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一个下岗职工的“绿色梦想”

六安网讯(通讯员 罗妍雪)“和山林打了大半辈子的交道,我最想做的事就是让这些林农真正成为‘林子的主人’,让乡亲们能依靠林改走上致富路……”周兴祥看着眼前满目苍翠的大山,欣喜地向笔者介绍着他的“护林经”。

今年47岁的周兴祥,是霍山县诸佛庵镇远近闻名的“林改状元”、致富典型。10年来,在县委县政府林改政策的支持下,他将一座座荒山秃岭变成了“绿色银行”,创建个人林场8个,开展林下养殖业,年纯收入高达80万元,并积极帮助农民创业,带领当地群众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快车道”。

下岗职工成功逆袭

周兴祥原是霍山县诸佛庵镇林业站的一名普通员工,生活并不宽裕的他在2004年因机构改革不幸下岗,看着这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山林,周兴祥久久不忍割舍,几经消沉和彷徨后,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要利用自己的经验、技术继续服务林业建设!

抱着这样的想法,周兴祥开始了他的流转荒山、植树造林之路。2004年,村里决定对无人管理的荒山林场进行一次性转让,在村委会进行山场评估和公开拍卖后,周兴祥积极争取并成功中标,陆续流转村办集体林场5个,合计面积2011亩。2007年霍山县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他又按照公正合同及时补办了《林权证》。

承包山林后,周兴祥把所有的精力都放了进去,怎样才能做到因地制宜,怎样才能效益最大化,看着自己的林场,周兴祥日夜琢磨着,“荒山荒地需要新造林木,可以发展以营造用材林为主的杉木林、泡桐林,还可以培植以毛竹为主的经济林,对于疏林地要进行补植补造、科学管护……”10年时间,他用“日夜呵护”换来了“绿树成荫”,现如今,林场栽植的395亩泡桐已成林成材,林木蓄积量约4740立方米,以毛竹为主的经济林491亩,毛竹立竹量约2500根,韩冲林场50亩杉木蓄积量达5000立方米。

绿荫树下“掘”金银

“林内禽畜齐欢唱,林下瓜果远飘香。”走进周兴祥的小干涧林场,“银祥农场”四个大字映入眼帘,不远处相互掩映的山林下有一排排整齐的鸡舍、成片成块的茶园、盛满鱼苗的池塘……如何更好的保护环境,又提高林地利用率,真正做到靠林吃林?发展林下产业无疑是最优捷径,它是“经济账”和“生态账”的结合。

“如今,每年光出售土鸡就有1000只,鸡蛋1000公斤,纯收入可达10万元,更别说养的猪、羊、鱼了。”周兴祥告诉笔者,林地内草资源丰富可以养羊,羊粪又可以喂鱼,这样循环利用,不但经济环保,也更受市场青睐,产品供不应求。

日前,林场内正在兴建一幢别墅式休闲农家乐,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农家乐周围还种有成片果园可供游客采摘游玩。等到农家乐正式营业,该场林下经济年均纯收入可达40万元。

带领村民齐致富

致富不忘桑梓情,取得成功的周兴祥一直关注着村民的发展。在当地,林业收益周期长,许多林农无钱投入,造成抛荒浪费,周兴祥便积极去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将山场流转过来经营,成林后按利润分成。2010年至2011年期间,他与落儿岭镇太子庙村上冲村民组和牯牛岗村民组林农合作,采取入股经营的方法流转山场1336亩,收益后按纯利润三七分成,并优先录用当地林农,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现在,周兴祥山场所在的7个村民组农民都很少外出打工,主要在流转山场从事林业生产,仅2014年,各村户均增加用工收入近万元。为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下一步周兴祥计划将家庭农场做成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闯市场。“能为乡亲们做点事,我真的很高兴。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我会一直秉承这个信念做下去的。”周兴祥笑着说。(皖西日报)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