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那些深圳街头的荒诞、茫然、孤独,是关于人和现代城市秩序的边界

那些深圳街头的荒诞、茫然、孤独,是关于人和现代城市秩序的边界

▲ OCT华侨城创意园,一面绘着巨幅人像图案的墙,墙面脱落一角,露出里面隐藏的管道。孩子从这里走过,好奇地向墙的夹层里打探,好像忽然发现了墙上的人,原来也有血管和神经。

Sayings

或许,你有时也会有这样的感受:遗落在街头的荒诞、好奇、孤独、茫然,是似曾相识的时间与空间的巧合,它们可能发生在每个人身上,却常被我们熟视无睹。而当摄影师用镜头将它们定格,再搭配上观者恰如其分的心境,却能唤起诸多情绪,耐人寻味。

在摄影师蒋宁眼里,旁人眼中普通的街道、商场、公交、城中村,是一个个激发她创作的”刺点”。当她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融入进每一张作品时,其传递出的情绪是再真诚不过的。

在这些作品中,你或许能看见另一个自己,拾起那些遗落在街头的荒诞、好奇、孤独、和茫然。

那些深圳街头的荒诞、茫然、孤独,是关于人和现代城市秩序的边界

在缤纷的秩序中

那些深圳街头的荒诞、茫然、孤独,是关于人和现代城市秩序的边界

▲三影堂收藏作品展上,我和摄影师阿斗的作品《穿民国时期服装的男人》合影。画面上五个人,服装、视角各异,各自观看着不同的场域。时间、空间的错乱与并置,形成另一种意义上的“观看”。

那些深圳街头的荒诞、茫然、孤独,是关于人和现代城市秩序的边界

▲ 这幅作品拍摄于2014年12月的福中一路。在深圳这座年轻而开放的城市里,12月是Party扎堆的月份。以室内环境来表现这一主题的作品并不少见,但参加Party的人们行走在有地标建筑(深圳音乐厅)的公共空间里,传递的信息就更为鲜明而丰富了。

那些深圳街头的荒诞、茫然、孤独,是关于人和现代城市秩序的边界

▲ 拍摄于被誉为“金融中心区”的蔡屋围。无论年龄、性别、身份,每个自然人在社会生活层面,所遵循的规范是大同小异的。

那些深圳街头的荒诞、茫然、孤独,是关于人和现代城市秩序的边界

▲ 拍摄于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原耀华玻璃厂一角。玻璃地面,交待出多层空间透视关系。面对当代视觉文化这种呈现方式,公众与展品(空间)的交流互动也是一景。

那些深圳街头的荒诞、茫然、孤独,是关于人和现代城市秩序的边界

▲ 这是许多人童年时代都会经历的场景。我是谁?藉由各种外界的辅助,我们看到一个或者被放大、或者被缩小、或者被变形、或者被模糊……的自己,我们和各种可能的自己对话,以确定“我”的存在状态。这场对话也许从童年的懵懂中开始,伴随终生。

那些深圳街头的荒诞、茫然、孤独,是关于人和现代城市秩序的边界

▲ 春寒料峭的大梅沙海滨,几个蒙古人褪去衣装奔向大海,只留下一个照料物品的同伴,伫立在海滩上。草原上的人见到大海,和海边的人见到大草原,内心的冲动也许是一样的吧。

那些深圳街头的荒诞、茫然、孤独,是关于人和现代城市秩序的边界

那些深圳街头的荒诞、茫然、孤独,是关于人和现代城市秩序的边界

▲ 时下全民“摄影运动”一瞥。在数码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人们常把“拍照”和“摄影”相提并论,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拍照”和“摄影”的边界又会慢慢地清晰起来。1985年,马克·吕布在日本旅行中定格的这个场景(见右下图),今天,恐怕在日本不多见了吧。

那些深圳街头的荒诞、茫然、孤独,是关于人和现代城市秩序的边界

▲何香凝美术馆外,一个独处的男子,一件行走者的雕塑。他们短暂交汇,彼此都是过客。

| 在惯常生活中寻找“刺点” |

“说起有关大眼睛的照片,闭上眼睛,你最先想到的可能是解海龙拍的《大眼睛》。因为它背后反映的人文关怀打动了我们。”我和深圳摄影师蒋艺有关摄影的对话,是从著名摄影家解海龙拍摄的希望工程经典纪实照片《大眼睛》开始。

不过,作为深南东路上的办公室一族,一名非专职摄影师,蒋艺的纪实舞台还是她也是你我熟悉的一切,深圳的街头、地铁、公交、广场、音乐厅、展览馆、商场、城中村等,而促使她拿出随身携带的定焦35mm相机或苹果手机去定格的,是能让她“咯噔一下”的场景——用法国哲学家、文学家罗兰·巴特的话说,就是“刺点”。

这些年在深圳成功拍摄到的“刺点”,蒋艺视之为一场场的缘分,并迷恋于其中蕴含的戏剧性,日复一日地保持着观察和记录的热情。她相信,这些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行为表征,好奇的,庸常的、荒诞的、合群的、孤独的、凝视的、跳跃的,如此种种,反复叠加起来,就是时代的表征。画中之人,尽管境遇不一、情趣各异,却能让她在观照彼此相同、相通与相悖的点滴中,获得更加冷静而纯粹的自我认知。而观者凝视这些图像时,最直接的感受或许是“会心一笑”——这些空间与时间的巧合,似曾相识,或是司空见惯,但常被熟视无睹,却又能唤起很多情绪。

2014年春节,寒意未消,蒋艺带了几名蒙古族客人去深圳东部看海。孰料,客人见到大海后,就褪去了衣装,尽情与海水相拥,只留下在沙滩上穿着冬衣的看客。“草原上的人见到大海,和海边的人见到大草原,也许内心是一样的吧。”决定拍下那一刻前,蒋艺想起自己第一次进藏区看到遮天蔽日的大雪时,脱口而出的“啊!大雪!”

“这些‘刺点’,有的是它契合了你某种想法,有的是绝大多数人共有的但又常常被忽略的。”蒋艺说,她多是靠直觉,感性来记录。对于“抓人”的题材,她不会机械地去“执行”,因为它很可能只是一个“作业”。“我的作品必须是和自己的真实生活,和自己对生活的理解紧密相连,感情上是真诚的。”

蒋艺说,她在深圳居住了20年。她认为深圳无论在地理,还是在文化心理上都是多元的,即使她本人的生活比较规律,经常去的地方也比较固定,但仍能找到很多小“刺点”。当然,这些来自日常的“刺点”,单张看,或许平淡无奇,并置在一起,它们就自成体系,自然有了力量。

如拍者所言,在蒋艺这组《在缤纷的秩序中》专题中,观者看到的,并不涉及重大事件,也无宏大主题,它们是散落在街头的好奇、荒诞、凝视、孤独和茫然等,甚至在观者身上就上演过。看似简单,实则回味无穷。

不过,要在经年累月中,对惯常保持足够的敏感,并非易事。“对内,靠书写、阅读、思考和消化;对外是行走和观察。”蒋艺说,从初中至今,她仍保持着记日记的习惯,而阅读的书籍涵盖文、史、哲、艺术甚至是建筑;对外的行走,主要依靠步行、坐公交、打车,以便随时能保持“东张西望”的状态。

文 | 胡琼兰

图 | 蒋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