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他吃遍魔都,告诉你哪一碗面最暖心

老波头,80后,本家姓金,江湖人称“猪油帮主”,自号“不素之客”,又号“八顿将军”(据说曾在一日之内连试八家餐厅)。典型“面痴”,又是美食专栏作家,有着丰富而独到的“吃面经”。

他吃遍魔都,告诉你哪一碗面最暖心

阳春面

一碗70岁的焖肉面

清晨5点半,天刚微亮,老波头驱车从张江驶向市中心。由于恰逢周六,时间又早,因而路上颇顺畅,抵达目的地时才刚过6点。但老波头还不是最先到的。实际上,德兴馆里已经坐了好些人。他们都是来赴约的。

前一天老波头心血来潮,在朋友圈发起号召:明早去德兴馆吃“头汤面”。应者云集。说好6点半集合,结果,吃货们早早就驾到了。也对,抢头汤面是永远不嫌早的。为什么抢头汤?因为吃面最讲究:一汤二面三浇头。

吃货吃面,自然与众不同。这次的主题是焖肉面。为什么选它?于是十来个人各自要了一碗。细细的面条、浓浓的高汤以及香酥的五花肉,瞬间打开了吃货们的味蕾和胃口。据说,焖肉面正是由苏州德兴馆首创,传入上海后受到热捧。屈指算来,距今约有70年了。

他吃遍魔都,告诉你哪一碗面最暖心

德兴馆头汤面

一碗70岁的面究竟藏着哪些道道呢?“首先汤好,都是用肉骨头吊出来的。”老波头说,“味精只放一眼眼,画龙点睛。”面条同样精工细作,最重要的揉和压,做得丝毫不苟。

此时,德兴馆的老师傅们刚做完头汤面,也在大堂用餐。听老波头说得专业,就聊到了一块。聊着聊着老师傅们惊讶了。原来,眼前这位年轻的“微胖眼镜男”居然和德兴馆关系匪浅——他自幼就是铁杆食客,耳闻目睹的掌故能讲它个三天三夜。

上海德兴馆位于福建中路北京东路,而老波头家住黄河路,只隔着几条横马路。三四岁的时候,外公经常带他光顾德兴馆,每周至少三次。“我外公是老克勒,蛮讲究的,必须吃头汤面。”老波头关于面条的“审美体系”,也在耳濡目染中逐渐形成。

在老波头看来,德兴馆代表了典型苏州面。其特点是:不加碱,少放盐、味精,汤要慢火熬,面条要根根清爽——其实这并不怎么影响口感,但“好看”,是“面痴”的精神追求。

他吃遍魔都,告诉你哪一碗面最暖心

小面

面痴,要的是感觉

另一家外公常去的面馆在南京西路昌平路上,名为“又一邨”,以奥灶面著称。它之所以能做好,是因为得到过昆山奥灶面大师刘锡安的指导。只可惜,老波头10岁左右“又一邨”就关掉了。这令他遗憾了好些年,直到结识了刘锡安本人,才算解了馋。

老波头在黄河路住到大学毕业,随后搬去了普陀区。周边没有好的面馆,颇有“断粮”之虞。所幸,他很快找到了救星。

当时老波头就职于淮海中路百盛,附近有两家面馆:沧浪亭和吴越人家。前者做苏州面,后者苏州面、杭州面都有。“杭州面受北方影响比较大,面条粗,总是先把浇头炒好了再下面。”这还有历史渊源——12世纪初叶北宋覆亡,宋室南迁,以杭州为都城。自此,杭州成为南北文化杂糅之地。体现到饮食上,杭帮菜既有北方菜系的粗犷,又兼具南方菜系的细腻。

身为面痴,老波头每周总要去沧浪亭或吴越人家吃三顿面。换言之,一周上五天班,其中有三天他吃面。这两家面馆后来也关了,尽管尚存其他门店,味道却变了。老波头尤其怀念他们家的三虾面,属正宗苏州面,“汤浓味鲜,邪气好吃。”可惜如今已很难吃到。

即便吃得到,也未必能令老波头满意。大概是世界变平了的缘故,什么都要“混搭”,于是乎本帮菜乱入了很多奇怪的东西,川菜居然让辣唱起主角(老波头说真川菜70%是不辣的)。面条也难逃劫数。“茶餐厅很流行,可谁做得好云吞面?”正宗云吞面,应该云吞在碗底,上面放调羹,内盛面条。要点是:面条不浸汤。遵循这种规矩的店家在香港也不多了。

至于上海面、苏州面,口味纯正的就更难找了。只说一点,很多面馆端出来的面总会点缀几片青菜叶。逢此老波头是“碰也不碰的”,因为此举违背了传统。尽管谁也说不清这传统有什么道理可言,但面痴要的是那份感觉。

他吃遍魔都,告诉你哪一碗面最暖心

黄鱼面

做好面,先端正态度

前些年,老波头离开原公司,跳到张江高科一家房地产企业。家也搬了过去。张江附近没有入得了他法眼的面馆,想吃面,要么开车来市区找老馆子,要么在家吃方便面。

方便面?老波头写过篇《方便面平反论》,认为只要面本身的素质好,任何面都可以很好吃。他最推崇“日清”,即方便面发明者安藤百福创立的品牌。日清有很多种面食,其中就有最原始的方便面。这也是老波头女儿的最爱。每次去日本,他都要特意收购几大箱。

他还会到兄弟“管家”那儿拿面。管家是“面痴界”另一大传奇:设计师出身,却热衷于手工面,做出了名气,求购者络绎不绝。甚至有人专程从北京赶来,买几十斤扛回去。

老波头和管家属于一见如故。因为吃成了精,老波头开始将自己的饮食经验写成文章,并以沪语“萝卜头”为谐音,署名“老波头”。2012年一家机构邀请“面痴”聚会,探讨面文化,老波头和管家都应邀参加。会上两人结识,聊了几句就觉得颇为投缘。

管家的面原料普通,无非是面粉、水再加鸭蛋清,却得到了蔡澜、沈宏非、欧阳应霁等一众美食家的赞誉,为什么?

“关键在于态度。”老波头说。和市面上的面馆相似,管家的面条也是要用制面机压的,但别人只压一遍,他至少压三遍,味道自然就出来了。因此,哪怕是最家常的阳春面,经过管家调理,也十分诱人。又如葱油,很容易焦黑,管家则有耐心熬它两个小时。这样做出来的葱油拌面,足以秒杀沪上绝大多数面馆。

这大约是上海人对待面条应有的腔调。就像老波头和他的外公,吃面和做人,都要讲究个清清爽爽。

【更多推荐】

想读bookland xd-bookland——想读,有想法的阅读。

魔都单身男女关注“有情人 youqingrensh”公众账号,给你的TA更多偶遇你的机会

魔都收藏爱好者之家 生活周刊收藏俱乐部 lifeweeklycollection

青意社qingyicland——我送你的礼物,是我理想中生活的模样。

潜水自由行yoyodive——不潜,怎么知道世界还有另一种潜规则?不潜,怎么知道世界在冷酷仙境等你?

生活周刊 是WeMedia自媒体成员之一,WeMedia是自媒体第一联盟,覆盖3000万人群。详情搜索“wemedia2013”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