车间真空包装机的操作。如今到东林村快一个月了,张力中又学了很多知识,更坚定了在合作农场发展的信心。对这批农校毕业生的工资待遇,太仓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意见》规定,参照所在村(社区)副职干部,并给出了一年3.6万元的推荐工资标准。“在我们村的几个,工作肯定会累点,但只要认真干,一两年后,工资加上奖金,一年收入七八万元不成问题。”东林村党委书记苏齐芳说。96名农校毕业生到村里工作,并不意味着对他们的培养就此结束。太仓市农委现代农业发展科科长王鸣伟介绍,接下来,领导小组将继续对这些农校毕业生进行跟踪培训,“今年下半年,太仓将出台新型职业农民管理办法,我们正在考虑挑选表现优异的毕业生,送到国外现代农业发达的地区继续学习深造。”王鸣伟说。

王鸣伟介绍说,第一批委培生筹划时间较短,各个环节还存在一些不足,有些情况没有考虑到。今后,他们会不断完善接下来的招生方案。参加这次双选会的87个村(社区),有5个村因为比较偏远,未能招到农校毕业生。因此,他们打算在今后的招生中,以镇为单位,就近招生,保证均衡性,避免再出现类似状况。同时,在今后的招生中,他们打算不再通过提前自主招生考试,而是通过高考招生。

本文转自苏州日报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