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平舆人的诚信真疯狂,我敢打赌你没听过这故事!

诚信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更被平舆人奉为做人之本。在平舆的历史上,诚信仁义之人事更是屡见不鲜。

平舆人的诚信真疯狂,我敢打赌你没听过这故事!

先说一个诚信之人。据《汝南先贤传》记载,东汉时,平舆有个叫阚敞字子张的人,在汝南郡府里担任五官掾(太守的助手,类似于功曹)时,太守第五常被征召进京,临行前把自己积蓄的一百三十万钱寄存在了阚敞这里。阚敞把这些钱埋藏到自家厅堂地下。无论日子如何困苦,他分文也不动用。

到了后来,已经做了宰相的第五常和他的家人都在京城得病去世了,只留下了一个年仅九岁的孙子。第五常在临终前曾告诉孙子说:“我有三十万钱寄存在阚敞家,你若日后需要,可以去找他。”

多年过去了,第五常的孙子已经长大成人,就到阚敞家去拜访。阚敞闻听第五常早已过世,他的孙子现已长大成人后,真是悲喜交加,随即取出第五常以前寄存在这里的钱还给他。

第五常的孙子一看,共有一百三十万之多,便对阚敞说:“祖父只说有三十万,而现在竟是一百三十万,我实在不敢领受啊。”阚敞说:“这可能是太守病重时,言语不清,你听错了,你就不要再怀疑什么了!”就这样,阚敞把一百三十万钱全部归还给了第五常的孙子。

信守诺言,真诚待人,面对巨额钱财毫无私心,阚敞真是一个品德端正、诚信无私的君子。也正因为如此,他的事迹才得以千年流传。

平舆人的诚信真疯狂,我敢打赌你没听过这故事!

再说一个仁德桥的故事。平舆县城西北50华里的阳城镇,镇后有南马肠河和洪河环绕,是个风水宝地,当然也出仁德之事。这事要从南马肠河说起。

南马肠河水很宽,流很急,却没有一座桥。两岸的人来往,多靠淌水过河。

明朝万历年间,阳城还属于汝阳县管辖。南马肠河南岸的小李庄分别住着两个大户人家,一位叫张道德,一位叫李仁义。两户人家都是书香门第,礼仪之家,相互尊重,世代友好。后来,张家人丁兴旺,院落住不下,就经人说合,把宅子卖给了李家,自己一家搬迁到了马肠河北岸居住,就是而今阳城镇西的张庄。

眨眼之间,20余年过去了。李家添丁进口,也要兴建房屋。就在张家老宅上挖掘地基时,掘出一大坛子白花花的银钱来。若是势利人家,掘此意外之财,还不高兴得要命?

然而李家挖出银子后,认为这是人家张家祖辈留下来的财产,自己不能享用,就立即派人把这坛银子送还给张家。可张家呢,见到银坛,拒不接受,提出宅子已卖给了李家,就应统归李家所有,张家断不能索取。为了说服对方,张家居然搬出了他们的祖先张熹张令公来挡阵,言称:“祖上有训,非分之念不可有,有之为狂;非分之财不可得,得之为贪。汝令我家贪占此钱,是欲陷我家于不义乎?”

平舆人的诚信真疯狂,我敢打赌你没听过这故事!

李家也不示弱,也抬出他们的祖宗唐高祖李渊来助威,声言:“祖上有谕,意外之福断不可享,享之必祸;意外之财断不可取,取之招灾。汝令我家阴得此银,是欲致我家于不仁乎?”

为了这坛银子,张、李两家你推他让,闹得难分难解,没有办法,只得诉讼公堂。两家主人同到汝阳县衙门去打官司。汝阳知县听罢两家诉冤,“扑哧”一声笑了起来:“哎呀!我当是你们两家为争钱财来打官司,原来是为让银子打官司。这事好办,我判你们两家各得银钱半坛,谁也不多,谁也不少,不偏不向,公平合理,你们还有啥话可说吗?”

不料,两家主人听罢知县断案,一齐跪在地上磕头求饶:“使不得呀使不得,我们的青天大老爷!您这样一判,其不是让我们落了个贪占不义之财的坏名声,千载美名毁于一旦,我们断然不敢承受。求大老爷三思!”

县太爷听了两人苦诉,一下子给难住了:一大坛银子张家不要,李家也不要,难道让我占了这笔财产,落个贪财的县官不成?真是岂有此理!

平舆人的诚信真疯狂,我敢打赌你没听过这故事!

县太爷一时决断不下,宣告休庭。想了一夜,终于想出了一个万全之策。他早听人讲,南马肠河上没有桥,每到夏季,天降大雨,河水暴涨,两岸来往行人过河不便,叫苦连天,不断出现河水淹死人的事件。两岸百姓多么希望县府拨出款项,在河上修座桥梁?自己正为筹资烦忙。想到这里,县太爷一拍脑瓜:“善哉善哉!筑路修桥,千古盛举,我何不用他们二人推让不下的这坛银钱,在马肠河上修座“便民桥”,既平息张李两家的让银之争,又圆了马肠河两岸村民的修桥之梦!还解我缺资之苦,上顺天理,下合民意,一举三得,岂不美哉?”

第二天,知县把他的想法给李张二人一讲,二人一齐拍手称赞,齐呼:“青天大老爷英明!”于是,在汝阳知县的主持下,用李、张两家推让的这坛银子做经费,在南马肠河上建起了一座砖石砌成的过河桥。

为了纪念李、张两家互让银财、出资建桥的美德,县太爷就取李仁义、张道德二人名字中的一个字,把这座桥命名为“仁德桥”。几百年来,两岸村民念念不忘,李仁义、张道德之名留芳千古,他们的后世儿孙也尽心向善,多有所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