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为什么经济学家的理论在解决春运问题上“失效”?

1、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为什么经济学家的理论在解决春运问题上“失效”?

春运已经开始了,今年的春运无疑是会比往年更加的困难,因为时间更加的短了,每个人都必须在一个月内买到车票,否则就是有钱没钱都没法回家过年。中国人对于过年还是有着最原始最美好的愿景,都希望在外打拼一年回家过个温暖的年,团圆是最简单的期盼。

可惜就这点愿望都要折腾不已,还可能夭折,或者出于无奈只能忍痛提高成本(比如找黄牛买票)回家,这么多年都是如此,不禁想问难道就没有更好的办法吗?

这时候或许可以用到秦桧那句名言名句了:莫须有。官方总是这样的态度,用最严正的词汇告诉你最模糊的意义。

通常我们听到的就是中国人口太多了,尽管铁道部加了N条线路和临客都无济于事。买不到的问题也是因为人口太多了。诚然,这或许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但是却不能让所有的锅都让人口来背。

为什么经济学家的理论在解决春运问题上“失效”?

我相信绝大部分人是没有看过相关数据的,国家其实每年都会发布相关文件。根据《关于全力做好2017年春运工作的意见》(发改委发文)初步预测,2017年春运需求仍将保持小幅增长,全国春运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7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2%。其中,道路25.2亿人次,增长1%;铁路3.56亿人次,增长9.7%;民航5830万人次,增长10%;水运4350万人次,增长2%。实际上每年春运客运增长并不多,这么多年下来,春运是一年比一年困难,无论是从前端的抢票还是后端的坐车。

2、春运也是一个经济学问题,但经济学家们却让人失望

为什么经济学家的理论在解决春运问题上“失效”?

经济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学科,春运这种问题按理说也应该可以从经济学的思维角度来思考,然后提出好的解决方案,但是这么多年其实都没有更好的意见。

之前,著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对于春运的火车票价问题提出过一个意见(如果不认识吴敬琏,那么至少认识吴晓波,如果都不认识,那么请百度)。吴敬琏认为火车票不应该实行固定不涨价的价格模式,认为应该随着市场规律浮动火车票价,这样春运的问题或许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好的解决。

既然是经济学家,那么这个问题的理论自然来自于经济学。经济学的理论最基础的就是供给需求理论,也就是供给和需求决定价格,价格影响供给需求。理论知识太专业,我们来说说这个建议是如何执行。

火车票按照市场价格浮动,那火车票肯定是需求很大,那火车票就会浮动而且是向上浮动,一票难求自然只有溢价争抢,如同拍卖。票价高了,超过了一些人的承受范围,那么这部分人就不买了,或者选其他的方式回家,可是火车票已经是回家最廉价的方式。那么就意味着这部分人不回家,因为买不起(而不是买不到)票。随着价格越来越高,那么不回家的人就越来越多,于是春运就解决了。是不是简直是perfect ?

其实这可以说是一种价格传导机制。可是问题来了,本来坐火车的就是穷人多,也是最主要的回家人群,高铁已经排除了很大一部分人了,也就说穷人还是回不了家。所以这等于破坏性的解决方案,这也是这么多年没有这么做的最主要原因。

3、最讳莫如深的往往是最值得怀疑的!

为什么经济学家的理论在解决春运问题上“失效”?

吴敬琏的提议到底对不对?按照结果来说,肯定是不对,至少有偏差。那么问题在哪里呢?

从理论上来说,其实吴敬琏是对的,但是这个过程在实际上还有另一半我们并没有说,因为极大概率无法实现。

刚刚说过,供需影响价格,价格也会影响供需。火车票价格上涨会影响供需,理想情况就是火车票那么高的价格了,那进入这一行业的企业就会纷至踏来,因为资本是逐利而来的。越来越多的进入者就会形成竞争,竞争激烈后就会开始降价吸引客户和消费者,那么票价和服务都会上去,车次和客运量也会因为企业扩张而增加,抢票软件或许都会更加的人性化。这如同之前开煤矿的到处都是一样,人人开煤矿,后来煤炭产能过剩,煤炭就从黑金变成了黑垃圾。

这个问题的漏洞在哪?在于国情。我国虽说是市场经济,可是实际上并不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至少铁路客运不是。因为铁老大只此一家,别无分号。这么多年的亏空依然故我,稳如泰山。这个懂的自然懂。

经济学的理论是建立在私有产权基础上的自由竞争市场,可是在我国这个在某些领域是无法实现的,或者说在大多数领域无法实现。关乎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是没有私有化的,实行的依然是公有制的所有制。公有制在教科书上是属于公民的,仅仅在教科书。这也就意味着原本应该可以自由竞争的行业无法自由竞争,所以用价格来影响供需,这是无法实现了。所以吴敬琏的提议基本是废了,不可能。

4、来看看美国航空公司的案例

美国的航空业在20世纪90年代遭遇了比较大的危机,可是有一家航空公司却逆势增长,业绩与让行业内其他大航空公司大吃一惊。这就是西南航空公司。

因为美国之前的航空公司大多都是跨洋航空路线,西南航空公司意识到这无法与之竞争,反其道而行之,只做短途的航线。这样的好处在于避开了与大多数同行的竞争,加快了自身的周转。同时,西南航空公司还加强成本的管控,比如只提供花生和饮料,不提供主食等,让后来也希望进入短途航线的其他公司无可奈何。

我们不讨论西南航空的案例多么经典,只说说航空公司的竞争。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航空公司也是私营企业,所以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也是相对比较自由的。行业内的竞争市场,会让所有的公司打起12分的精神,因为稍有不慎则破产。这样所有的航空公司就会如同上文中所说的那样。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外部的竞争或许也是激励,也正是所谓有压力才有动力。这种竞争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受益方。

春运问题在中国已经N年了,虽然从过去到现在,已经有了比较大的改变,可是依旧让每个回家的人都头疼不已。无论是怎么样的建议或意见或许在上层都有讨论过,可是如果只是在维持现有的机制下每年稍微修修补补,那么每年的春运都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