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变”出致富新希望——紫云板当镇蓝莓产业发展小记

“变”出致富新希望——紫云板当镇蓝莓产业发展小记

近日,记者在紫云自治县板当镇硐口村贵州百灵生态蓝莓园看到,不少村民正在园内忙碌着。中午时分,其他村民都回去吃午饭了,70多岁的村民韦贤香与三位同伴还在地里施肥盖膜。

“我们年纪大了点,做事情动作慢,只得迟点回家吃午饭了。”韦贤香说,能有在家门口赚钱的机会就很不错了。

据了解,百灵蓝莓园的建园目的是扶贫“三变”,共谋发展。“三变”即:把附近贫困农民变为蓝莓园工人;把蓝莓工人变为蓝莓园股民;把蓝莓股民变为蓝莓园主人。目前,像韦贤香一样的农民正在过渡为蓝莓园工人,希望巨大,干劲十足,开创了该镇产业扶贫“三变”致富的典范。

提高积极性 农民“变”工人

蓝莓是用工密集型产业,幼苗期适时除草、施肥、浇水等工作需要工人较多,采摘期,每亩地每天需要1个采摘工人。

“幼苗时期的蓝莓园,每年除草次4至6次。”百灵生态蓝莓园负责人陈鹏说,2014年2月,板当镇硐口村建成了标准化蓝莓示范基地230亩,该基地种植的蓝莓苗当年即挂果产生经济效益。2015年年底,他们与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多次协商,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对种苗培育、基地种植、蓝莓产品生加工开发,以及鲜果和深加工产品营销等环节进行全产业链规划,将原高原生态蓝莓园名称改为贵州百灵生态蓝莓园,如今已经建成蓝莓产业园5000亩。

为提高工人工作积极性,加强蓝莓园管护力度,改变以往按工时计酬工作效率低下的现状,蓝莓园将硐口村的贫困户全部吸纳入园,把贫困村民变为蓝莓园工人。

陈鹏介绍,蓝莓园建成的头5年采取“倒包”模式,把蓝莓园分块式承包给贫困农户进行管理。管理所需肥料、工具设备等由公司提供。同时,安排技术人员负责全程跟踪指导,农户只负责除草、修枝、浇灌等工作,每人承包管理上限面积最多10亩。承包价格按第一年承包管理费600元每亩、第二年800元每亩、第三年1000元每亩、第四年1200元每亩、第五年1500元每亩计算。

由此,蓝莓园的管理效率提高了,农户获得土地流转费和退耕还林补助款的同时,还获得了蓝莓园的投劳管理费。硐口村178户贫困户,贫困人口542人,单蓝莓园一项产业,就能确保硐口全村贫困人口在2019年实现脱贫。

“变”出致富新希望——紫云板当镇蓝莓产业发展小记

有利共分享 工人“变”股民

“蓝莓园的发展离不开蓝莓园里劳作的人们,蓝莓苗的长势要好,挂果率要高,这些都依靠工人们的辛勤劳动来实现。”

吃水不忘挖井人,有利不忘劳动者。陈鹏说,待蓝莓园建成的第6年至第8年是公司资金回笼期,为让工人把“倒包”来管理的蓝莓园当作自己的产业园,加强管理以提高产量和质量,采取股份“三七”分成的模式,即承包管理农户占股份30%,公司占70%(其中提取5%用于解决无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生计问题),把蓝莓工人变为蓝莓园股民。

据了解,蓝莓园建成的第六年,蓝莓已经进入挂果盛产期,亩产将达到750公斤以上。按照农户30%的股份计算,每亩将分到至少225公斤蓝莓鲜果,按每公斤20元的价格由公司回购,每亩可收入4500元;一家有三个劳动力的农户,每人承包(倒包)10亩蓝莓地,每年可得到股份收入45000元,可实现年收入13.5万元。

拓展利益链 股民“变”主人

蓝莓产业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兼并的产业,对提高林地效益、保护生态、抑制石漠化具有积极作用;项目实施将辐射带动当地农户发展绿色经济,推动“生态扶贫”和“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建设,将有效地促进蓝莓园区农村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为让蓝莓产业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贵州百灵生态蓝莓发展有限公司将从蓝莓园建成的第9年开始,实现公司与股民(原贫困农户)位置调换,股份实行“四六”分配,贫困农户占60%,公司占40%(同样由公司提取5%用于解决无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生计问题),让贫困农户变成蓝莓园的主人。

陈鹏说,待蓝莓园发展到第9年,保守预算,每亩可产蓝莓900公斤,按照60%的利益分成,农户每亩可分到540公斤蓝莓鲜果,按每公斤20元的价格回购,贫困农户每亩可收入10800元,承包10亩蓝莓地的工人,每年可得到股份收入10.8万元,有3个劳动力的家庭,可实现年收入32.4万元。由此可见,紫云板当镇的蓝莓产业园,将开创扶贫“三变”促致富的典范。

(来源:安顺日报 姚福进)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