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孩子写了一篇作文,妈妈却心酸地哭了

我有一个朋友先讲一讲她的故事:她今年42岁已经人到中年,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年收入不低于百万,事业上顺风顺水,她的丈夫是公务员,他们夫妻关系也很好。

最令人羡慕的是还有一对“来之不易”的双胞胎儿子。为什么说“来之不易”呢,她刚结婚时因为工作怀孕时流产了,医生说很难再怀孕了。

但是就在她31岁的时候奇迹般的又怀上了,而且生了一对双胞胎。

这对帅气的双胞胎给她和丈夫的生活带来了难以言状的喜悦。但是现在孩子逐渐长大了,她的烦恼也越来越多了。

孩子写了一篇作文,妈妈却心酸地哭了

她属于比较“强势”的女人。不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家庭中,一直都占有“绝对的话语权”,所以两个儿子的生活尤其是学习从小都在她的控制范围下进行。她对两个儿子的教育一直都非常重视,自从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她把一部分的精力和时间用到了自己儿子身上。

可以说她是一位称职的妈妈,因为孩子的衣食住行起码在她生活的朋友圈中是数一数二的。但是她却不是一位合格的教育者,两个儿子的现状已经逐渐证明。

她对两个孩子的学习是非常重视的。她的两个儿子在幼儿园阶段就学会了一年级才需要掌握的生字词;每年的寒暑假都会报各种类型的补习班;两兄弟的学习成绩在四年级之前都是班里的前几名,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她的“功劳”。

如果两个孩子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前景似乎非常的好,但是问题出现了,而且她越来越感到“无能为力”。

这让久经商场的她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挫败和沮丧。

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两个儿子,在一次考试中成绩都纷纷下滑到中等左右。这让她感到了极大的恐慌。两个孩子拿着试卷回家后分别一顿暴打,然后她认真的分析了试卷发现大儿子数学成绩拉分,小儿子语文成绩拉分尤其是作文非常不好。

所以她给两个儿子分别请了一位家教,分别辅导大儿子的数学和小儿子的作文。但是几个月过去了,两个儿子的成绩并没有特别的提高,并且对学习产生了轻度的厌烦情绪。

孩子写了一篇作文,妈妈却心酸地哭了

她还告诉了我一件令她心酸的事情。新学期的一次考试大儿子语文成绩班级第一,小儿子数学也考了班里第一,所以他们整体上名次都提高了。但是她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两张卷子发下来,一看作文题目是“我最爱的一个人”。

结果大儿子写的是他爸爸,得了满分;小儿子写的虽是妈妈,但是只有区区几十个字,得了几分。据她小儿子说全班只有哥哥一个人写的是爸爸!

她觉得从对两个孩子付出的程度来比,丈夫远没有自己付出的多。大儿子虽然得了满分但是却写了爸爸,小儿子虽然写了妈妈却只有寥寥数语。

看完这个故事,朋友们有什么感受吗?

这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孩子教育也不例外。有一句被父母奉为经典的教育名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不知道这句话到底害了多少父母。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孩子早期成绩的欺骗性”,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

事实证明学习是一场“马拉松”式的赛跑,那些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并不见得是第一批冲刺到终点的人。

孩子早期的成绩并不代表以后的成就。

孩子写了一篇作文,妈妈却心酸地哭了

“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好比“消防队员救火一样,哪里有火就扑哪里。结果虽然火是扑灭了,但也留下了满目疮痍”。现在的孩子哪门成绩不好,父母就马上请家教或者让孩子上补习班补哪门,很少征求孩子的意见和探究成绩不好的根源。

“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好比“全面撒网,重点捕鱼”。

不少家长盲目跟风,看到同事或者朋友给孩子报学习班、兴趣班时,恐怕自己的孩子落后,想着“艺多不压身”不考虑孩子是否接受就强迫着让孩子去学。

“急功近利”的父母恨不得让孩子“一口吃个胖子”以实现自己的心愿,他们打着“一切为了孩子好”的旗号,让孩子超负荷的学习,结果成绩不仅没有提高,亲子关系却出了问题。

“素质教育”提了十几年,但是孩子的学习任务和压力却有增无减。对于学校教育的大环境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孩子在家的学习环境啊!

在学校中孩子接受的教育是和同学们一样的,但是在家中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却是千差万别的。

所以我们如果想要自己的孩子比别人优秀,那么我们就要比别的父母教育方式更高明。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压力已经很大了,神经就像绷得非常紧的琴弦一样。

孩子写了一篇作文,妈妈却心酸地哭了

回到家后,父母如果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承受能力,再拉紧琴弦弹奏的话,后果可能会适得其反,把琴弦拉断。这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孔子提倡“因材施教”,学校因为条件限制,所以老师很难做到这一点。

父母的教育就是要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达到优势互补的状态。

所以父母们要明白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孩子以后更好的成长,“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即使短期起到了作用,但是无异于“饮鸩止渴”。

会教育孩子的父母未必能很好的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但是一定会给孩子健康的心灵;不会教育孩子的父母,可能会很好的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却会给孩子留下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

亲子派,专注0-8岁孩子成长!有其他问题,请关注亲子派微信公众号:qinzipaidui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