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这两个小孩,说要掀起一场中国的健身革命

这两个小孩,说要掀起一场中国的健身革命

反手摸肚脐、锁骨放硬币,这些在董煜那里都弱爆了。

这个91年生的健身发烧友对自己的肱三头肌相当满意——长度有38、39厘米,一般人只有34厘米左右。

不单如此,他还要“掀起一场健身界的革命”,他希望通过FitTime的线上活动,让粉丝每天花在健身上的时间平均多出15分钟。

两年半时间,朱骁潇和董煜,这两个91年的大孩子把FitTime做成了国内最大的健身社区产品;早在去年6月份,FitTime就获得了经纬中国数百万美元的A轮投资;两个月前,他们试水股权众筹,1500份真股在28秒时间里就告罄。

健身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董煜并不否认:“女生就算有好看的马甲线,走在大街上也看不出来。”但这并不妨碍马甲线与健康以及与众不同相联系,不少女生开始晒马甲线,FitTime还专门为此建立了一本相册:亲吻我的腹肌。

董煜说,FitTime的目标,是要让更多的人,把健身当成一种生活方式。

随着董煜的思路,我们不妨看看,在健身才跌跌撞撞起步的中国,参差不齐的健身房、混乱的补剂市场以及零散的健身知识,这样的大背景下,这两个91年的大孩子如何借助社交媒体,喊出要掀起一场革命,他们对未来,又有怎样的期许?

不想生活在父辈安排的轨迹中

于是他们创业了

文 | 李方军 毛丽颖

●●●

两个好基友

这两个小孩,说要掀起一场中国的健身革命

FitTime的两位创始人,朱骁潇(左)和董煜,皆为91年的“小鲜肉”

91年出生的董煜,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已经有三年创业经验的“前辈”。

他穿着一件T恤衫,一条短裤。跟新榜记者见面的时候,董煜穿过外边闹哄哄的员工办公区,一只手给我“拎”来一把椅子。办公区的员工们看起来都不大,董煜说,他们大部分是90后。

有胸肌和匀称的身材作证,董煜是个健身房的“练家子”。很难想象,在此之前,他有一张圆脸以及一个西瓜形状的肚子。

高考结束后的暑假,董煜认识了同样是91年出生的朱骁潇,他们一块去英国健身。那一次的行程让他成为了健身发烧友。“健身,一旦喜欢上了,就很难戒掉了。”他在一篇日志中写道。

之后的大学四年,他们一直坚持健身。董煜不光减掉了身上的赘肉,还练就了一副好身板。

健身改变他的不仅只有身材。按照既定的人生轨迹,大学毕业后,董煜有两个选择:要么找份工作,要么跟父母经商。而高中就留学英国的朱骁潇顺利拿到帝国理工大学的研究生Offer,以后的道路自然是“进入500强、迎娶白富美”。

若是当真如此,那就没有往后的故事了。

毕业季,董煜身边的同学都为就业而奔波。凌晨,舍友们在讨论,用什么样的小技巧可以打动面试官。董煜不明白,辛辛苦苦上了那么多年学,就是为了跟其他几千人,头破血流地去抢一个饭碗?

此时,一直在国外上学的朱骁潇,谋划着回到国内做一些事情。

家庭条件不错,没有太多后顾之忧的他们就想证明自己的价值,活出一些不一样来。

于是就有了创业的想法。两个健身发烧友在一起创业,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国内的健身市场。那一年,朱骁潇和董煜23岁。

●●●

抓住了人人网的风口

这两个小孩,说要掀起一场中国的健身革命

传说中颜值爆表的FitTime员工

他们隐约觉得,中国的健身热潮即将到来。然而中国的健身行业跟国外比要落后好几十年,并且市场极度混乱,他们想要打破这种现状。

2013年初,朱骁潇和董煜选择先在线上建立一个平台,他们在人人网的主页上写上大大的一行字:“这是一场健身革命”。

没有市场分析,没有商业计划书,没有投资,在创业氛围并没那么浓厚的江苏无锡,一次看起来很不靠谱的创业就这么开始了。

第一天,他们推出了两篇日志,一篇《健美体型评分标准》,介绍国外健身的一些评价体系。

第二篇叫《我的健身梦》,董煜在文中回忆自己刚开始健身时的无助和不被理解:“刚开始一个人健身的时候,很多东西需要自己动脑筋,自己去询问。记得人少的时候,练着练着,在长板凳上睡着了。”让董煜感到更苦闷的是,很多人理解不了健身的那份快乐:“每次练完,拖着疲倦不堪的身体,内心都无比喜悦,因为,我们今天又胜利了。”

从一开始,他就抱着共享的理念:“现在看到一些无助的初学者,我都会很乐意的去帮助他们。”

董煜认为他们是幸运的。那时候的人人网,还有很多在校大学生活跃在上边。他们不断地发动周边的人进行推广,不断地生产内容,活跃度本来就很高的大学生群体对于新鲜事物的关注度很高,而做健身社区的又独此一家别无分店,于是不断有健身发烧友进入到社区,他们像找到组织一样,分享、转发、点赞、提问,这个主页逐渐活跃起来。

维护社区的只有他们两个人,朱骁潇和董煜用的是最笨拙的方式,通过邮件不断地回复,每问必答。最多的时候,两个人一天需要回复5000多封邮件。他们的分享使得越来越多的健身爱好者们参与其中。

董煜的同事、FitTime的程序猿张昊也是当年人人上的健身发烧友,同事们喜欢叫他“过气网红”,因为他曾火过一段时间。

这个现在有身材、有颜值的“过气网红”高中时期是一个体重300多斤的大胖子。当时,减肥成功的他还受邀参加了不少专题栏目,包括央视的《召集减肥王》。

一个励志的健身故事,本身就带有很强的话题性,能在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而故事的主人公们甚至也成为广受追捧的网络红人,这些都为FitTime带来了极大的关注度。

刚开始,朱骁潇和董煜更多的是分享国外的健身理念和标准,介绍国外的健身明星。然而后来他们发现,国外的很多健身理念并不符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出于版权的考虑,他们决定开始坚持做原创内容,组建自媒体团队,同时组建专业的团队拍制教学视频。

事实证明坚持做原创的策略是对的。

随着健身逐渐成为时尚潮流,原创内容成为刚需,FitTime也借此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以人人网公共主页为依托,FitTime开始依靠内容的优势,逐步拓展到优酷、微博、微信等平台上。

为女性打造的For Girls系列健身视频,是FitTime最受欢迎的系列之一,上线后总播放量达到了160万。他们还联手其它运动品牌,邀请国际知名得瑜伽大师拍瑜伽视频,总播放量也超过226万。FitTime的微博粉丝达到了79.1万,微信公众号的订阅也达到了百万量级。

看起来顺风顺水的时候,他们的拦路虎出现了。

早在2014年,他们就决定要做APP,然而做内容和传播在行,要转而做产品研发,他们的世界是崩溃的。

他们想要做一款与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健身类APP不同的产品。为了降低新手用户健身的门槛,也为爱好健身的人群提供归属地,他们计划把健身类的垂直社区与视频类的教学工具结合到了一个产品上,这本身就给技术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如何组建研发团队?如何跟研发人员沟通?FitTime的APP研发一度陷入了停滞阶段,一转眼四个月过去了。

在互联网时代,时间就是金钱,一旦布局晚了可能整个局势都会发生改变。朱骁潇和董煜意识到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北上!去人才最多的地方!

2015年的大年初七,董煜带着研发团队转移到北京,并不断招兵买马,寻找新的突破。经过无数次迭代,这款产品终于逐渐成熟,截至2015年7月31日,App拥有超过150万用户。

从人人网的公共主页,到微博、微信、优酷视频,发展到如今的健身社交APP,两年多一晃而过,FitTime已经为国内最大的健身垂直社区之一。

●●●

“兴趣类社区不能太商业化”

这两个小孩,说要掀起一场中国的健身革命

FitTime为粉丝制定的新手塑性教程,为期八周的教程,从训练动作到次数到组数到组间休息时间,面面俱到

粉丝经济时代,拥有多少粉丝,就意味着拥有多大的市场。

FitTime曾经尝试商业上的变现,他们做了一个卖健身补剂品的店,挂在公共主页上,依靠粉丝强大的购买力,收入相当不错。但是后来,他们停止了。

“这违背了我们创业时的初衷,也违背了我们最初的定位。我们不是产品型公司,我们还是期望通过为用户创造价值来变现,而不是不断榨取粉丝,这样肯定不可持续。”董煜觉得,生意人和创业者是不一样的。生意人是不断获得利益,但创业者却是在想如何不断创造价值,这是很本质的不同。

跟小米一样,他们都是从做社区开始的,但是此社区不同于彼社区。小米一开始就是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做的是社会化新媒体营销。而FitTime却恰好相反,在一开始就做成很纯粹的兴趣类社区,去商业化,粉丝的体验才会好。

粉丝的能量到底有多强?FitTime的天使轮融资来自于一个粉丝的推荐。

FitTime的一位粉丝是投资界人士,他发现健身行业的市场潜力和FitTime的投资价值,于是将FitTime推荐给了徐小平的真格基金。这是FitTime的第一次融资。

董煜尊称徐小平为徐老师。他回忆,徐老师见到他们的时候说过一句话:“中国未来的健身革命就靠你们了!”也是这句话让他更加坚信自己的坚持是对的,他感受到一种责任感。

2015年6月,FitTime与真格基金合作,真格基金旗下的“真股”平台发起众筹的第一个项目就是FItTime。作为国内的第一宗粉丝众筹计划,面向300名FitTime注册用户限量发售1500份真股,每份售价为233.3元。28秒售罄。

也有人质疑这是一场饥饿营销。在董煜看来,让用户粉丝成为公司股东,与创业公司共同成长,这只不过是FitTime与粉丝的一次再正常不过的共享:FitTime为粉丝创造价值,社群成员将演变成商业伙伴,同时每一个成员将会自发地担负着品牌传播的职责,从最初的兴趣共享、价值共享,到现在的利益共享,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

打算悄无声息地赚钱

这两个小孩,说要掀起一场中国的健身革命

徐小平说:“中国未来的健身革命就靠你们了!”左起分别为朱骁潇、徐小平、董煜

“我们之前一直在烧钱。但我们不会死。”

董煜透露,FitTime正在进行第三轮融资,在未来的几个月他们将要迈向商业化之路,但是这样的商业化绝对是符合FitTime价值观的商业化。

粉丝,是董煜的底气。“我们有粉丝,我们能挣钱,我们在不久的一天也会商业化,但是钱怎么挣,这个很重要。”

董煜坚信,富裕起来的国人,消费结构将会出现差异,这也是他认为FitTime最终可以变现的基础:“当健身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可以在悄无声息中把钱赚了。如同喝咖啡一样,有人选择美式、有人选择拿铁,选择越来越多元,当这样的人群越来越多之后,哪怕做咖啡都是有利可图的。”

2015年以来,从试水股权众筹到开发APP,FitTime越来越聚焦于移动端垂直社交平台,并在视频领域玩起了私人订制——根据用户的不同体型,周边工具,期望效果,提供差异化的健身教学视频,随时随地观看慢动作分解和要领。同时他们还将精细化打造健身品牌形象,直面健身消费者,开通健身企业账户。

个体用户与终端实现绑定,加强成员间的信任背书,将极大地凸显社群经济价值。社群将向着利益共同体的趋势演化,社群最终将构成产业链或生态系统,并向垂直细分领域拓展。

行业从来不缺乏竞争者。随着健身市场的火爆,垂直类健身社区日益流行,“人马君”、“燃科技”、“全城热练”等健身社区开始涌现。

面对竞争,董煜表现得很淡定:“健身这个市场太大了,别说二三线城市,连一线城市都还有很大的空间。健身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可以细分和垂直化的方向太多了。现在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健身领域的问题都很多,我们要做的是解决痛点,我们共同的竞争对手应该是传统的问题百出的商业模式。”

董煜最近在考虑这样一种可能,把QQ公众号交给95后,甚至00后去做,不期望他们懂传播也不打算跟他们谈生态。

“玩儿呗。我们不就是玩出来的吗。”董煜挑一挑眉毛,这是他一贯的“放任”的管理策略:“肯定会有风险,但是有什么能抵挡住你热爱这件事情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