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中小企业主:如果我说实话...

“银行普遍认为‘企业困难=无力还款’,我们害怕‘难’字出口,以后就贷不到款了。”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王亭亭

“我刚给一个客户打完电话,求他,不要取消我们工厂的订单。”

张杰是广东一家外贸工厂的总经理,他给《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发来一句很心酸的话。

2020年开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实体经济受到的冲击逐渐显露。

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的一番话被广泛传播。“2万多员工目前待业,一个月仅工资支出就1.5亿元左右,倘若疫情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有效控制,我们账上的现金撑不过三个月。”

大企业伤筋动骨,中小企业则生死一线。餐饮业、影视业、旅游业以及制造业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几个行业。许多中小企业主目前能做的,只有等待。

好消息是,为了应对疫情冲击,金融监管部门迅速行动,“央妈”带头出手,“补水”1.2万亿,出台“金融战疫30条”。确保流动性、不抽贷、不断贷、降低融资成本,是核心内容。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工、农、中、建、交、中信、民生等近20家银行公布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北京、江苏、河南等地也将对辖内中小企业实施定向优惠。

只是,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调研,即便有救急的利好政策,不少中小企业主仍多有疑惑和犹豫。

“很难,但我们不敢告诉银行。”许多中小企业一方面想得到银行的低息资金,一方面又害怕一旦如实相告,后续融资可能存在困难。

没有“隔夜粮”最难熬

“我们被这次疫情打得措手不及。”张杰是广东一家外贸工厂的总经理,工厂在春节前幸运地接到一份500多万元的外贸订单,原本打算节后开工生产,3月初交货,但受疫情影响一时无法复工。

“高管们都打算自己去车间赶工了。”张杰说。

无法按期交货意味着或将面临合同违约,有些客户可能直接取消订单、要求退定金,有些甚至会追究赔偿。

“员工工资、社保、厂房租金要付,银行贷款要还,资金压力太大了。”张杰说,这个节骨眼上,借不到钱的话,只能去找民间借贷。

某制造业公司董事长林岳告诉记者,按照合同,他有一批800万元左右的货物要在2月5号前交付,但因复工时间推迟,目前仍未完成生产。

另外一批超过1600万元的货物生产完成了,也出货了,但因为物流受阻,没法运输。总计至少有2000万元左右的资金收不回来。

“公司成立时间久,有点积蓄还能支撑几个月,部分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熬过一季度都很难。”林岳说,有些企业仅员工工资、社保、租金、贷款利息就占据了全部现金流,“如果现金流问题无法解决,很多企业甚至可能连2月份都熬不过去。”

每年过年之前,制造业中小企业一般会将供应商货款、员工工资、奖金等全部结清,账上所剩可支配资金不多,有的甚至不能覆盖年后首月的各项开支。这类没有“隔夜粮”的企业最是难熬。

餐饮、旅游、影视行业从业者的春节,也不好过。

江西省某餐饮公司董事长告诉记者,为了留住员工,春节期间安排了轮流值班,工资照常发放。但疫情暴发至今,省内所有连锁店几乎全部停摆,仅店面租金和工资就占据了近40%的运营成本。

一位资深境外导游告诉记者,今年迪拜、塞尔维亚等地都准备了大型“中国年”活动,但中国人寥寥无几。负责境内游的同事们过年期间也几乎“集体暂时失业”,国内很多酒店基本处于停业状态。

“乐观估计也要5月才能恢复线下活动,悲观估计整个上半年所有规划都实现不了。”丁玲是一家专注发展乡村旅游公司的CEO,她坦言,原计划今年上半年收入500万~600万元,到年底扭亏为盈,但照目前情况来看,几乎不可能了。

利好政策如何落地

企业主焦虑,银行员工也不太好过。

大年初五至今,已经有不下10位小企业主问过陈飞同一个问题:“利息能不能暂缓几天?”

作为一家国有大行某省分行的中小企业金融部总经理,陈飞坦言:“这个特殊时期,国家政策是有了,但是总行没出细则,省分行就无权给企业降息、免息,也无法在系统中操作某笔贷款延期。”

为纾困中小企业,监管层已及时出手。1月26日,银保监会印发通知,强调要做好受困企业金融服务,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

同时,鼓励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完善续贷政策安排、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相关企业战胜疫情灾害影响。

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再次强调金融机构要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行业和企业提供差异化优惠的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也没懈怠,纷纷公布扶持政策,包括对部分受困中小企业的贷款在现行基础上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贷款适当展期、专项匹配信贷规模,等等。

只是,中小企业主更关心:符合哪些标准的企业能享受优惠?贷款能够展期多久?受疫情影响逾期还息,是否会影响企业征信?以后还能从银行贷到款吗?授信额度是否会受影响?

重重疑问和顾虑,无形中成了挡在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一道隔阂。

“目前只有当地农商行问过我们有无困难,但我们不敢说实话。”张杰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农商行只询问情况,并未通知有何种减免和优惠政策,“银行普遍认为‘企业困难=无力还款’,我们害怕‘难’字出口,以后就贷不到款了。”


中小企业主:如果我说实话...

某农商行客户经理询问企业情况


“其实我们只希望还款期限能宽限一点,或者免除部分利息,让我们能暂时喘口气。”张杰说。

监管政策的种种利好,关键在于各家银行能否快速制定细则并落地至各分、支行,调整和提升服务能力。

例如,如何认定受困企业标准?对于受困中小企业的存量贷款,是维持原定利率不变,还是通知企业签署补充协议以享受利率优惠?能否进行系统改造,修改受困企业的还款周期?对于贷款已经产生逾期的受困企业,能否为其修复征信记录?

这背后更深层的问题在于,金融系统如何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现金流不断裂是重中之重

疫情对许多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场生死战。

有像林岳一样乐观的——我们已经做好了应对措施,3月份前暂时没有任何影响。企业的管理层都按照公司规定时间开工,只是在家里做业务沟通、客户回访等事务。物流、运输方面我们确实无法掌控,只有等;资金方面自己调配好,先用到该用地方,渡过难关再补充。

有像陈鹏一样顺其自然的——我们的工作更偏线上化,2月3日一些岗位就开始在家办公,其他员工2月10日回公司上班,当然我们也不强制大家都回深圳,要看到时疫情是否已经可控。

有像丁玲一样信心满满的——疫情结束之后,下半年要努力拼一拼,希望能绝处逢生,我们要更快速地探索生态圈之下的流量价值变现途径和模式。

也有不少中小企业主像张杰一样焦虑——不复工,无法按期交货,刚性支付不减,现金流中断,经营计划被完全打乱,“只能咬牙熬过去”。

2月3日,为维护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和货币市场平稳运行,中国人民银行开展1.2万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投放资金,确保流动性充足供应,银行体系整体流动性比去年同期多9000亿元。

正如一位知名券商首席分析师所言,“现在货币政策的重点不在于降利率,而在于保证中小企业的现金流不断裂,这是重中之重,并且要防止进一步的信用收缩风险。”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陈飞、陈鹏、丁玲、林岳、张杰均为化名)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