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雄心勃勃:「印度制造」要取代「中国制造」了吗

雄心勃勃:「印度制造」要取代「中国制造」了吗

雄心勃勃:「印度制造」要取代「中国制造」了吗

● ● ●

就像中国人经常喜欢拿美国与本国做对比一样,中国也是许多印度人心中潜在的标杆——虽然对于“赶上中国要几年”这一点他们常常意见不一,没来过中国的那些印度人对此最为乐观。最近令他们感到兴奋的一个话题是:“印度制造”看来迎来了取代“中国制造”的历史机遇。

在雄心勃勃的新总理莫迪的推动下,“印度梦”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实现工业化,而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差不多就是“现代化”的同义词。在某种程度上,现在的印度似乎具备着20年前中国曾有过的那种优势:几乎无穷无尽的廉价劳动力、巨大的市场,以及对工业化的强烈渴求。在这一点上,两国其实一度很相似(根据美国咨商会的数据,中国人均 GDP 直到1984年才超过印度),然而真正的问题是:这30年来,为什么是中国而非印度成了“世界工厂”?

和谋求“富国强兵”的近代中国人不同,印度人那时并不怎么谋求实现工业化。殖民时期的英国统治者自然不想要一个工业化的印度来成为自己的对手,甚至印度人自己,也多把大机器生产看做是某种痛苦的记忆,而不是值得追寻的未来。纺织业在许多社会中往往是工业化进程的第一步,但现代印度国旗上的图案却是象征着农村手工业的纺车。

在圣雄甘地看来,正是曼彻斯特的纺织工业造成了印度社会的贫困。他选择手工纺车,是因为人力劳动在被机器取代之后陷入无法拯救的境地。和许多国家的现代领导人不同,甘地强烈反对机器工业,因为他觉得“正是机器使得某些国家能够剥削其他国家”,他在1931年发出预言,“一旦印度实现了工业化(它一定会这么做),印度就开始剥削其他国家。对其他国家而言,印度就变成灾祸,对世界而言,它就是威胁。”在更早之前的1928年,他甚至宣称“神禁止印度模仿西方实行工业化”,因为“如果一个拥有3亿人口的大国,采取同样的经济剥削方式,它将像蝗虫一样把这个世界吞食得精光”,而现在印度人口已达12亿。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可以说印度有意选择了一条“没有工业化的现代化道路”。为了社会的稳定,政治家们有意不去触动、改革(更不用说摧毁)原有的社会结构,尽管那其中可能蕴藏着巨大的不平等。大部分劳动力都依靠基本而原始的技术手段生活,只有极少数特殊集团或精英卷入到现代经济活动中,而他们在印度的生活世界中,就像是一个个孤岛或飞地。由于社会主流如此,因而能利用这类机会的常常倒是边缘群体——例如印度工业最强大的塔塔集团,其创始人家族原是拜火教的帕尔西人,这支少数民族在印度至今仅有不到10万人。

这就造成了一种印度式的现象:很长时间里,印度的 GDP 组成中,三产的比例呈现“高-低-高”的马鞍形模式,与中国的“低-高-低”完全相反,和发达国家的“低-低-高”也大有不同。这正是因为印度是在工业化尚未推进之时就先使服务业得到了发展——与工业化不同,服务业不那么需要改善基础设施,也未必需要改革社会结构,甚至不需要促进社会和经济平等。它的坏处是,全社会未能被充分灌输平等、纪律、准时、效率等理性主义精神,但好处是,不需要经历工业转变中几乎不可避免的残酷资本原始积累过程。正因此,有些人赞颂印度的稳定与和平,另一些人则觉得那只是停滞——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挪威人 Gunnar Myrdal 在1968年的《亚洲的戏剧》一书中就对印度实现工业化表示极为悲观。

然而无论如何,直至今天,印度仍是东亚之外的整个亚洲地区唯一称得上拥有较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在那些不需要全社会整体投入的行业,它往往表现得不错——例如小部分IT精英就能创造印度软件业的辉煌。现在的问题是:越来越多的人被卷入进来后,也都想要享受现代化的好处,而这如果不经历某些深层次的改变,是办不到的。

印度常受人诟病的老毛病,基本上都是这类结构性的问题:基础设施之所以那么糟,是因为它选择的现代化道路就是为了避免这样的需要;人口多而具备合格技能的人少,是因为印度的教育并不是一个为现代工业化准备的平等普及教育;贪污现象无法根除,说到底也是因为这样的社会结构中,统治精英享有特权。这些问题是绕不过去的,正如英迪拉·甘地总理在1980年就曾说过的:“当我们想关闭没有效率的企业时,立即就会有人叫嚷这会造成很多人失业,但如果我们不那样做,以后就会有更多的人失业。”

世人常把印度比喻为一头慢吞吞前行的大象,现在这些年大象有了想要起飞的迹象,但事实证明,它仍然是按自己的节奏慢慢飞行。虽然这是个有许多梦想的国家,但在印度,几乎不能指望什么事在短时间内就能得到改变,“印度制造”要取代“中国制造”恐怕也为时尚早,至少在改革那些深层问题之前大概是不可能的。印度裔的 Rafiq Dossani 2008年在《印度来了》一书中说,许多人考虑到成本而去印度投资,“然而,当他们第一次下飞机后脑海中经常会本能地跳出一个想法:为什么他们不直接飞去中国。”人们对“印度制造”的兴趣,常常并不是印度能做得更好,而是因为在中国不那么容易做生意或原有的某些优势丧失了,这才是我们身为中国人值得深思的地方。

———END———

【创投界】

最专业、最全面、最有深度的投资、创业平台

与我们一起干点不平凡的事儿,请关注【创投界】微信公众号:chuangtou88(长按复制)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