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天桥梦


“多少年了,我一直想找回梦里的天桥”,出生在天桥的赵兴力,在天桥街道工作了36年,身为天桥民俗文化协会常务副会长的他,曾一度认为,“恐怕再也找不回天桥了”。

可如今,东起前门大街、天桥南大街、永内大街,与东城区天坛街道为邻;西至虎坊路、太平街,与陶然亭街道接壤;南起永定门护城河为界,与永外街道相望;北至珠市口大街,与大栅栏街道交接……面对总占地面积207万平方米的分为三个建设阶段的天桥演艺区即将完成第一阶段建设。记者从天桥演艺区建设指挥部获悉,天桥演艺区第一阶段建设包括天桥艺术大厦改造、天桥艺术中心、天桥市民广场、天桥汇、天桥历史文化景观等五个项目,目前天桥艺术大厦和天桥历史文化景观已经完成建设投入使用,天桥艺术大厦和天桥市民广场也已全面建设完成,将于今年11月20日正式开幕,而天桥汇一期工程也已启动。基于这些既成的建设成果,人们也对天桥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回归:“找回老天桥的热闹光景”

北京天桥,这里曾是平民的乐园,百姓在这里赏曲、看杂耍、估布头儿;这里曾是民俗文化的发源地,撂地相声、抖空竹、练把式,民间三代“八大怪”艺人在这里演绎绝活儿;这里曾是艺术家的摇篮,侯宝林、新凤霞、魏喜奎、关学增等名家从这里起步;这里曾是北京人的美食百汇,冰糖葫芦、豌豆黄……诗人易顺鼎曾在《天桥曲》写下“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的诗句,可见天桥当年的繁荣。

不过,由于一些特殊历史原因,天桥民间技艺和曲艺文化也曾在上世纪中叶“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其中的老艺人更是纷纷四散而去。这也使得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不断有人提出希望找回老天桥的热闹光景。

可是天桥的回归路却是充满了坎坷,多次回归受阻后,赵兴力甚至曾一度认为,“恐怕再也找不回天桥了”。不过就在此时,事情却有了转机。

2003年初,文化部在全国启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同年,赵兴力带队去寻访了老天桥绝活把式“朱氏三雄”之首九旬艺人朱国梁,当时朱国梁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大反响。

此后,赵兴力又联系上了一批老天桥技艺传承人,包括老天桥77岁的撂跤高手马贵宝、表演相声的沙广森、人称小荷花的魔术表演者班秀兰还有表演抖空竹的王丽云,集中了近20位老天桥艺人、十多个节目在当时盛金商场门口的演出,曾轰动一时。

赵兴力告诉记者,“这次露天表演,一演就是3个月,在每周末表演时都会聚集来自北京四面八方的观众,有时候几位骑着三轮车的货运师傅扎在人堆里,一看就是大半天。许多人看后都说,老天桥的玩意儿又回来了。”

尽管如此,赵兴力却仍不太确信天桥文化是否会真正回归。

两年后,一位84岁老艺人曹华德的回归给了赵兴力莫大的信心。这位从安徽省杂技团退休的老人,是上世纪30年代在天桥红极一时的“盘杠子”绝活儿的表演者。据赵兴力介绍,“在曹华德回来之前,练杠子的老人都已不在了。”

2006年,曹华德举家迁回北京天桥之后,祖孙三代租住在珠市口两间小平房里,曹华德就在拥挤的房间里教授儿孙练习濒临失传的绝活儿。如今老人已经不在了,而孙子仍在传承“盘杠子”技艺。

据赵兴力介绍,从2004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联系上十多个老艺人,到如今手边已有近二百位注册老技艺传承人,很多人带着对天桥割舍不断的情谊,踏上回归之路。

延续:“不断发掘年轻传承者”

面对老艺人们的相继回归,赵兴力在高兴之余心中却隐隐担忧,“很多老艺人都年近耄耋,传承上明显存在断代。”

“2004年,西城区文化委提议办个鼓曲比赛,我们找遍了整个天桥地区,居然一个鼓曲艺人都没找到。”这样的调研结果,让从小听着北京弦子长大的赵兴力怎么都想不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一位魔术表演者果少卿处了解到,鼓曲在京城还“活着”。

当年,由赵兴力牵头,在天桥地区举办了第一届北京社区鼓曲票友赛,当时参赛者年龄最长的已84岁,平均年龄更是在70岁左右。“北京不能没有弦儿,坐在四合院里听京韵大鼓、单弦就是典型的北京了”,赵兴力表示。

就在天桥地区的鼓曲文化慢慢升温时,由观众与传承人老龄化引出的传承断代问题却成了赵兴力的又一忧虑,“我们需要不断地发掘年轻的爱好者和传承者。”

作为“80后”青年鼓曲演员,何丹同样对传承断代的问题深有感触,“这些年,无论是老师还是观众大多都已70岁往上。我2009年在天桥曲艺茶社里第一次登台,台下坐的全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何丹还告诉记者,她师承“卢派”(也称花派)梅花大鼓的第一代传人花莲宝,当时花莲宝已经78岁高龄,虽未正式拜师,但跟着花莲宝正式学习了一年多。后又有幸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单弦传承人张蕴华的指点,而在那时,张蕴华也已年近七旬。

创新:“土的掉渣儿,洋的冒尖儿”

随着老艺人回归以及传承断代等问题的缓解,天桥找回了文化自信。同时在多方推动下,天桥演艺区于2011年正式开工建设,计划将建设剧场群,使之成为传统剧目与现代演出相结合的演艺功能区,同时构建以天桥为中心的北京传统特色演艺区。

日前,在即将开幕的天桥艺术中心举办的活动上,何丹表演了含灯大鼓,技惊全场。与她同台献艺的还有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专业的青年演员崔秀丽,而崔秀丽与搭档一起演唱的则是将作为艺术中心开幕剧的百老汇经典《剧院魅影》选段。

崔秀丽认为,天桥艺术中心是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是一个专业的音乐剧大剧场,未来可以吸引很多国外专业剧目前来演出,不仅能让本土音乐剧演员以及幕后人员得到更好的学习机会,也能提高观众的欣赏层次。

与此同时,天桥艺术中心总经理田元表示,未来天桥艺术中心将定位于开放式的剧场,不只局限于满足演出爱好者的需求,也将在提供高品质演出的同时,“全天候”打开大门迎接更多人。

田元还表示,在设计之初,除保证剧场功能外,艺术中心规划了大量的开放互动区,用以定期举行主题展览、文化沙龙、艺术普及等众多类别活动。在实际建设中,该区域更是全部采用轻装形式,便于配合各种主题活动的场地需求。未来,无论是否观演,到访者均可自由进出天桥艺术中心开放互动区,体验艺术所带来的乐趣。不仅如此,配套商业区也将以艺术、文化主题商铺为依托,提供集餐饮、休闲、购物等多模块的服务,打造多元化的艺术空间。(北京参考记者 徐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