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定陵?义安?铜陵?


铜陵市,别名定陵、义安,安徽省辖市,位于安徽省南部,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接芜湖,南靠池州,西临安庆,北与无为县一江之隔。1956年建市,是一座工贸港口城市。城市依山襟江含湖,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优化资本结构、国有资本运营改革等试点城市。

铜陵历史悠久。因铜得名、以铜而兴,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采冶铜的历史始于商周,盛于汉唐,延绵3500余年。

新中国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出自铜陵。第一个铜工业基地建于铜陵,第一支铜业股票发自铜陵。铜文化已成为城市文化的核心元素,铜经济已是城市最具特色的强市之基,铜雕塑享誉全国,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中国(铜陵)青铜文化博览会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

铜陵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市、安徽省首批省级园林城市、万吨级海轮进江终点港、国家园林城市

2015年6月28日,合福高铁通车,铜陵北站正式运营。铜陵进入高铁时代。

地理环境
铜陵市位于安徽省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在东经117°42’00”~118°10’6”、北纬30°45’12” ~31°07’56”之间。东距芜湖市80公里左右,东南与繁昌县接壤,西距安庆市90公里左右,南与青阳县、南陵县交界,西南与池州市毗邻,西北一江之隔是无为县、枞阳县,距省会合肥市130公里。铜陵市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80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0.80%。南北最长约42.5公里,东西最宽约40.6公里。[4]

一、全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为723958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人相比,十年共增加39358人,增长5.75%,年平均增长0.56%。

全市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741823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人相比,十年共增加62935人,增长9.27%,年平均增长0.89%。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251225户,家庭户人口为686028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减少0.39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69663人,占51.06%;女性人口为354295人,占48.94%。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4下降为104.34。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99107人,占13.69% ;15-64岁人口为551368人,占76.16%;65岁及以上人口为73483人,占10.15%。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63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1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46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8165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128128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248148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76536人。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5125人上升为11278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5580人上升为17698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1529人上升为34277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28796人下降为24385人。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49812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23888人,文盲率[5]由10.76%下降为6.88%,下降3.88个百分点。

工业

铜陵工业源于矿业,以产铜著称,商代早中期即开矿炼铜铸器,东汉以来设有炼铜场,唐、宋、元、明、清均设置炼铜的官办机构。鸦片战争后,各列强国侵入中国,英、日等国先后来这里侵占铜矿主权。日本侵略者多年进行掠夺性开采,矿产资源倍遭破坏。

建国初,由于铜官山铜矿历史悠久,矿产资源丰富,国家首批确定、最早安排建设铜陵有色金属工业基地。1950年,华东工业部派遣12人建矿先遣队来铜恢复矿山建设,揭开了铜陵经济建设新的一章。

1950~1952年,中央重工业部首批拨出建设资金730.7万元,用于完成铜官山矿日采选矿石400吨生产系统的改造,1952年6月投产。国家还拨出资金349万元,建设扫把沟2000千瓦机组发电厂,1952年4月运行发电。1952年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4万元,按1952年不变价计,,生产铜料298吨,开始奠定有色工业的基础。

方言

铜陵本地话为吴语-宣州片方言,分为:当地话、圩里话、山佬话三种:


沿江一带讲的是圩里话,分布于:城关部分、钟仓、流潭、太平、和平等地;
山佬话主要是指山区居民讲的话,分布于:钟鸣、金榔、新桥部分、朱村部分等地;

当地话是指铜陵县所使用的方言,属吴语方言,主要分布于顺安、西湖、朱村部分、城关部分等地;

董店、大通、新建等地所讲的话属于安庆话,俗称“桐城腔”。胥坝、安平、老洲等地所用语言属无为腔。

铜陵市区除吴语外亦有江淮官话,类似南京官话,主要为新移民使用,历时50年左右形成,比较接近普通话。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