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开展多层创建建设生态文明扬中

今年以来,市环保局围绕新《环境保护法》以提高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创建生态文明为抓手,以专项整治为突破口,强化监管,严格执法,着力解决群众身边各种突出的环境问题。即日起,本报推出“生态扬中·环保在行动”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迎着冬日的暖阳,漫步在城区街头,只见绿树排排,花草呼应;走进乡村田原,村容整洁,水清岸绿,生态秀美。人们不难发现,近年来,我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面貌日益变新。

“我们始终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头等大事、头号民生。”作为环境的“探照灯”,今年来,市环保局以实施新《环境保护法》为契机,打造了一项项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程,在全市掀起一阵“绿色旋风”。

■“创模”喜过“国考”,岛城挺起绿脊梁

年初,我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交出沉甸甸的绿色成绩单,顺利通过“国考”。现已进入公示阶段,待环保部授牌。

在“创模”实践中,环保局围绕提升群众环境幸福指数,净气、护水、降噪、增绿,不断深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优化人居环境。

清淤治污,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现我市地表水Ⅲ类以上达100%,城市水域功能区达标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长江水质Ⅱ类以上比率100%;扩大污水处理能力,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近三年来,我市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均控制在98%以上,重点污染源达标排放率100%;打造蓝天工程,对城区无证无照的35家茶水炉依法予以取缔,对全市39家47台燃煤锅炉进行清洁能源改造……创模之路的每一个印记,都见证了“环保人”坚持不懈,塑造城市形象的决心和魄力。

■“生态示范创建,刷出农村靓“颜值”

“来看看我家后门的河,可干净了!”听说记者来采访生态农村创建工作,家住西来桥镇西来村丁家腰沟埭的何阿姨透着些许激动,热情地领着记者往自己家走。

干净整洁的乡间小道,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交相辉映的各类绿植……一路上,处处是新意、物物皆美景。来到何阿姨口中的小河前,只见河水清澈,河岸干净,还有成群“嘎嘎”叫唤的野鸭,真是令人心旷神怡。

“这河原来可没这么干净,长满了茭白和水花生。”对于这样的“顽疾”河道,该村充分利用老百姓集中力量打突击战的优势,全面开展河道清理,使全村98条村前埭后老沟沟达到了清淤治理的目标。河道清理后,又借助全村21座灌溉泵站,6座排涝泵站,3个通江涵洞的水利设施优势,及时畅通水系,适时进行生态换水,使全村大小河沟水系面貌一新。

西来村的“换颜”是近年来我市抓生态农村创建的一个缩影。据环保局党组副书记朱春耕介绍,今年来,该局已完成了17个行政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有8 个村工程正按序时进度稳步推进。“让村民喝上放心水,走上平坦路,住上特色房,村容村貌卫生整洁,这是我们一直在做的。”

■“实施生态修复,绿色发展阔步走

说起生态修复,新坝镇新宁村的村民感慨颇深:“我们这成片造林后,村庄就像小园林一样。”

走进该村南部江边的鸿霖生态林业园,扑入眼帘的是大片长势喜人的枇杷、桂花、香樟等树木。沿着波光粼粼的鱼塘往前走,一路景色秀美,树林中,三五成群的土鸡自由自在地穿行在小果树苗间,悠闲地觅食。“林业园于去年建成,占地500余亩,有近30000株树木,树林‘碳汇’将为保护局部小气候和生态环境发挥积极作用。”该园蓝敦洪副经理介绍道。

“植树造林不仅能控制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蓄水能力,还可以大大改善村庄生态环境。”朱春耕说,今年来,环保局进一步加大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力度,现已完成 27个生态修复补偿项目,并调整了新坝镇、开发区生态红线保护区域方案。“希望能够用生态修复来提升环境承载力,让市民享受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生活。” (记者: 秦天 钱纪兵)

编辑:刘晓娟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