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学拼音的都欠他一份师恩,“汉语拼音之父”112岁的周有光仙逝

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济学家

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的周有光先生

于2017年1月14日去世

享年112岁!

学拼音的都欠他一份师恩,“汉语拼音之父”112岁的周有光仙逝

他曾是经济学家。

年轻时巧用金融立下抗日大功,

爱因斯坦和他谈笑风生;

后来是语言学家,

半道出家制定拼音方案,

被媒体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还是文化家,

和钱伟长一道编写

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沈从文都称他“周百科”。

学拼音的都欠他一份师恩,“汉语拼音之父”112岁的周有光仙逝

周有光,原名周耀平,1906年1月13日生于江苏常州,早年主要从事经济、金融工作,做过经济学教授,1955年开始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参加并主持拟定《汉语拼音方案》。在他主导下,中国建立了汉语拼音系统。百岁过后,周有光又先后出版《百岁新稿》《朝闻道集》等数部新作。

周有光2005年写下的百岁寄语:

语言使人类别于禽兽,

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

教育使先进别于落后。

▲周老用古音朗诵李白《月下独酌》

周有光身上的标签实在太多:作家沈从文的连襟、才女张允和的丈夫、经济学家、语言学家。

有人说:周有光一辈子,活出了别人几辈子!

学拼音的都欠他一份师恩,“汉语拼音之父”112岁的周有光仙逝

▲图片来源:新京报

从经济学家到语言学家

周家祖籍宜兴,曾祖父做官兼营实业,在常州开办棉纺、织布厂等业。道光年间太平军起,曾祖父誓死守城,后因常州失守,投水自尽,周家的万贯家产化作乌有。

十岁时,周有光随全家迁居苏州,进入当时初始兴办的新式学堂读书。中学毕业后,他考上了上海圣约翰大学,后来又改入光华大学继续学习。大学毕业后,他与夫人张允和同往日本留学。

1935年,周有光放弃日本的学业返回上海,任教光华大学,并在上海银行兼职。在此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基本都在经济、金融领域工作,并出国任职。解放后,放弃了海外优裕的生活,毅然选择回国,并在50岁左右时,改行专职研究语言学,又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学拼音的都欠他一份师恩,“汉语拼音之父”112岁的周有光仙逝

▲周有光在纽约成了响当当的成功人士

有人将他的一生分了三个阶段:50岁以前是银行家;50岁到85岁,是语言文字学家,精力都倾注在语言文学领域;85岁以后,是启蒙思想家。

面对这样颇为“错位”而又传奇的人生,周有光自己却很坦然:“人生很难按照你的计划进行,因为历史的浪潮把你的计划几乎都打破了。”

一生专注研究

在50岁的时候,周有光扔下经济学,半路出家一头扎进语言学中。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曾称,“这真是一件出乎意料的事”。“当时,领导说:你不要回去了。就把我留在文字改革委员会。当时我说:‘我是业余搞语言学、文字学的,我是外行,留下来恐怕不合适。’领导回答说:‘这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家都是外行’。那么,我就只好留下来了。就这样,我离开了经济学界,到了语文学界。”

学拼音的都欠他一份师恩,“汉语拼音之父”112岁的周有光仙逝

▲ 青年周有光(右二)及其家人

改行之后的周有光到北京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参加拟定拼音方案的工作,该方案于1958年正式公布。而这段“改行”的经历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既来之,则安之”。“这个‘安’不是安静的意思,是要认认真真工作。改行要真正改行,就要深入语言学和文字学的研究。一直到今天,我都没有离开这个机构。”

“有人曾给我们讲笑话:你们太笨了,26个字母干三年。”周有光回想起这段往事仍不忘调侃,但他认为,“这三年时间花得还是很值得”。“事实上,直到今天还有人在提意见,而他们提的意见我们都研究过,几乎没有新的意见。今天就得到了这么点安慰。假如当初没研究好,有漏洞,就遗憾了,毕竟要弥补就很麻烦了。”

学拼音的都欠他一份师恩,“汉语拼音之父”112岁的周有光仙逝

周有光被不少人尊称为“汉语拼音之父”。不过,他本人却一直觉得被这样称呼不好。他多次对张森根说:“读过我书的人,决不会把那顶桂冠随便加在我头顶上”。

1991年,周有光将关注的目光从研究拼音、文字等转移到对文化学、时代变化等问题的探索上,阅读、思考与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大,写作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据张森根介绍,周有光迄今为止出版的40多本著作中,约有一大半是在退休之后完成的。

2005年,100岁的周有光提出“终身教育,百岁自学”,从关注语言学到世间万象,他对百年洞见加以提炼和诉说,无疑更透彻。100岁出版了《百岁新稿》、104岁出《朝闻道集》、105岁出《拾贝集》、108岁出《周有光文集》,110岁时又有《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问世。

“我的身体状况还是好的,只是年纪大了一些。年纪老了,但思想不老。”2016年1月,周有光111岁时说道。

学拼音的都欠他一份师恩,“汉语拼音之父”112岁的周有光仙逝

图片来源:成都商报

严谨治学、乐观谦逊

对待学术问题,周有光的态度一向严谨,并且欢迎批评。

在《周有光百年口述》一书的“尾声”中,周有光说:“85岁时,我从办公室回到家里,工作和思考是我生活中的最大乐趣:我比以往更关心中国的发展和走向;关心整个世界不断出现的变化。我一直关心中国,我希望中国会变得更好、更有前途。虽然许多事还不尽如人意,但我还是相信人类发展具有某种客观规律。当然,我希望人们保持耐心和信心。”

这位出生于清末的百岁老人,历经世纪沧桑,近些年反复提倡要有世界观,扩大世界观,强调不能以中国的眼光看世界,而要“以世界的眼光看中国”

学拼音的都欠他一份师恩,“汉语拼音之父”112岁的周有光仙逝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周有光提倡“不怕错主义”:他认为自己的百年口述史中出错是难免的,所以他不仅不怕别人提出批评,相反更希望听到不同意见。

在很多亲朋好友眼中,周有光既是一位思维敏锐的学者,也是一位宽厚待人的老人。每年过生日,都有不少人去看望他。《周有光文集》策划人之一、责编叶芳曾说过,近年周有光身体很弱,坐那么长时间听别人说话是很耗费体力,“但他特别宽容,不会阻止别人说话,静静等着人家离去。这是一种很高的人格”。

相敬如宾的婚姻

学拼音的都欠他一份师恩,“汉语拼音之父”112岁的周有光仙逝

1933年4月30日周有光与张允和结婚。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周有光一生颠沛,起起落落,早年的他瘦瘦小小,患过肺结核,也得过忧郁症,算命先生甚至说,此人活不过35岁。

而他的一生却越过越光亮,或许只因为在上海和张允和的一次邂逅。连叶圣陶都说:“谁娶了张家四姐妹的姑娘,谁就会幸福一辈子。”

学拼音的都欠他一份师恩,“汉语拼音之父”112岁的周有光仙逝

1933年4月,周有光与著名的“张家四姐妹”中的张允和结婚。在随后的近70年中,两人一直相濡以沫。

“结婚前,我写信告诉她,说我很穷,恐怕不能给你幸福。她说幸福要自己求得,女人要独立,女人不依靠男人。她当时的思想也比较开明。”周有光在书中写道。

所谓人生不如意常八九,张允和遇着不如意事,从不唉声叹气,反而懂得苦中作乐,雨过天晴后,她仍常常自娱自乐时爱写些酒令、制些曲谜。

学拼音的都欠他一份师恩,“汉语拼音之父”112岁的周有光仙逝

周有光与张允和不仅在生活中相敬如宾,更是在理想和抱负上,用行动坚定地支持对方。

周有光留学日本,张允和二话不说,相随而去。回国抗战,颠沛流离,张允和一人带着孩子,从不报忧。

好的爱情,不仅是锦上添花,更是在苦难中能彼此扶持,彼此安慰,一同度过那些最艰难的日子。

文革时,一群人找周有光批斗,张允和挺身而出。那些人恶狠狠瞪着她:“你什么立场?”

“我就是个家庭主妇,我有什么立场?”

随后周有光被下放乡下,张允和坚持给他送药。

学拼音的都欠他一份师恩,“汉语拼音之父”112岁的周有光仙逝

文革结束时,夫妇两人已是古稀之年。往后的日子,却愈发如神仙眷侣。

张允和曾自称,与周有光每日都要碰两次杯,上午红茶,下午咖啡,几十年如一日。

晚年的张允和挂在嘴角的一句话,是:“多情人不老,多情到老人更好。”

在《周有光百岁口述》中,周有光谈起过两人长达八年的恋爱过程。他说,与夫人是“慢慢地、慢慢地自然发展,不是像现在‘冲击式’的恋爱,我们是‘流水式’的恋爱,不是大风大浪的恋爱”。

周有光喜欢清茶,张允和喜欢咖啡,他们就发明“举杯齐眉”。每天到了约定时间,不疾不徐地并坐,“我们两个上午喝茶、下午喝咖啡,都要碰碰杯子。

是好玩,但也是对彼此的尊重。”

学拼音的都欠他一份师恩,“汉语拼音之父”112岁的周有光仙逝

平日里聊昆曲、侃大山、谈艺术,张允和总说:“我快乐极了。”

2002年,张允和离世。这给了一向从容的周有光不小的打击。

他将昔日二人喝茶举杯的几椅换成沙发,固执地不再使用卧室,每日在书房蜷腿而卧。

学拼音的都欠他一份师恩,“汉语拼音之父”112岁的周有光仙逝

他将爱人的遗作一一整理出版,作为永生的纪念

学拼音的都欠他一份师恩,“汉语拼音之父”112岁的周有光仙逝

开阔的世界眼光和深邃的历史眼光

周有光曾有“周百科”的外号,拜其连襟沈从文所赐。1980年开始,他成为翻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中方三委员之一,另两位委员是刘尊棋和钱伟长。“周百科”的外号也算是“名至实归”。

学拼音的都欠他一份师恩,“汉语拼音之父”112岁的周有光仙逝

▲周有光夫妇和“连襟”沈从文夫妇(左起:张允和、周有光、沈从文、张兆和)

谈到当年翻译《百科全书》的细节时,周有光称,“我们翻译《不列颠百科全书》,不过由于当时国内购买力很差,就压缩成10本,称为《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此后,周有光又曾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社科部分总编委。

80岁时,周有光决定让生命重新开始。他把80岁当作0岁,由此递加计算年龄。92岁那年,收到一份贺卡,上面写着:祝贺12岁的老爷爷新春快乐!至今提起,老先生还乐不可支。1989年,周有光离休,继续在家中研究和著述。

学拼音的都欠他一份师恩,“汉语拼音之父”112岁的周有光仙逝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开阔的世界眼光和深邃的历史眼光”,这是后辈学者对周有光的评价。当世界各地出现了“汉语热”时,一些人推断21世纪将是汉语的世纪,周有光保持了相当的冷静:“汉语的国际地位,应当作恰如其分的正确估计。汉语的国际性最弱,这是很多中国人不愿意承认的,但是,不承认并不能改变事实。要想改变事实,只有改变汉语本身,提高汉语的规范化水平。”

百岁过后,周有光又先后出版《百岁新稿》《朝闻道集》等数部新作。

与时俱进的精神与乐观的态度

2013年,周有光曾在纪念自己华诞的座谈会上通过视频向大家问好。他在视频中说到读书,称读书要和生活发生关系,如果读了书不能立言,就白读了。他还幽默地说:“上帝太忙,把我忘掉了。”

学拼音的都欠他一份师恩,“汉语拼音之父”112岁的周有光仙逝

2015年,周有光迎来了110岁大寿。在旁人眼中,老人依然在“与时俱进”。文化批评家解玺璋在接受采访时称赞周老“心态很好”。他表示,老人虽然处于高龄但却天天上网,喜欢接触电脑,对外面的事情了解得很清楚,也有自己的看法。

学拼音的都欠他一份师恩,“汉语拼音之父”112岁的周有光仙逝

前天是周老的112岁大寿,网友们纷纷通过微博等平台向其发送祝福,不曾想一别竟成永夜。

周老这次真的走了,上帝没有忘记他,我们也不会忘记这位睿智老人。

让我们记住这位老人!愿:周老,一路走好!

注:本文部分材料引用于新民晚报和中国新闻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