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互联网+行业转型,存在哪些新旧模式的PK?

互联网+行业转型,存在哪些新旧模式的PK?

互联网,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工具,它就像蒸汽机和电力,它代表了一种新的生产力,就像是蒸汽时代替代农耕文明,电力代替蒸汽一样。

以电商为例,传统的电商平台如淘宝、天猫、京东等的确很成功,它们是成功电商的典范,它们赚到了大钱,同时在资本市场上也得到了很高的估值,但是这仅仅是对于电商平台而言。

对于平台上的商户,真正了解这些电商平台的商家们会知道,淘宝、天猫上赚钱的商家凤毛麟角,但是相对于线下T+45的回款周期,天猫平台T+7的回款周期能够解决库存周转的问题。而京东对品牌商的议价更是强硬,有些商家为了加速周转或者打品牌,只能亏本在京东上卖。这些传统的互联平台的普遍特点是:中心化、按流量付费、以商品为核心。

对于很多企业而言,在互联网+行业转型中,出现并一直存在着新旧模式的大PK,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中心化VS去中心化

中心化的表现形式是这样的,一般是通过一个APP或者网站形成中心,用户要进入一个商铺或者购买一个商品,都必须上这个APP或者网站。同时,这个载体里面包含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商品,搜索排位和Banner展示位就是入口。举例而言,你要上淘宝买东西,就必须先登录淘宝或者打开淘宝APP。

去中心化的表现就是削弱这种中心的凸显性,正如微信所说,再小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品牌,同时它可以以任何形式在任何的载体上呈现,入口也是多种多样的。每一个个体都是中心,其他中心可以围绕自己运转进入,自己也可以围绕其他中心运转进入。个体群整体上表现的是多方位的互融互通。比如简单举例,你可以在微信或微博等平台上,随便打开一个第三方开发的商铺链接,完成购买。

2、以商品为核心VS以人为核心

以商品为核心其实很简单,就是一种买卖模式,我卖什么,你就买什么,企业提供什么商品,消费者就消费什么商品,企业一般通过增加实体店铺、商品种类或同一商品的不同规格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在背后,这套模式的核心在于强大的ERP系统的支持。

未来,以人为核心的电商模式将会更加普遍,这是一种体验+分享的模式,例如,基于社交平台,在熟人圈里通过信任关系进行分享体验。首先,具有共性的人,通过各种平台形成社群或族群,企业以不同品类的商品满足相同层次客户的需求。不再是简单的,我卖什么,你买什么。企业会以社群的共性出发,去定制个性化的商品,来满足这个社群的需求,同时结合一定规模的线下体验店来赢得口碑,形成品牌效应。这套模式的核心在于智能的CRM系统和大数据分析的支撑。

3、购销VS代销

近两年,微商的概念火得不得了,朋友圈被各种刷屏,央视都频频出面,各种曝光和辟谣。2014年微商群体1000万人,2015年预估达到2000多万人,目前主流微商人群构成:学生45%、家庭主妇25%、白领15%。随着企业全员营销,企业员工将成为微商主力人群。不同微商人群面对不同朋友圈客户,企业需结合目标客户发展对应微商渠道。

其实,传统微商的本质还是线下的购销模式,生产厂家或品牌商在线下举办招商会,分销商一次性付货款拿货,然后在线上进行分销或者出售给消费者。这种模式能迅速地回款,但是容易出现“串货”,价格体系混乱等损害品牌形象的情况,继而加速品牌的消亡,损害分销商的利益。甚至,多级发展下级代理的政策很容易被认为是传销。央视也曾经曝光微商是一种互联网性质的传销。如此以来,对品牌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急速消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而新兴的代销模式,就对这样的风险进行了很好的管理。生产厂家或品牌商能够直接把控商品、价格、统一发货,保证商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对于分销商而言风险也最低,按照销售效果产生并获得收益。

购销与代销是在传统行业中有效的方法,在互联网行业并不一定有效,涉及线上与线下渠道策略的制定,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互联网+行业转型,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相乘,甚至是幂运算。这种融合,是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让互联网和传统行业深度融合,渗透到行业的多个环节,用新动力替代就动力,形成新的业态。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