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但愿“限外”的猛药用不上

◎马志海 南方卫视主持人

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受到市民关注。广州市副市长陈如桂日前在相关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政府将继续按照“建、增、管、限”四字方针,加大交通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智能交通体系建设,努力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陈如桂说:“广州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政府一直努力确保外地人员到广州来公务、商务、看病、办事、旅游等能够畅通,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启动简单的‘一刀切’限行政策。”市交委主任陈小钢表示,新的治堵30条工作方案,在研究讨论后会向社会公布并征求意见,所有措施不会突然宣布。

广州堵车,不是新问题,应该说这十多年来道路拥堵状况一直在“稳步提升”。客观地说,其间除了野蛮施工、任性围蔽、胡乱开挖制造的人为拥堵,广州的交通还存在着道路设施不完善、指示牌“烤”糊智商、交通标线朝画夕改等种种问题。虽然,吃了政府开的限牌、涨停车费的药,但这对治堵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尽管如此,交通状况也还没有堵到令人绝望的地步,就像广州人的口头语所言“都过得去啦”。于是,政府也迟迟未能下全面“限外”的决心。

然而,时下的舆论氛围何以把治堵的焦点定在了“限外”的议题?一方面,外地牌车大量出现与“限牌摇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因为摇号、拍牌的措施令许多广州市民买车后去上周边城市的牌,这实际上只是部分消解了政府通过摇号拍牌控制机动车数量增长的效果;后来,外地专车又插上一脚,这才把舆论的视线聚焦在了“限外”上。

另外一方面,也是政府引导得好。限牌、涨停车费没有取得预期的治堵效果,政府在媒体和公众的质疑声中正尴尬着呢,正好专车又闯进公众的视野,这下好了,没人再说限牌、涨停车费这两片药没用了,因为新药片到货了:“限外”。而且这一回,是大多数市民支持,因为道路越来越堵是人们每一天的切身感受,而“孕妇效应”又令很多人专门在路上数外地牌,又很自然地把堵车的账全都算在了外地牌车上。更有甚者,无论是网络还是马路上,一股“排外”情绪正在蔓延。

现在,尤其让政府满意的是,“既然限牌就应该限外”的逻辑令限牌摆脱了受争议的境地。此时,在一片“限外”的呼声中,交委主任的一句“我建议媒体不要说限外”,显得是多么气定神闲啊,这春风化雨的一句话,顿时令媒体陷入了“图样图森破”的自责。

依交委主任所言,治理交通拥堵,政府已经备下了三十余味药,这个“限外”应该是放在最后服用的救心丹了,只要广州的拥堵不是到了令人绝望的地步,估计这“限外”猛药一时半会儿还不会用。但愿如此,更希望“限外”之争促使广州交通建设跃上新台阶。所以,都散了吧,准备过年,一切都等到2016再说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