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感谢隋炀帝, 1400多年来,我们还在领受大运河的恩泽

感谢隋炀帝, 1400多年来,我们还在领受大运河的恩泽【按】本文写于2004年8月,出自一位基层法院女职工之手。文章篇幅并不大,内容也非常简洁,但在她纵观历史变迁,放眼中国发展,以冷静而独到的视角观察隋炀帝及大运河之中,其深刻的思想灼见和洞穿时空的预见,直至穿过10年后再读此文,依然散发出醒世之响。

出差赴宁,途经大运河。并不宽阔的水道上,仍然忙碌着南来北往的货船。船上大多运载的是煤炭、黄沙、木材之类笨重的物品。

破旧的船只飘荡在油腻的河水里,偶尔响起的汽笛声从远处带来悲凉的陈旧气息。这就是虽经千年沧桑却仍用羸弱的肌体为现代的人们传输财富与希望的大运河。

提起大运河,免不了要说说隋炀帝。隋炀帝是历史上数得着的暴君,狡诈、奸险、好色、凶残,名声之坏,直逼桀纣。感谢隋炀帝, 1400多年来,我们还在领受大运河的恩泽

在历代的传说中,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是为了到江南寻访美女和游山玩水。但是据我猜测,美女完全可以由地方官选了送到皇宫,坐船旅游和坐轿旅游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想来还是野史家们为了强化隋炀帝昏庸的效果,故意将一个皇帝的施政行为与他的私生活挂上钩。实际上,开凿大运河是和修筑万里长城相提并论的宏大工程,劳民伤财,兴师动众,矛盾尖锐,而且属于那种长期投入、长期扶植却只能在将来收益并惠及子孙的“基础工程”。

现在的历史书上都说隋朝的灭亡是因为隋炀帝“穷兵黩武、横征暴敛”,并用开凿大运河为例证明隋炀帝的残暴,说民工长期泡在水里,身下都生了蛆,死去的民工都来不及掩埋,漂在水里任意腐烂。所以贯通南北的水上动脉大运河没有给隋炀帝带来好运,反而成为政敌们讨伐他的一大罪状。

感谢隋炀帝, 1400多年来,我们还在领受大运河的恩泽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统一和民族融合,功在千秋,利在中华。隋民虽不胜其害,唐民却不胜其利,甚至到14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还是在领受大运河的恩泽。骂名都由隋炀帝担了,可好处都让后人落了,后人还要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骂娘!

看到隋炀帝的结局,我忽然明白一个道理。对于自私的人来说,“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是不可思议的。平心而论,单就开凿大运河一事,隋炀帝敢于力排众议、不计代价的决定动工,还是体现了一代君王的远见卓识。

前人辛辛苦苦载树,后来乘凉的人却并不一定叫好。可见,有时候,要想扎扎实实做出一点实事,必须有一种奉献精神,不仅要奉献自己的智慧和血汗,还要牺牲自己的生命和名誉。

境界低的人,智慧和血汗都不愿意付出,却想坐享荣誉和财富;层次较高的人,能够牺牲生命成就某项事业,但是他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牺牲名誉,所谓“舍生取义”,毕竟有舍有取;只有完全达到无我境界的人,才可以无视个人的生死荣辱来成就一番事业。感谢隋炀帝, 1400多年来,我们还在领受大运河的恩泽

这就不难明白为什么现在很多领导们大都喜欢搞“政绩工程”,而对“基础设施”不感兴趣。这些人的真实目的不是要干实事,不是要造福百姓,而是为了自己的仕途,或者为了等自己退下来能对后人“有所交代”,那“政绩工程”就是他最好的纪念碑。

虽然这些工程医得了经济萎缩的“皮”,医不了发展低迷的“瓤”,但是对于这些为官数年而又才智平平的父母官来说,实在是唯一的选择。出发点既然是为了个人,追求表面的、短期的利益自然就不可避免。

当然,这表面的繁荣,多少还是有益于经济发展的(况且钱都在这里,你这一任不花,下一任也要花的,何不自己拿来帖金),怕就怕“昙花工程”,耗费民脂民膏却贻祸当代!感谢隋炀帝, 1400多年来,我们还在领受大运河的恩泽

从某种程度上讲,隋炀帝的远见、魄力、实干以及自知之明真值得我们学习学习。在这个喧嚣的尘世中,太需要一种踏踏实实、看破名利的人,需要那种愿意把自己供奉在历史祭坛而造福后人的人。

比起现在的某些公仆,我们真应该感谢隋炀帝,毕竟,隋炀帝用一世骂名、万代唾弃给我们留下了一条洋洋洒洒的大运河,而某些人,得到了加官进爵、风光无限却留给了百姓多少沉重的哀怨!

其实隋炀帝是知道自己没有好下场的。传说他曾揽镜自顾,对萧后笑道:“好头颅谁当斫之?”一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洒脱,倒也是一番俗人难以达到的境界。可惜某些意气风发之人不知是否也有这个自知之明,是否在照镜子的同时也摸摸自己的脖子?

(本文选自中国文史出版社《你是怎么想的》一书,作者李晓梅,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

【作者简介】李晓梅:现任江苏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审监庭庭长兼审管办主任,系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法律讲堂”栏目主讲人。著有长篇小说《斗争》、散文集《你是怎么想的》。

欢迎关注本微信公众号:中国民间评论员(zgmjply),建言中国,评论天下,分享精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