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爱心\"短板\"如何补 梧州部分公益团体发展遇瓶颈

近年来,梧州市社会公益组织秉承善良、互助、友爱的精神组建起公益团队,身体力行去感染身边的人,吸引更多志愿者的加入。然而,经过一定时间的“打磨”之后,团队运作和活动开展中的各种“短板”日益显现。

随着国家开始大力推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成立正式社会工作机构,采取政府购买的方式予以多方面支持,社工须持有社工证才能上岗,这对梧州的社会公益团体的发展将带来哪些影响?

活动开展较随机

筹资渠道狭窄

据了解,公益社会组织中的成员来自各行各业,年龄覆盖范围比较广,大家都是在先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抽时间去从事慈善活动,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成员的“倾囊相助”。因此,公益团体的运行和慈善活动的开展就显得比较随机,随意性比较强。

“团队成立的初衷就是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扶有需要的人,同时可以助人自助。”星微天使爱心团队负责人陈样海说,“我们先选好受助对象,估算对方所需要的帮扶金额,然后团队管理员通过QQ群发布信息,确定是否帮扶、捐赠者人数、金额大小、是否亲自到访等,而这些均由队员自愿选择,有时募集到的金额不一定能达到我们的预定目标。”

而梧州公益群的管理员“依依”也表示,团队的运行方式是“N帮1”,探访时间由小组长来决定,组员尽量抽空参加,但由于每个人都有工作或家庭事务“缠身”,并不能保证每次都能出席,少数人也会由于个人原因而中途退出。

此外,大部分的社会公益组织都是凭着几个创立人的一腔热情而发起,通过善言善行感染周边人群,从而发动身边更多的人加入。但是,团队的背后并没有政府部门或稳定的基金支持,加之缺乏成熟的项目,团队成员对资金的使用意见不一。因此,存在筹资渠道狭窄、经费紧张、资金使用方向不统一等问题,这也成为制约公益性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瓶颈。

“帮扶金来自小组成员的拼凑,每次探访活动都需要使用汽车,探访当天的油费、过路费、午餐费等均采用‘AA制’,单次出行每个人都需花费100多元,部分成员会由于‘不堪重负’而中途退出。”梧州公益群管理员“依依”道出了公益团体在运作中的问题。而这样的情况在星微天使爱心团队也出现过,该团队负责人陈样海表示,目前团队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管理员和队员对于钱使用方向的观点不一致,部分队员认为自己捐出100元应该100%用于受助对象身上,但是团队每次外出都需要用车、就餐,因此用在捐赠上的款项就剩下85%左右,在管理方面确实遇到了“瓶颈”。

成员结构单一

组织运行不规范

公益团体帮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贫困家庭、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孤儿等社会主要的弱势群体上,且大多只提供物质帮助。然而,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下,受助对象在心理疏导、方向指引、价值观引导等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我们曾经有一名帮扶对象是孤儿,大家每隔一段时间就去探访他,还带上学习用品或其他慰问物品,但他由始至终默不作声,不知道是否接受、是否喜欢。”桂东医院阳光志愿者协会会长黄冬至说,“我们问一句,他就答几个字,从不主动讲他自己的想法。而我们也没有心理辅导方面的专业人士,不知道如何入手去跟他沟通。”黄冬至坦言,协会结构单一,全是“清一色”的医护人员,能给受助对象提供的服务很有限,这成了他们这个爱心组织发展中的软肋。

据团市委副书记蒋秋艳介绍,目前梧州市的社会公益组织运行的状况还不够规范。首先,没有一个组织在民政部门或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今后国家出台慈善法之后,他们就不具备法人身份;其次,大部分组织以送物资、送钱为主,但受助对象最需要的不一定是物资,部分人可能有“人穷志不短”的思想,会抗拒接受物资;有部分公益活动在开展过程中会有企业、基金会的参与,参合了不纯粹的目的,这也让公益组织的规范发展存在风险。

蒋秋艳表示,目前全广西都处在建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试点阶段,在政策、资金扶持方面尚未明确相关政策,建议有意愿在公益事业发展的组织应尽快登记注册,注册后才能有资格承接政府的购买服务,有志从事专业社工的人员可考取社工证,增加就业机会。(记者 吴艳虹)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