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杨振宁李政道共获诺贝尔奖后反目成仇互不原谅,听当事人如何说

2012年莫言先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仿佛还在昨天,转眼每年一度的诺贝尔颁奖时刻又近在眼前,各大媒体又将掀起一番报道的血雨腥风。小编觉得中国是除瑞典之外,世界上对诺贝尔奖最热衷的国家之一了,类似于对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超级崇拜。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前,有两位华人杨振宁和李政道在1957年因为“宇称不守恒”理论的贡献,合力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本来是非常高兴的事情,但两个人就像相恋多年的恋人突然看不上彼此,形同陌路分手了。持续半个世纪的杨李之争,从合作之谊发展到最后分道扬镳,甚至反目成仇。难道在诺贝尔奖巨大的荣誉光环下,二人都很难保持淡定,犯了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的中国人通病?其实二人关系最终破裂早就埋下了种子。有关此事,坊间传闻很多,我们还是听听二位当事人如何说的。杨振宁李政道共获诺贝尔奖后反目成仇互不原谅,听当事人如何说
杨振宁李政道共获诺贝尔奖后反目成仇互不原谅,听当事人如何说

杨振宁与李政道这对“好基友”本来关系非常亲密,保持了十几年亦师亦友关系,二人认识时杨振宁已经是普林斯顿大学小有名气的研究生了,论辈分杨振宁是李政道的学长。杨振宁曾在公开出版的自传《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中说两人关系“比我们和我们太太之间的关系还要密切”。杨对李提携很多,这点不能否认。但李政道在获得诺贝尔奖后曾对外公开说:“对宇宙不守恒理论的突破是我一人所为,与杨振宁无关。”杨振宁对李政道这一说法坚决不同意。

二人矛盾的起始点主要在于合写论文排名次序问题。据李政道在著作《李政道论文选集》中回忆:“在第一篇论文署名时,杨振宁问我是否介意把他名字放在我的前面。我考虑到他是兄长,出于尊重,我就同意了。”后来李政道觉得自己对论文贡献更大,在第二篇论文署名时,就把自己名字署在了前面。有关论文署名的问题,李政道后来解释道:“物理文献的署名,按一般的习惯,其顺序是根据作者英文姓氏的第一个字母的次序而定。这种次序并没有特别的意义。就如中文排名以姓氏笔划数目而定一样。可是杨振宁在排名次序的事情上,五十年来一直为一种患得患失的思绪所困扰,如入迷津,表现得十分执着,并且很神经质。因为杨振宁错误地相信排名在先表示贡献大、名誉大。”杨振宁李政道共获诺贝尔奖后反目成仇互不原谅,听当事人如何说

多年以后杨振宁在看到李政道说这番话时,感到非常惊讶。据杨振宁所言,第二篇论文之所以让李政道署名在前,还是出于帮助提携小兄弟的目的。除却论文,李政道对于二人获得诺贝尔奖时遭受的差别待遇耿耿于怀。颁奖方不知出于什么考虑,安排杨振宁住好房间,李政道的房间却差一点;杨振宁的夫人和瑞典国王走在一起,自己的夫人却没有。颁奖典礼前,杨振宁与李政道商量,因自己年龄长李政道四岁,能否自己排在前面。真正让两人反目的导火索是1962年美国《纽约客》杂志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讲杨李二人从合作到获奖的经历。因为记者是李政道的朋友,杨振宁担心记者歪曲事实,想阻止文章刊登,但杂志还是如期刊登。杂志出版后,二人关系正式决裂。杨振宁说李政道“四处乱说”在先,李政道后来接受采访时说:“1962年我和杨的分裂,完全是杨的高度贪欲造成的,与文章无关。和杨振宁不一样,我说话一向是很谨慎的,对自己的为人,要求一向是很严格的。”

2011年杨振宁接受著名主持人曹可凡采访时,谈到李政道。杨振宁认为二人和好基本不可能。“在1962年,我们发生非常不能化解的冲突,以后就分道扬镳了。到今天,还是这样,是我人生里头,一个重要的悲剧。”杨振宁还透露了一个二人交恶后再次见面的细节。在1986年,国内组织很多专家学者在从化召开会议,李政道先到了,杨振宁后到的,组织者安排了一个后到者从车上下来要有个和先到的科学家握手的环节,邀请杨振宁握李政道的手照相,杨振宁很不开心,觉得组织者的做法很可笑。

李政道透露说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先生生前曾与他在医院见过面。“武之先生是众所仰望的数学大师。我去拜访他时,武之先生说,很清楚振宁和你(指我)62年破裂的经过,振宁对不起你。你们两个都是天才,为了中国下一代学子,请你原谅。”当时李政道大为感动,答应既往不咎。

2011年,国内出版了《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又现波澜,因觉得书中关于杨李之争作者过于偏袒杨振宁,李政道对此书所写坚决否认,认为杨振宁在歪曲历史和污蔑自己,十分震惊与愤怒。

杨振宁曾透露,因为杨李之争带来的影响过大,趁杨振宁访问中国,周恩来总理请杨振宁吃饭试图调节二人恩怨。周恩来先问,他们是否不合,杨说,是的。接着周恩来又问,是为夫人而不合?杨说,不是。周总理很聪明,自然明白其中缘由,便不再多问。

无论杨李二人在关系破裂上孰是孰非,这件事已然造成了很大损失。小编以为杨武之先生“二人都是天才,为了中国下一代学子”之说深感惋惜,对中国学术界,这样的私人恩怨也说不上好的榜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