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保健时报官网

头痛是一种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发生于各种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之中。中医在临床上常将本病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在《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一书中,把头痛病分为17种证候,如: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肝郁头痛、肝火头痛、肝阳上亢头痛、寒厥头痛、肾阴虚头痛、肾阳虚头痛、真头痛等。这17种证候类型约有100多个症状,这些症状又有主症和次症之分,其复杂性由此可见一斑。

茶叶具有较好的清利头目功效,因此,历代多用来治疗各种头痛症、目赤症等。有关这方面的文献记载也颇多,如《茶经》谓“治脑疼",《药材学》称“治头痛目昏”等。在临床上,将茶叶组方运用施治于头痛症的茶疗方剂十分丰富,而且收效也显著,可择善而用之。

方一、川芎茶

配方:川芎3克,茶叶6克。

制服法:取川芎100克研为细末。每服药末15~20克,加茶叶末6克和匀,置保温瓶中,沸开水适量冲泡,盖闷30分钟后,代茶频频饮用。每日1剂。

功能:行气活血,祛风止痛。

适应症:血管神经性头痛,中风后遗症头痛等。

禁忌:阴虚火旺及气血虚弱者忌服。

按:方中川芎性味辛温,为血中气药,既能上行头目,散风疏表,治头部感受风寒引起的头痛,又能行气活血、祛血中之风而宣痹止痛,善疗因气滞血阻所致的头痛或偏头痛。无论是风寒、风热、风湿引起者都可使用。故金元时期的名医李东垣曾指出,“头痛必用川芎”。茶叶性味甘凉,功能清头目,二味配伍使用,确有疏风行气、活血镇痛之效。惟川芎一药,“其性善散”,“久服则走散真气”,虽然治疗头风头痛可在辨证论治基础上用至30克,但剂量大时常有头晕、欲吐等症状,须加注意。

方二、蔓荆茶

配方:茶叶2克,蔓荆子10克,大枣10枚。

制服法:水煎服,每日2~3次。

功能:祛风止痛,清利头目。

适应症:头痛。

禁忌:消化道溃疡者、经常失眠者不宜服用。

按:方中蔓荆子性平微寒,味苦、辛,入肝、胃经,具有散风清热、止头痛、明目的功能,常用于风热头痛、头风头痛、目赤肿痛及风湿痹痛、肢体挛急等。经临床观察,蔓荆子对肝火风阳上扰所致的眩晕、头痛、目赤,均有较好疗效。茶叶清利头目;大枣健脾益气,调营卫,可用于气血不足、营卫不和、心悸怔忡及妇女脏躁等。诸味合用有和气血清头目之功。

方三、葱芷茶

配方:茶叶10克,白芷6克,葱白茎3段。

制服法:水煎服,日服1剂。

功能:祛风止痛。

适应症:外感风寒头痛。

按:白芷味辛性温,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作用,主治风邪或寒湿所致之头痛;茶叶有清利头目作用;葱白功能发散风寒、温通阳气,主治风寒表证。三者合用对于外感风寒头痛有较好疗效。

方四、菊花茶

配方:茶叶6克,菊花10克。

制服法:用沸水冲泡饮服,每日2~3次。

功能:疏散风热,止痛。

适应症:风热头痛。头痛而胀甚至头痛如裂,面红眼赤,口渴,小便黄。

按:菊花味甘、苦,性凉,功能疏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消肿。主治外感风湿初起,风热头痛,眩晕,目赤。茶叶有清利头目作用,亦多用于头痛、目赤证,故二者合用有疏散风热、止痛作用。

方五、川芎红花茶

配方:茶叶3~6克,川芎3~6克,红花3克。

制服法:水煎取汁,代茶饮。

功能:活血化瘀,祛风止痛。

按:方中川芎辛香走窜,为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要药;红花活血化瘀;茶叶苦寒,善能清利头目。三味药同用,寒温和调,升降相济,共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

方六、罗汉果茶

配方:普洱茶、菊花、罗汉果各6克。

制服法:将上药共研成粗末,用纱布袋或滤纸袋分装,每袋20克。每次1袋,沸水泡饮。

功能:平肝降压,消脂减肥。

适应症:肝阳上亢之头痛、头眩等症。

按:菊花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菊花有镇痛及降压作用。普洱茶有清头目、止头痛作用。罗汉果味甘苦性凉,能增强菊花清肝明目作用。故三药合用对肝阳上亢之头痛、目眩有较好疗效。本方还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的防治,坚持服用可有良好的疗效。

方七、蔓荷茶

配方:绿茶4克,蔓荆子(打碎)、菊花、薄荷各3克。

制服法:沸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剂。

适应症:偏头痛。

按:蔓荆子性微寒,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之功,临床多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头晕头痛、偏头痛等。前人有“头痛甚者加蔓荆子”经验。可见蔓荆子治头痛是有较好疗效的。薄荷、菊花均为凉性药,配伍应用能增强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之作用。本方对偏头痛有效,对风热头痛并有良效。

方八、茶调散茶

配方:小川芎30克,细芽茶9克,白芷15克,薄荷9克,荆芥12克。

制服法:按上方茶叶量加倍,余药比例不变,研粗末。每次用40~50克,置暖水瓶中,以沸水冲泡大半瓶,盖闷10多分钟即可饮用。一日内作数次饮完。

功能:疏风散热,醒脑止痛。

适应症:神经性头痛,感冒引起的头痛。

禁忌:胃有溃疡病者食后饮用。

按:方中川芎行气开郁,活血止痛。川芎主含川芎嗪,功能扩张脑血管,对中枢有镇静作用,并能降血压。茶叶味甘性凉,功能清利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茶叶主含咖啡碱,研究证明有兴奋中枢神经、扩张血管等作用。配伍善治头痛及眉棱骨痛的白芷,长于“散风热,清头目”的荆芥穗,以及辛凉“清利头目”的薄荷,集中专治头部风热的药力优势,以收镇痛解痉之效。方中除茶叶外,其余四药均含有一定量的挥发油,大量长期服用对胃有刺激性,故得效后宜用小剂量维持(如每日用15~30克饮用),以巩固疗效。

方九、苍耳川芎茶

配方:苍耳子60克,川芎100克。

制服法:苍耳子微炒至黄色,与川芎共研细末,用纱布袋分装,每包重15~20克,每用1包置保温瓶中,开水300毫升冲泡,盖闷20分钟,代茶饮用。每日1~2包。

功能:散风祛湿,行血止痛。

适应症:风寒头痛。

禁忌:阴虚火旺、口干舌红及体虚气弱面色无华者忌服。

按:方中苍耳子性味甘温,功能散风、止痛、祛湿、杀虫,且能通窍。配伍川芎,则发散风寒、镇痛之力更强。据药理研究,苍耳子有毒,大量长期服用可引起中毒,故小儿及久病体弱者不宜饮用此茶。服用本方后,一旦出现恶心、呕吐、结膜充血、荨麻疹等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服。

方十、天麻川芎茶

配方:川芎10克,明天麻、雨前茶、白芷各3克。

制服法:上药置500毫升黄酒中,煎至250毫升,原药再加黄酒500毫升,煎至250毫升,两煎液混匀。每次饮用30~60毫升,每日2~3次。

功能:养血祛风,清窍止痛。

适应症:血管神经性头痛等。

禁忌:阴虚、失血及湿热甚者忌服,血压高者不宜。

按:方中天麻性味甘平,药性和缓,功能熄风、定惊。动物实验表明,天麻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和迅速降压作用,可拮抗5-HT对牛脑基底动脉的致痉作用,对动脉血管平滑肌收缩有松弛和解痉作用,对脑循环有选择性作用,等等。配伍能“搜肝气,补肝血,润肝燥,补肝虚”的川芎,能“清头目”的茶叶,四药与能“通血脉,御寒气,行药势”的酒同煎,药力可直达痛所,更增熄风止痛之效。服用本茶量须适中,不可过量。平素酒量大者,亦须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剂量,防止酒精中毒。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