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洛阳“气球夫妻”用气球为聋哑儿子铺就一条有声之路

洛阳“气球夫妻”用气球为聋哑儿子铺就一条有声之路

余利娟母子在周王城广场卖气球

核心提示

卡通气球,在普通人眼里就是孩子们的寻常玩具,但对余利娟夫妇来说,每一个气球都承载着一份希望,那是儿子“听”的希望。

为了挣钱给9岁的聋哑儿子治病,余利娟和丈夫从老家洛宁来到市区卖卡通气球。5年来,他们每天起早贪黑沿街叫卖,夫妻俩希望这些气球能为孩子铺就一条有声之路。

1 儿子能帮妈妈卖气球

昨日中午,初秋的阳光十分毒辣,在周王城广场附近,行人都匆匆而过,只有一名带着孩子的中年妇女,手拿一把五颜六色的卡通气球站在那里,成了流动人群中静止的人和物。午饭时间,几乎没有买气球的人,可娘儿俩还是紧紧盯着每一名路过的人,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渴望。

这名中年妇女便是余利娟,身旁的孩子是她9岁的儿子晨晨。两年多来,每到周末她都会带上儿子到这里卖气球。浓眉大眼的晨晨十分可爱,他虽然听不见声音,但可以通过看嘴型来辨别妈妈说的是什么。

“这个鲨鱼气球多少钱?”余利娟问。

“五……元……”晨晨眨巴眨巴眼睛,用简短的词来回答妈妈。有时候妈妈去厕所,他还能自己卖出几个气球。

2 为给儿子治病,他们踏上漫漫求医路

“1岁多时就发现孩子不会说话。”一说起儿子晨晨,余利娟多年来的心酸顿时涌上心头,泪珠不由自主地从眼眶中滚落。

今年38岁的余利娟和丈夫冯书勋都来自洛宁农村。余利娟怀疑,儿子之所以会耳聋,很可能是刚出生时发烧打针所致。

出生后十几天,晨晨突然发起高烧,浑身抽搐。余利娟和丈夫赶紧找车想把孩子送往市区医院,偏偏赶上大雾天,无奈他们只好来到当地一家医院。

“孩子病情危重,医生说必须打针才可能救活。”余利娟说,孩子的命是保住了,但他们都忽略了孩子的听力。1岁多时,别的孩子都会叫“爸爸、妈妈”,可晨晨仍不会说话。夫妻俩带着晨晨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晨晨是听神经发育不良。

这犹如一颗惊雷在余利娟夫妇头上炸响。晨晨1岁半时,俩人便带着孩子踏上了漫漫求医路。

当时医生建议给晨晨植入人工耳蜗,需要20多万元费用,这对余利娟夫妇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夫妻俩都是农民,所有的收入全靠家里的三四亩地。无奈,他们只好选择保守治疗。

郑州、三门峡、北京、深圳……只要听说哪里能治疗孩子的病,夫妻俩就借钱前去。几年下来,已经花费了近10万元。

3 卖气球5年,夫妻俩仍在坚持

2010年,余利娟夫妇带着孩子到洛阳市区一家医院治病,他们看到附近有人在卖卡通气球,顿时产生了卖气球赚钱的想法,从此他们俩成了“气球夫妻”。

每天早晨8点,俩人准时出门,一个骑着摩托车,一个骑着电动车,分头上街叫卖,直到晚上10点,他们才回到租住的屋子。一天下来,卖得好的话俩人总共能挣五六十元,不好的话只有十几元。周末为了多卖点儿气球,他们会比平时更晚回家。

5年来,除了农忙,夫妻俩很少回洛宁老家。尤其是春节,想趁旺季多卖点儿气球,俩人已经两年没回家过年了。

虽然来自农村,但余利娟是个很坚定的人,无论再苦再累,花多少钱,她都一直坚持让孩子进行语言培训。现在,令她欣慰的是,晨晨通过几年的学习,能通过嘴型看懂别人说的话,自己也能简单说一些日常用语。

4 买一个气球,给他们增添一份希望

8月初,余利娟带着晨晨在周王城广场卖气球的身影引起了正在“扫街”的摄影爱好者黄政伟的注意。他拿起相机,对准母子俩拍了几张照片。

看到黄政伟在拍自己,余利娟有点儿害羞地上前询问:“能不能给我们洗一张照片?”

黄政伟听后立刻答应了,他跑到路边的彩印店,打印了一张照片送给母子俩。“我本想逗逗孩子,但得知孩子是个聋哑人,夫妻俩都在卖气球为孩子治病时,我震惊了。”黄政伟说。

打那以后,黄政伟每到周末就到周王城广场跟拍余利娟母子。8月16日,他又用了大半天的时间,从中午一直跟拍到后半夜,记录下一家三口的生活。回家后,他把照片发到网上,呼吁更多的人去买气球。

“每卖出一个气球,对这家人来说就意味着一份希望。我想让他们有更多的希望。”黄政伟说。

关注,智慧洛阳 微信公众号:lyzh0379 了解更多洛阳资讯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