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致敬!“擦亮”平潭第一扇窗!他们也是拼了!

交通和道路,是平潭创建文明城市的第一扇窗口。

要想擦亮这扇窗,综合执法必不可少。创城以来,最常合作的当属交警、城管。交警部门抓交通,城管执法抓路面,环卫负责清扫。工作重心也不再只是定时定日的抽查,而是时刻巡查,反复清洁与整治,一有任何“陋习”苗头,当场扑灭。

于是,整治从原来两三个部门的合作逐渐演变成了众多部门的协力行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交通与建设管理局、党群工作部等部门也纷纷变身“城管”,加入到路面占道经营、违章停车、卫生脏乱、占绿毁绿等综合整治工作,如今又有了义工、社区工作人员乃至不少台胞的加入,全员参与,还平潭一个美丽的容貌。

12月以来,联合创城小组兵分七路,每支队伍包括交警3人、综合执法5人、市场监管3人、市政园林公司5人、义工15人、社区9人,冒着寒风走上街头,重点检查沿街学校、社区、商铺、市场、餐馆等,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创城小组还重点检查福胜路、潭城路、红山路、馥祥路、万顺路、海坛路、莲花路等7条城区主干道。

除了占道经营、违章停车、卫生状况外,道路上的公共设施、绿化保洁也纳入整治重点。如今,全区经过硬件设施的“换妆”和环卫工人的“洗刷”后,路宽了,草绿了,水清了,城美了,城市的面貌气息迎面扑来。

占道整治

巡查不间断 摊贩无踪迹

16日晚,区综合执法局城市管理执法支队二大队的执法人员冒着严寒,走向海坛中路的步行街门口,开始整治这条路上最集中的夜市。近20名执法人员,已连续第八天向夜市“宣战”。所幸当晚的道路整治有秩序,往常经营各类小吃的移动摊贩不见踪影。在全区协力创城期间,区综合执法局展开持续的拉网式执法整治,成效明显。

当晚七点,记者跟随区城市管理执法支队二大队巡查。海坛中路、海坛中路、翠园北路、西航路等主干道,街道整洁宽敞,也不见小贩踪迹。在海坛中路背街小巷里的一家烧烤店,店家随意将冰柜和烤具放在门口,几位执法人员上前向店长说明情况,并主动帮其把工具抬到店里。随后,执法大队又巡视了翠园北路和海坛东路的背街里巷,未发现一处违规摆放现象。

区城市管理执法支队二大队的大队长高旭强说,针对夜市乱象,执法人员已连续一周都在路面上巡查,每晚都是近20人集中行动,对违规摆放的小摊贩进行反复劝导,让小贩慢慢有了撤退的意识,才有现在这么好的效果。他希望,广大市民也自觉维护街道环境卫生,共同为建设美丽平潭贡献一份力。

清洁家园见

垃圾不落地 一个都不能少

每天清晨7时许,一阵悠扬的音乐声响起,东门社区居民小念就提着两袋收拾好的垃圾,快速走出家门,将垃圾投放进保洁车。自东门社区推行“垃圾不落地”以来,小念明显感觉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致敬!“擦亮”平潭第一扇窗!他们也是拼了!

市民在清洁台创园周围路面垃圾

自创城以来,我区高度重视环境卫生整治,试点社区推行“垃圾不落地”政策,城区街巷800余名环卫工人日夜作业,各乡镇也陆续启动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以良好成效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两社区试点成功

推行“垃圾不落地”

去年6月份,潭城镇东门社区作为我区首个示范点,率先实施垃圾不落地。保洁员每天两次骑着三轮车上门收集生活垃圾。一年多来,东门社区不少居民已经养成了定时定点投放垃圾的习惯。

在首个示范点成功推行的基础上,今年7月18日,城中社区成了我区第二个开展“垃圾不落地”的社区,做法更加成熟。城中社区设置了21个垃圾投放点,每个点投放相应数量的垃圾桶。居民需在早晚两次规定时间内投放垃圾,超过投放时间只能等到下一次。

“东门社区有高层住户表示音乐响时下楼丢垃圾时间很紧,所以城中社区选择尝试定点投放垃圾桶的方式。”区市政园林有限公司环卫部副经理林从斌说,城中社区推行垃圾不落地初期,还采取劝导和奖励相结合的方式,由志愿者组成巡逻队督导不文明、乱丢垃圾现象,对于积极配合工作的居民,还以赠送小礼品作为奖励。

800余名环卫工出动

城区街巷“清洁保卫战”

创城以来,平潭大街小巷逐渐换上新颜。走在城区街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能见到身着亮橙色外衣的保洁人员,正手持扫把和畚斗认真打扫路面垃圾。林从斌表示,除了试点社区之外,还有800余名保洁人员护卫着城区街巷的环境卫生。

“其中660余名保洁人员属于常规作业,还有200名机动人员处理一些突发情况。”林从斌表示,保洁人员分为清运班组和普扫班组,分别负责垃圾清运及街巷卫生清理,“根据街庄、道路的不同情况进行人员配置,每天两个小组从早上4点开始作业至晚上8点,确保城区各处卫生清洁。”

作为环卫作业的重要助力,我区环卫设备也朝着机械化、标准化不断提升。“目前正淘汰旧有老化设备,购置最新的洗扫一体车,同时在垃圾转运站建设之际,我们还将设置6个12立方的移动式垃圾压缩箱。”林从斌介绍。

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

乡镇卫生收效明显

去年,在全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评比中,澳前镇评比名次曾多次靠后。今年以来,澳前镇的评比名次不断上升,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澳前镇打破“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三级环卫处理模式,启动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

“清理卫生、转运垃圾、专项卫生整治以及补助部分村庄,再加上澳前镇下辖村各自聘请保洁员工的花费,一年差不多也要100多万,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澳前镇主任科员林心瑜说,通过招投标将环卫外包出去的费用也相差不多,但是管理规范,成效也更加明显。

区环境卫生整治办公室工作人员颜平介绍,去年10月开始,澳前镇和平原镇都开始推行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效果不错。今年以来,芦洋乡、岚城乡、敖东镇、北厝镇、平原镇也开始推行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

颜平表示,这些乡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逐步推行环卫作业市场化、企业化运作,也得到了不错的成效,提高了整体环境卫生水平,有力推进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全民参与

创城氛围浓 台胞也加入

平潭创城,全民参与,也吸引不少台胞的主动加入。17日,在平潭台湾创业园和澳前台湾小镇,两只青年志愿者队伍认真清理起道路和绿化带里的垃圾,成了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致敬!“擦亮”平潭第一扇窗!他们也是拼了!

台创园志愿者也参与到创城中来

“这两只青年志愿者队伍,是由岚台两岸同胞组成的。”平潭台湾创业园招商运营部副经理陈琴说,“在岚台胞热烈响应,我们特意组织了这次青年志愿者清理活动,为平潭创建文明城市添一份力。”

这两支青年志愿者队伍共有五十余人,都来自平潭台湾创业园和澳前台湾小镇。“我们这次活动的清理范围,主要在台创园和台湾小镇及其周边区域。”今年9月份才来到平潭台湾创业园的台胞许桂荣说,“文明是关乎细节的事,比如随地吐痰,在公共场合吸烟,乱扔烟蒂等行为,看似不起眼,却会能给城市的整体文明形象带来很大影响。”

许桂荣告诉记者,与前几年的平潭不同,随着硬件设施的提升和文明教育的普及,他相信平潭的文明程度会逐步改善。“像最近平潭就安装了许多垃圾桶,这是很好的开始,早期的台湾也都是这样通过文明配套设施建设,一步步营造城市文明氛围的。”

与许桂荣不同,2015年就入驻澳前台湾小镇的台胞李政宪,在这一年里就对平潭的变化感触良多。“之前来平潭,发现这里的电动车和摩托车比较乱,但现在这些问题都得到了明显改善。”李政宪说。

这样的改变,也引起了平潭本地青年的共鸣。“我是土生土长的平潭人,不论是在城市建设,还是在城市文明方面,平潭近几年的变化真的让我们感到欣喜。”台创园工作人员林威说,“城市文明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维护,我也希望文明行动能成为习惯保持下去,这样平潭的城市文明才能长久和进步。

交通整治 交警全天候扎根路面

“您好,两轮车需在右侧的两轮车道上行驶。”“您好,请把车头统一朝外!”自从我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身着制服的交警正在向市民进行交通劝导。

致敬!“擦亮”平潭第一扇窗!他们也是拼了!

交警正在向市民进行交通劝导

为更好地进行交通整治,区治安交通巡防支队交警大队全员在岗在位。11中旬,区公安局抽调70%公安干警、边防战士全天候扎根路面,全面提升路面见警率、管事率。为充实路面交通管控力量,在12月12日至20日,还轮流抽调全区各乡镇(除离岛乡镇)408名交通安全劝导员到城区集中开展交通劝导服务。

自11月中旬以来,被警告或友情提醒的车辆达2万多辆次,开单处罚达1万余辆次,每天路上执勤民警达200余人,并向市民发放3万余份文明交通宣传单。

除了严抓严管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投放友情停车告知单外,区治安交通巡防支队多管齐下,还通过与学校联动加强宣传教育、启用全球眼抓拍等多种方式,为创城营造良好交通氛围。

为改善城区街巷停车不规范现象,今年10月交警在城区多条小街小巷施画停车位,共计新增停车位达700个。此外,城区范围启用了23个交通违法取证全球眼,在环岛路18处路口设置电子警察抓拍各种交通违法行为,另在环岛路启用10处测速点抓拍超速行驶的车辆,进一步规范道路交通秩序,保障行车安全。

11月,交警大队违章处理窗口还启用“道路交通非现场违法智能受理系统”。市民排队叫号管理模块采用“实名+人像”,经人工核对二代身份证后,发放个人专有号签,只要号签不过号,隔日依然有效。通过系统可自助选择处理或预约处理,自动生成告知、自述报告书以及自动生成笔录,减少群众询问和等待的时间,方便市民处理交通违法。(记者 何燕 杨丽芳 念晓丹 杨国 陈澜清 林映树)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