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军舰的尾迹看似很平常,实际上会带来危险

海水的密度是空气的八百倍,穿行在两者之间的水面舰艇不可能踏雪无痕,必然会留下“脚印”,军舰的脚印通常称为“尾迹”,其长度可以绵延几海里甚至几十海里,是飞机发现舰艇并且发起攻击的最好线索并且无法消除。那么一行并不起眼尾迹如何改写过中途岛海战的命运?舰艇会为什么会产生尾迹?尾迹有哪些主要特征?苏联如何利用尾迹特征开发出尾流制导鱼雷?美国海军航母编队又是为何会把一艘佩里级护卫舰编队的最后。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习惯分析。

军舰的尾迹看似很平常,实际上会带来危险

决定中途岛海战命运的人字线

1942年6月4日上午8时,美军B-17轰炸机群发起攻击,日本海军“飞龙”号航空母舰进行着高速规避,身后有尾迹和炸弹留下的烟团。由于高空轰炸,这次攻击无一命中。上午10时,三个中队的无畏式俯冲轰炸机正在中途岛以西的太平洋上,苦苦寻觅日本航空母舰的踪迹。这些飞机正在指挥官麦克拉斯基少校率领下寻歼日本航母,燃油已经不足了,如果再不能发现日本航母,他们将被迫返航。

麦克拉斯基少校决定再搜索一下,突然,海面上一行清晰的人字型浪迹吸引了他的注意,原来是掉队的日本驱逐舰“岚”号,正在全速返回航母编队,海面上清晰的人字型浪迹指向正北。麦克拉斯基少校于是率领俯冲轰炸机顺藤摸瓜向北搜索,很快他们就发现了毫无戒备的日本航母。随后,俯冲轰炸机投下的500磅炸弹如同丢进了烟花铺子,几分钟内“赤城号”、“加贺号”和“苍龙号”三艘航母纷纷中弹成为燃烧的火球,纷纷沉没,中途岛海战乃至整个二战的结局被因此改写了。

尾迹的样子

舰船在海面上航行,后面都会形成尾迹。船体同时接触空气和水,水的密度是空气的八百倍,舰船推开海水前进,在兴波阻力的作用下,会在海面上留下印记,这就是尾迹(ship wake),也俗称为尾流。尾迹通常是人字形的浪线,英国物理学家威廉·汤姆森(开尔文男爵)研究发现,尾迹以约37.5度的角度展开,舰船的速度和形状对其影响不大,有人推测这和地球的重力有关。实际拍摄的航空图片中,受风浪的作用,通常尾迹约为40~60度角,但离船一定距离之后,尾迹扩展角会突然减小到1度左右。

军舰的尾迹看似很平常,实际上会带来危险

尾迹的宽度和航速关系很大,随着离船的距离增加而增加,尾迹的厚度通常是吃水深度的2~4倍,大型舰船的尾迹可以长达2000米以上,潜望深度航行的潜艇也会在后方90米左右的地方出现尾迹,从空中很容易识别,也可以利用许多其它手段探测到。

通常尾迹有声、磁、热三方面物理特征。舰船航行时,会把空气压到海水里,舰船的螺旋桨也会发生空化,这样会使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既能吸收声波也会发生强烈的反射,即尾迹的声学特征。海水其实是一种等离子体,在军舰螺旋桨的搅动下,这些等离子体发生运动会产生电场,也会产生磁场。这种电场和磁场的变化尽管比较微弱,但是衰减的速度很慢。海水上下层的温度是不一样的,由于舰船的运动和螺旋桨的搅动,会把上层热的海水和下面冷的海水混合在一块,由于海水的温度传递是比较慢,就会在舰船的尾部形成一个热尾流。

躺着中枪的佩里

尾迹除了直接用肉眼识别,也被人们用来发现舰船和制导武器。上世纪七十年代,苏联曾经研发出舰船尾迹跟踪设备,安装在“维克托”级和“阿库拉”级等型号的攻击核潜艇上,其主要的传感器也是利用尾迹中的热、磁、声场的变化实现,但精度不会很高。据称利用这种先进的设备,“阿库拉”级攻击核潜艇曾经连续跟踪美国战略导弹核潜艇长达34天,其主要的设备就是利用上万吨的美国核潜艇在水下留下的尾迹实现的。

军舰的尾迹看似很平常,实际上会带来危险

尾迹也可以用于武器制导。尾迹跟踪鱼雷(也称为尾流制导鱼雷)是利用尾迹来发现和跟踪目标的,大型舰船的尾流不容易模拟,想要制造假目标来欺骗这种鱼雷基本上没有可能,水面舰船对尾流自导鱼雷实施对抗和规避很难奏效,因此尾迹跟踪鱼雷具有很强抗干扰能力,并可通过预编程设定。

尾流自导属非声自导,不受水文条件的影响,可在贴近水面高速航行,对于攻击水面舰艇有较强的威力。俄罗斯海军的65型鱼雷采用了尾迹制导技术,法国海军也在发展了他们自己的由F17改良而来的尾迹跟踪鱼雷,瑞典的TP61系列鱼雷也具有尾流自导功能。

苏联海军也在研发出了尾流制导鱼雷,这种鱼雷利用尾迹的特点,只要瞄准舰船大致的位置发射,长航程大威力的鱼雷,就会在舰船的尾迹中进行S型反复穿越,直到最后命中目标。这种鱼雷对美国的航母编队造成了极大威胁,曾有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问到当时的美国海军部长,如何对抗苏联的这种鱼雷的时候,海军部长干脆地回答说:那我只好在航母后面放一条“佩里”级护卫舰了。这是把它当成“沙包舰”呀,求佩里级护卫舰上兄弟们心理阴影面积?

军舰的尾迹看似很平常,实际上会带来危险

挥之不去的尾迹

尾迹探测技术中主要的手段有声探测,光探测、电探测和磁探测,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合成孔径雷达技术(SAR)得到普遍应用。利用卫星上探测舰船尾迹是新的发展方向,SAR技术可探测的舰船尾迹长度可以达到几千米甚至几十千米,远比舰船本身要大得多,利用脉冲多普勒雷达发射的脉冲获得距离下的分辨力,利用散射信号的多普勒频移获得方位方向的分辨力,使海面上的舰船甚至水下的潜艇逃无可逃。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