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滁州农民工在活动板房打造“文学梦”

简易的活动板房里,来自滁州的49岁农民工韩现利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文学梦”。他一边打工,一边笔耕不辍,先后写出四五十万字手稿,最近,他刚写完一部长篇小说《韩信后人的悲情人生》,“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有机会把这部小说出版出来。”

滁州农民工在活动板房打造“文学梦”

农民工大叔边打工边写作

49岁的韩现利来自滁州,如今在合肥市蜀山区光明社区辖区一家建筑公司从事装卸工的工作。说起他,工友们都佩服不已,因为他不仅工作卖力,还擅长文学创作,是公司有名的“大作家”。令韩现利感到自豪的是公司的月刊上几乎每期都能看到他写的散文、诗歌等,“我创作的其中一部中篇小说《落选》还在月刊上连载过呢。”

韩现利说,自己对文学的爱好要追溯到高中时,“当时写了一些散文、诗歌、短篇小说。”后来,凭借着深厚的文字功底,他曾在老家一所小学当了7年代课老师,“我负责教语文。”1993年,为了养家糊口,经济拮据的他放弃了这份自己非常喜爱的工作,外出打工,成为一名四处漂泊的农民工。

在此后的20余年里,他先后前往常州、无锡、合肥等地的建筑工地或工厂打工,尽管工作繁重,生活艰苦,但他从未放弃自己的“文学梦”,始终坚持写作,“我陆陆续续又写了一些散文、诗歌和4部中篇小说。”

不管是厚厚的稿纸上,还是大大小小的练习本上,都留下了韩现利笔耕不辍的印记,“算上刚完成的长篇小说,我已经陆陆续续写出了四五十万字手稿。”他自豪地说道,这些手稿是自己最大的财富。

刚写完一部长篇,希望能出版

2013年5月,韩现利开始创作自己构思已久的长篇小说《韩信后人的悲情人生》,“每天早上5点,我就起床写作,写到7点开始干活。”他的工作是装卸钢管和扣件,特别辛苦,“忙活一天总是腰酸背痛。”

虽然如此,但他仍坚持写作,“冬天的时候,手脚都冻得麻木了,我还是拿着笔写个不停。”提起这份艰辛,韩现利显得格外风轻云淡,“去年8月,这部20多万字长篇小说的一稿完成。”此后,历经两次修改,今年10月,小说最终定稿。

这部长篇小说故事性很强,讲述了农民工韦十早起起落落的人生经历,“他因生计所迫到深圳打工,见证了深圳的发展,看尽了人情冷暖,却从不言弃,不断拼搏、奋斗。”他说,在韦十早的身上或多或少有着自己的一些影子。

为了将手稿打成电子稿,韩现利不仅自学电脑操作、打字,还“奢侈”地花费3300元购买了一台电脑,“为这事,还被妻子埋怨了几句。”他笑着说,眼下,自己最大的心愿便是能有机会把这部长篇小说《韩信后人的悲情人生》出版出来。

金际元 孙雨静 记者 马冰璐/文 黄洋洋/图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