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大视野 | 秦朔:企业家精神到底是什么

大视野 | 秦朔:企业家精神到底是什么


一、牺牲

10月16日晚,在秦朔朋友圈上线庆祝会上,我请老中青三代8位企业家共同探讨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当晚有两个说法最触动我,一个是万得董事长陆风,说天天有操不完的心就是企业家精神,一个是喜马拉雅FM的联席CEO陈小雨,她说企业家精神就是牺牲,“我创业后所有的生活只有一件事,就是工作。”

晚上差不多12点,收到小雨的连续三条微信:

——“刚在院子里散步,想了想您今天讨论的主题。我旁观了自己每天的真实状态:整天琢磨最多的就是怎么能让用户更爽,怎么满足用户需求,我觉得能活出来的创业者,最具共性的就是这点。所以如果我们算是企业家,那企业家精神中第一应该是:为人民服务。”

——“这个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是因为道德水平崇高、天生就具有自我献身的觉悟那样来的,而是被残酷的市场竞争逼迫出来的,不竭尽全力替用户着想、为他们服务,就没有发展和壮大的机会。”

——“按这个动因深挖下去,企业家精神中还必然存在着比多数人更强烈的对成功、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执着,为了这份执着,承受比普通人更多的压力和辛苦,这应该是创业者的真实写照。另外,我见证了证大从小到大的历程(注:陈小雨创业前担任戴志康创办的证大集团的投资总监),在戴总身上,我注意到他在企业逐步壮大、掌控的资源和财富达到相当的能级后,心态在发生变化,会从原发的纯粹个人价值奋斗,逐步融入更多的社会责任、理想、抱负。”

我想,这可能就是企业家的精神状态吧,一旦心中种下了那颗种子,就会一直生长,哪怕深夜散步还在脑海里萦绕不散。

二、欲望

没有企业家的经济,就像《王子复仇记》的舞台上少了哈姆雷特。如同一部马力强劲的汽车需要性能优良的发动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必然拥有强劲的、从内心源源不断涌出的驱动力。

大概1997年前后,我在《南风窗》发表了一组独家策划,总题为“文化就是力量”,报道了一些最具文化竞争力的企业,包括华为、平安和万科。20年过去,这三家企业依然是同业佼佼,而作为创始人的任正非、马明哲和王石依然是企业的领导人。他们用自身的精神带动了整个组织文化的形成,这种力量犹如不熄的篝火,风越吹反而越旺。

大视野 | 秦朔:企业家精神到底是什么

-任正非、马明哲、王石-

吉尔德在《企业之魂》开篇写到,精神和信仰才是企业家的生活方式。任正非非常推崇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的观点,战争打到一塌糊涂的时候,高级将领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要在看不清的茫茫黑暗中,用自己发出的微光,带领你的队伍前进,就像希腊神话中的丹科一样,把心拿出来燃烧,照亮后人前进的路。从1988年创办华为,任正非几乎隔一两年就有一些惊动企业界的文章发出,从“华为的冬天”到“让听的见炮声的人指挥”,他很少谈具体业务问题,谈的最多的都是思想观念、文化和队伍。

2009年3月,为了做博士论文,我给几百位中国企业家发了调查问卷。一天,邮箱里来了一封写了好几百字的邮件,是马明哲写的。他认为企业家状态的核心是三个要素,欲望(激情),正向思维和动手能力

马明哲写到,“企业家取得一时的成功,可能是靠运气,取得长时期持续的成功,内心往往有非常强烈的欲望。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内心深处,一定有某种强烈程度超过常人的极大热情在支配、驱使着他。企业的创业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是巨大的,有时会是孤独、无助的,只有当他的欲望大大超过了对压力和挑战的恐惧,他才会有持续的动力。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一切创业者、企业家都会面对挑战和压力。2008年金融危机,让平安集团收购比利时富通集团的努力化为泡影,损失惨重。我不知道马明哲是怎么走出危机的,在我看来,不是上市成功,而是走出危机的历程,才是平安历史上最值得汲取的财富。那段日子,马明哲从每天晚上吃三片安眠药,到两片,一片,慢慢才不再服药。后来我问他,他淡然地说都过去了,“我去普陀山,大法师告诉我,人生的路就像海滩上的脚印,看起来很深,但只要你的脚抬起来、往前走了,海水很快就把过去的脚印冲没了。”

三、价值

由于工作便利,我有机会接触很多企业家,但也常有看走眼的时候,不愿意去了解,“错过”了深入研究的机会。

其中最突出的例子,是京东的刘强东和融创的孙宏斌。

大视野 | 秦朔:企业家精神到底是什么

-刘强东、孙宏斌-

大概10年前,有一次参加国美的论坛,送我去机场的朋友说,其实京东卖3C产品很便宜,比国美还便宜。我第一次听到京东的名字,但我觉得规模和苏美比差太多了,有点不以为然。2012年8月刘强东进军大家电,和苏美爆发了一场“口水战”,刘强东的名言是如果苏宁敢把价格降到1元,京东就敢降到0元”,打得不亦乐乎。我觉得这不符合规律嘛,烧钱能持续多久?所以当听苏宁一位朋友说“大炮打蚊子,我们不玩”时,觉得讲得真好,刘强东说不定就是吴晓波下一个“大败局”的案例。京东的多次活动邀请我都没参加,直到今天也没去过,和刘强东也是今年“哈佛论坛”碰到,问候两句,没有任何交流。

不久前,我偶然看到刘强东关于京东战略的一个演讲,他说创造价值才能获得回报,这是所有商业模式的基础”,“我们的一切都是基于每项业务能够带来什么样的独特价值,如果不能超越市场上的已有价值,或者没有带来额外的独有价值,战略一定是行不通的”。他讲了京东商城是如何降低供应链成本,提升效率,从而在售价、综合运营费用率、存货周转率、SKU数量等方面远远超过竞争对手的,全部以数字说话,非常有说服力。我意识到,从研究的角度看,我真的错过了京东和刘强东。

大视野 | 秦朔:企业家精神到底是什么

-刘强东给秦朔的上线祝词,也在强调价值-

孙宏斌也是这样。因为受王石影响,我对于多元化、“大跃进”等经营手法一直抵触。所以当年孙宏斌创办的“顺驰”如一匹黑马崛起、扬言要超万科时,我和王石时都认为他肯定出问题。果然!这再次印证了“管理跟不上业务拓展,现金流跟不上规模扩张,必出问题”的道理,我内心颇为得意,觉得自己有预见性。

今年初,《第一财经日报》某天的报题会上,有地产记者梳理去年楼市,说孙宏斌的融创是上海楼市销售额冠军,我大吃一惊:怎么可能?我怎么觉得融创老是受挫呢?记者说,现在还有哪个房地产老板能像孙宏斌一样用脚去丈量市场的呢?融创进的城市不多,主要在一线,但每个城市孙宏斌都经常徒步暴走,熟悉地块。孙宏斌也是房地产老板中外语水平最高的之一,几乎每天都浏览《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可以说又土又最洋。从2009年到2014年,融创的资产增加了9倍,销售额增加了5倍。记者说,大家只知道宋卫平反悔和融绿分手,却不知道融创收下了绿城上海的资产(除了黄浦湾)。因为佳兆业出不了年报,融创、万科、恒大都收购不了,可是大家只说融创失利。融创成功收购了中渝置业和天朗的地产业务,但大家都视而不见。

那天我想了很久。上海消费者是全国最精明的,在上海,我脑子里的地产标杆是万科、中海、保利、华润、绿地,融创能超过他们,我完全想不到。孙宏斌这个全中国地产圈最著名的“失败者”,其实早已从黑马变成了“大白马”。

有很多“成功”不过是在重复过去,对企业家来说只增加财富,而并不创造新价值。中国有很多富豪,但真正的企业家要少得多。而许多挫折则恰恰是有价值的,因为企业家是在尝试和探索新的路径,比如孙宏斌一直坚持不懈地探索收购。他到杭州,到深圳,现在又去了南京,也许都不如愿,so what?可能再试几次,上帝就会为他开一扇门。

企业家是开创一个新生意并承担其风险的人,熊彼特(1934)说企业家要对“做新的事情或用新的方式做已在的事情”(the doing of new things or the doing of things that are already being done in a new way)负责任。而在本质上,企业家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职能和状态。美国《企业家》月刊在目录页固定登载的《美国企业家的信条》中有这样的表述,“我宁愿向生活挑战,而不愿过着有保证的生活,宁愿要达到目的的激动而不要乌托邦的毫无生气的平静”(I prefer the challenges of life to the guaranteed existence;the thrill of fulfillment to the stale calm of Utopia)。熊彼特说,企业家有征服的意志,战斗的冲动,创造的欢乐,他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只要他们实际上在从事‘新的综合’,他们就是企业家,而一旦他们功成名就,他们就不再是企业家了”

刘强东,孙宏斌,当他们在尝试中煎熬的时候,他们也许更像企业家。

限于篇幅,我只讨论了牺牲、欲望和创造新价值这三个方面的企业家精神。按照德鲁克(1985)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的说法,任何有勇气面对决策的人,都能够通过学习成为企业家,并表现出企业家精神。这里暗含了“人人都是企业家”的思想。社会有分工,不可能都去商界,但即使不在商界,你也可以拥有企业家的精神状态,Everyone is a king.

大视野 | 秦朔:企业家精神到底是什么

【大视野】秦朔情怀大作,逢周一,请关注。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