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全角度看深圳:献礼35周年之文化强市

你心中的深圳文化气质是什么?35年来,深圳文化建设从无到有,深圳的文化气质烙印在城市的脚步上,沉淀在城市的岁月中,许多带有时代与历史痕迹的文化场景,表达着这座“奇迹之城”独特气质的萌芽、成型和清晰。我们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场景,来尝试描绘未来的深圳将会具有怎样的文化气质?数说深圳文化实绩

全角度看深圳:献礼35周年之文化强市

文化事业文化投入:十二年翻五倍2003年市级财政文体广播事业总预算6.45亿元,2014年该项支出30.1亿元,增加了近5倍。“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成立以来累计资助文化项目近2000个,资助金额18亿元。文化设施:总面积超195万平方米全市公共图书馆621座,总面积约36平方米,“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自助机220台,馆藏总量3060万册,人均藏书量2.34册。常住人口每年进图书馆两次以上。登记在册的博物馆(含纪念馆)36个,文物藏品5万多件,其中已确定为三级以上文物4835件。国家级美术馆1家,市级美术馆(院)3家,区级美术馆(院)7家。文化遗产:1090处不可移动文物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26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11处、市级38处、区级76处。其中,大鹏所城是目前我市唯一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公布不可移动文物1090处,其中古遗址、古墓葬等地下遗存140处,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950处。文化活动:每年公益性质上万场目前有文化广场381个,总面积达231.3万平方米。全年举办公益文化活动上万场,免费放映电影15000场次,受惠群众达1000多万人次。深圳被国际书商联盟评为“活力图书之城”,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深圳人均购书量连续24年保持全国第一。文化产业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25%。2014年,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1561.90亿元,占全市GDP9.8%。深圳承载中国核心文化产品出口量六分之一。文博会已经成长为中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并最具实效和国际影响力的展会。11届文博会累积总成交额1.3万亿元,文化出口交易额累积超过1000亿元。深圳于2008年12月7日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中国第一个“设计之都”。2012年成功举办“首届中国设计大展”,进一步彰显“设计之都”魅力。深圳电影票房位居全国大城市第三名。2014年全年票房收入12.26亿元,比2013年的9.37亿元同比增长了30%。目前全市电影院达105家,银幕488块。深圳工业设计占全国60%,拥有3万名平面设计人才,黄金珠宝年生产总值占国内60%以上市场份额深圳读书月让深圳人习惯了这样的假日生活。深圳商报记者 韩墨 摄文化沙漠变身绿洲 创意设计享誉全球深圳商报记者 于雪作为一座新兴城市,深圳在很多人的眼里看似缺乏文化积淀。可就是这个曾被称为“文化沙漠”的边陲之地,在短短35年里跃升为中国文化产业创意勃发的高地,成为“联合国全球全民阅读典范”、成为与柏林、首尔等城市并列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成为一片活力四射的“文化绿洲”。于是,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看千年文化到西安,看百年文化到上海,看几十年的文化到深圳。”

书香,给城市平添优雅已有1.06亿人参与读书月活动

说到深圳人读书气质的养成,不能离开深圳的三大书城(罗湖、南山、中心),以及由此而生发的“深圳读书月”。深圳的第一座书城是1996年建成的罗湖书城,在寸土寸金的深南大道旁边,立起了一座十几层楼高的建筑物,罗湖书城不单是国内第一个以“书城”命名,更率先采用全场开放自选的大购书超市模式,伴随着书城开业的第七届全国书市,更成为“深圳读书月”举办的前奏曲。2000年11月,“深圳读书月”第一届就在罗湖书城举办,首届读书月的参与人次为170万,此后逐年呈百万人次递增,到2015年参与人次达到1100万人次。15年里,直接和间接参与“读书月”的总人次达到1.06亿。深圳人均购书量连续24年保持全国第一。一座市龄才35岁的城市,竟然用了15年时间来坚持举办“读书月”,这样高贵的坚持为深圳赢得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的荣誉,而这个高贵的荣誉全球仅此一枚。文化深圳,从阅读开始。在书香浸润下,以大气压制浮躁,以优雅驱逐粗俗,这座城市开始不断实现市民的文化权利,打造智慧型文化、雕塑城市的精神气质。

文化+,助推产业升级赋予每个市民想象力和创造力

深圳不单是一个文化消费之城,也是一个文化产出之城。自2003年实施“文化立市”战略以来,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快速发展,2014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1561.90亿元,10年增长了约10倍,占GDP的比重达9.8%。目前,深圳市文化产业企业已超过4万家。903家文化创意重点企业资产总额和主营业务收入双双突破2500亿元,且保持了近18%的快速增长,龙头企业地位突出。据不完全统计,深圳的文化创意企业中,境内外上市企业目前已达35家。这些企业如同“细胞”一样,通过业态升级获得“造血”能力,为文化产业的健步前行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能。说到与文化产业紧密相关的文化场景,星罗棋布的文化园区成为城市文化肌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目前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54个,领域覆盖文化创意产业九大行业。所有关于文化产业的场景当中,重头戏莫过深圳文博会。自2004年开始,每年5月举行的深圳文博会,已经成长为中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并最具实效和国际影响力的展会,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在推动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发挥了积极作用。深圳承载了中国核心文化产品出口量六分之一。今年落幕的第十一届文博会,总成交额达2648.18亿元,比上届增长13.90%;超亿元项目235个,比上届增加45个;分会场达61个。文博会只是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缩影。深圳创新探索出了“文化+”模式,从“文化+科技”,到“文化+金融”,再到“文化+创意”、“文化+休闲”、“文化+旅游”、“文化+体育”……“文化+”促进着新兴业态的蓬勃发展,为这座城市转型升级提供助力。作为中国第一个“设计之都”,创意设计为产业发展和产品出品也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设计师们在国内外舞台上展现出的实力,让深圳创意的名声在国际上日益响亮。创意赋予每一个市民的创造力与想像力,让这座城市前进的步伐轻盈而灵动。在今年5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深圳在2014年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力超香港跃居榜首。从深圳获得的各类奖项和科研机构的数据评估可以看出,深圳已经完成从单一的“市场+”到经济与文化并重的“文化+”城市转变,创新型文化成为深圳的灵魂。

包容,形成健康繁盛的生态多种文化并存,草根与精英共舞

“来了,就是深圳人”,是“深圳十大观念”之一,这句话贴切地描述了深圳作为移民城市,拥抱来自五湖四海、发自万千头脑的多元文化,各种优秀文化都能在此获得滋养、成长。互联网文化、手机文化、电商文化、汽车文化,让深圳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制造基地。创客文化、创业文化为深圳提供源源不绝的创新驱动。包容,意味着多元和开放。作为拥有1000多万外来建设者的城市,这里的文化人人皆可参与,特别是“草根”及其他边缘群体公平都享有文化的机会及条件。专门针对外来建设者举办的外来青工文化节、外来工文化服务工程以及劳务工图书馆建设,成为闻名全国的农民工服务品牌。在深圳,有文化广场381个,把街舞跳到了央视春晚的福永民工街舞团就来自其中。每到周末,就有免费的展览、演出、音乐会、电影等各类文化活动在各个文化场景中发生,深圳音乐厅的“美丽星期天”就是一个输送高雅音乐养分的场景,被小提琴家祖宾梅塔称赞为“有一种感动只能在这里发生”的场景。像“美丽星期天”一样,深圳每年的公益文化活动举办上万场,放映免费电影15000场。精品文化创作与群众文化普及相得益彰,深圳迄今有45部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艺精品获国家级以上大奖2000项,深圳音乐工程每年推出800多首原创歌曲,影视工程推出电视剧4000集,每年出版100多部文学书籍叫响“文学之城”,共有79人次获得国际大奖,擦亮“钢琴之城”招牌。包容,为深圳形成了健康繁盛的文化生态。

未来,期待“四型文化”融合创新、智慧、包容、力量

我们从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得到一份不远的将来深圳即将实现的文化蓝图:深圳市当代艺术馆与规划展览馆、中国设计博物馆、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书城光明城(光明新区)、深圳群艺馆新馆等一批文化设施将逐步建成。深圳的文化地图将越来越完善,越来越高大上,越来越与市民们紧密相依。为了推动公共文化建设服务实现均等化,深圳的公共文化建设服务将向基层倾斜:推动文化贴身服务,加大前海和原特区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各区建立以书城为核心的文化服务综合体,打造十分钟文化圈、十公里文化圈。文化创意产业将进一步持续快速发展。未来五年,从2016~2020年,深圳的目标是: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长15%左右,2020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3600亿元,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出超过10000亿元,进一步提升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深圳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对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让我们大胆预测,深圳未来的文化气质,将不是单一的,而是更加多元的、立体的、丰富的,这种气质将融合创新型、智慧型、包容型和力量型于一身。2014年,在“文化立市”十周年节点上提出的“十大文化愿景”,将为我们带来一个城市可以期待的美好文化未来。

(图文来源于网络)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