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他在演义中哭不过刘备 为什么在正史中是个“泪帝”

三国中,说到哭,最能哭的就是刘备,尤其是把这部作品搬上银幕之后,刘皇叔的各种流泪让人更加印象深刻;再有就是诸葛亮,真不愧和刘备是黄金搭档,东吴吊丧谁都知道很假,但是人家哭出了水平,再加上三寸不烂之舌,硬是让东吴众人也潸然落泪。但是在正史中,不管是刘备还是孔明,都没怎么记载哭的片段。反倒是另外一个牛人,在《三国志》中留下了七段英雄泪。这个人就是曹操。

他在演义中哭不过刘备  为什么在正史中是个“泪帝”

他在演义中哭不过刘备  为什么在正史中是个“泪帝”曹操这七次落泪,个个精彩,为属下、为朋友、为敌人、为子女,绝对是超越了演义中的皇叔刘备。

一、对敌之泪——袁绍

官渡之战后,曹操败二袁,攻占了邺城时,他亲自到袁绍的墓祭奠这位宿敌旧友,他一边祭一边痛哭流涕,情感天地。昔日朋友,今日兵戎相见,叹!

袁绍是他的强硬对手,按理来说,对自己的死敌应该挖地三尺、掘墓鞭尸才对,有的朋友认为他哭袁绍是虚情假意,是猫哭耗子假慈悲、鳄鱼的眼泪。我也曾这样想,我曾一直认为:曹操哭袁绍,只不过是作样子给当地的遗老遗少们看,让大家觉得自己是仁爱宽容的,目的是要安定人心,使袁绍的旧部都能承认或接受他是袁绍故地的新主,从而名正言顺地据有冀、青、幽、并四州,使四州之士死地踏地地为己所用;但现在,应该承认这哭声是人性化的真实情感的流露。曹操和袁绍是发小,两个人是从小一块长大的、儿时的好朋友。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乱世中他们被一些自己都无法左右的力量所裹协,为了一些超乎于友情之外甚至于超乎自己个人利益之外的东西,不得不向对方反目成仇,于私是好友,于公是死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两个老朋友始终都没有机会能共聚一处,在一起说说家常、往事和知心话,真是可悲可叹,这一哭实际上表露的是一种对个人无力抗争命运的无奈的悲哀。

二、对友之泪——陈宫


若不是当日陈宫相救,曹操也许不会有未来的辉煌;若不是那句宁我付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陈宫也许会成为曹操帐下的重要谋士;即便陈宫后来投靠吕布,与曹操为敌,但是在曹操的心中,陈宫更像是以为朋友,只是道不同。他哭泣的,是对超脱于任何恩怨情义之上的、统治规则的无奈。

他在演义中哭不过刘备  为什么在正史中是个“泪帝”

三、对属下之泪——荀攸、郭嘉、典韦、庞德

荀攸死,曹操一说到他就“流涕”而哭。郭嘉死,曹操哀甚,直到赤壁之战,还想到郭嘉,大哭道:“哀哉奉孝,痛哉奉孝。”表达的是一种失去知己、挚友、助手的痛惜之情。

典韦死,他为流涕,募间取其丧,亲自临哭之。庞德死,他闻而悲之,为之流涕。表达了曹操对自己部下的忠诚、勇敢、舍生取义的精神的感动。

他在演义中哭不过刘备  为什么在正史中是个“泪帝”

曹操爱朋友,恋旧,恩怨分明,有恩必报,有怨必报,是个惜才、念恩、重情的人。亲密的知己和忠实的僚属,是他的事业和精神上的支柱,是他生活上的全部依靠。曾几何时,他自认为无所不能,如今,却因为一些连他都无法掌控的客观因素,使自己的亲朋友故旧一个一个离他而去,他曹操还能依靠谁?还能指望什么?活着到最后去死,还有什么意思?

四、对爱子之泪——曹冲

曹冲之死,是曹操的大憾,又是曹丕的大幸。十三岁离世的至爱之子,曹操的痛苦,为人父母者感同身受。曹操为曹冲而哭,是对传承的担心,也是对爱子的追思。

他在演义中哭不过刘备  为什么在正史中是个“泪帝”

曹操在对待政敌面前,从不心慈手软,常杀戮。对待朋友和手下又常恩威并众,真情流露。这种人类与生俱来的孤独感,这种失去亲朋挚友的灰色情绪,即便是体现在曹操身上,仍让人觉得非常可怜。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