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红军怎样从“战略转移”到“北上抗日”到“长征”的?

红军怎样从“战略转移”到“北上抗日”到“长征”的?

说起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是世界军事史上一次史诗般的伟大壮举,这首先是在敌人军事高压下的战略大转移,那么“北上抗日”救国的口号是怎样被赋予的?长征的提法又是何时有的?

第五次反围剿,红军按照德国人李德教条战术“御敌人于国门之外”,与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打阵地战,结局可想,蒋介石轻而易举取得了第五次围剿的胜利。1934年9月,反“围剿”形势进一步恶化,红军被迫放弃了江西,博古和李德惊慌失措指挥红军余部向西北行进战略转移,希望与贺龙在湖南领导的苏区会合。10月16日至21日中央红军主力8.6万人开始战略突围。

这时的红军就像波涛汹涌的大海失舵的小船,8万多人其中有几百名妇女,带着全部辎重毫无目的的行进着。很多人都认为这样是走向死亡,于是不断有人开小差。

就这样“长征”就开始了。“长征在进行的过程中按其必然性呈现出自身的形态。在它胜利结束之前,甚至没有一个人称之为‘长征’。开始时,只不过是艰苦的大退却。”特里尔著《毛泽东传》。

后来,毛泽东告诉罗伯特佩恩:“我们的目的是摆脱围剿并与其他苏区会和,除此之外,我们还深切自己能够处在抗日的位置上。”红军战略转移的主要问题是摆脱国民党的围剿并生存下来,在中国的其他地方重建江西那样的根据地,并在这一新的根据地代表全中国抗日。

博古和李德制定的转移路线是一条直线,蒋介石准确地判断出红军会向西北方向逃窜,张好大网坐等红军的到来。红军又损失了5万人。面对如此巨大的代价,毛泽东决定向博古和李德的领导地位发起新的挑战。

1934年12月的会议上,毛泽东指责导致湘江惨败的两个策略错误。毛泽东还觉得红军带着政府的所有装备转移负载过重。骡子和驴子驮着沉重的办公用具像搬家一样磨磨蹭蹭行进,追兵很容易追上来。

他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制定政策。烧毁文件、办公用具被扔进峡谷,多余的枪支弹药送给当地可信赖的农民;加大夜间行军,这就不会轻易暴露目标。这种战术使得红军渡过了险峻的乌江。

1935年1月7日,红军首先占领了遵义以东10英里处的一个村庄,抓获了一批俘虏,伪装成国民党军队走向遵义城下,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和城堡上的守军讲着当地的方言,守军还没来得及怀疑,他们便已入城,手中举着刺刀高喊:“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

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制定了红军之后的战略方针,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在遵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头号人物,他在遵义会议上提出了一系列策略,这些策略可以说是他的杰出军事思想的总结。

敌强我弱,红军须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不打无把握之仗,大踏步进退,以捕捉战机。

诱敌深入,避免打阵地战。

红军既是战斗队,又是宣传队。对犯错误者应予以教育,而不能私下处罚,应让每一位战士都知道下一步行动的目的和危险所在。

在遵义一次群众大会上,毛泽东解释了这些方略,同时提出了未来的战略口号“北上抗日”。

事实上,早在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就发出了抗日救国宣言,并派出了杨靖宇、周保中、赵一曼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到东北组织创建红军游击队(后改称 “抗日联军”) 与敌浴血奋战。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又发表了《对日战争宣言》。1934年7月15日,毛泽东、朱德等署名发表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中就提出了“北上抗日”的口号。

日本自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后,在不断扩大侵华战争的同时,对苏联的战争准备给苏联的远东地区造成巨大威胁。斯大林准备着手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共产国际和苏联急需在远东地区特别是在中国有一支强大的抗日力量,以牵制日本减轻苏联在远东的压力。由于蒋介石一心剿共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斯大林的这个想法只能依靠中共领导的红军去实现。

1934年7月7日,红7军团奉命组成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进发。8月7日,由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6军团奉命离开湘赣根据地,开始了“抗日西征”突围。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红军战略大转移胜利结束。这时候才为这次战略大转移提出“长征”的叫法。(王伟 微信328756562)

红军怎样从“战略转移”到“北上抗日”到“长征”的?

红军怎样从“战略转移”到“北上抗日”到“长征”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