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评城| 株洲,一座亢奋而又沉重的城市

评城| 株洲,一座亢奋而又沉重的城市株洲是一个火车拖过来的重工业城市。这个城市,因火车而兴,因火车而荣。火车不仅给株洲拖来了工业、枢纽、货物集散,也拖来了视野、观念、生活方式。然而,中国地标城策院的公子平有话要说,为什么株洲就是赶不上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同级别城市?株洲这座城从无到有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时尚、领先、超越是株洲人的精神写照,火车不仅给株洲带来外部世界的资源和信息,还扩展了株洲人的视野和观念,在“火车文化”的熏陶下,株洲人因见惯世面而不会轻易被迷惑,还因见过世面而更敢于去冒险,然而株洲仍然位列于中国发展中的地市级城市,而不是发达的地市级城市。 株洲,一座亢奋而又沉重的城市,为何亢奋?因何沉重?

评城| 株洲,一座亢奋而又沉重的城市

火车头精神下的铁路枢纽地位衰落

火车早已成为株洲的标志。株洲人到了外地介绍自己都会说类似的话:“我是株洲人,我们株洲是全国X大(四大、五大之类,其实没几人真正搞清楚)铁路枢纽之一,你只要去过南方,你就肯定去过株洲。”当然大多得到回答是肯定的,就与其仿佛拉近了一层关系,也得到了某种满足,而如果得到的回答是否定的,那么就判定对方真是孤陋寡闻,心底也不免起了点轻视。“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之一”的概念和骄傲被根深蒂固地深植于每个株洲人心中。谈株洲,必然要谈火车,当然要谈南车!

伴随着生产火车头的南车株机发展壮大,株洲的火车文化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内涵-火车头精神。南车株机就是田心,是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由于其在业内的领先地位,让株洲人找到了一种领先者的感觉,也从某种程度上契合了株洲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心理,火车头精神在2010年还被正式确立为株洲精神。2015年11月28日新闻,株洲成电力机车制造“世界第一城”,产品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

评城| 株洲,一座亢奋而又沉重的城市

株洲作为铁路枢纽,其实更多原因是源于株洲北站。株洲北站是全国15个路网性编组站之一,因此株洲的货运能力无需置疑,但在客运能力方面,吐槽点颇多。在株洲坐火车出行其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高铁的停靠车次少,很多地方并无直达车。而普通火车车次很多,但座位少。没开通高铁前,在春节买张火车座位票真的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5点起床去排队吧。

但现在沪昆高铁、吉衡铁路、杭渝铁路的相继开通,株洲铁路交通地位急剧下挫,枢纽地位或许将不复存在。为此让株洲人变得忧心忡忡,他们担忧的既有铁路枢纽衰失导致的城市地位受损,更担心火车头文化象征的泯灭。

作为南车基地和传统铁路交通枢纽,株洲为何却在高铁网络规划中却自我出局呢?

国企的独大的民营经济竞争力的低落

不管怎么样,火车出行虽然怎么不舒服,但总是可以称之方便,站着总比没有的好啊。火车拖来了外面的世界,首先是工厂。作为一五、二五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株冶、331、601、田心、发电厂、洗煤厂等等,它们让株洲很早就接触了外面的世界,让株洲人懂得了先进工业可以换取更好的生活,也更习惯性地去接纳开放的东西。大型国企观念和规范思维也让株洲成为湖南少有的具有现代工业思维的城市。

评城| 株洲,一座亢奋而又沉重的城市

因此,株洲成为湖南严格规范城市建设规划最好的城市,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大大高过长沙和湘潭。规划作为中国现代城市发展的先导,已被株洲人运用的炉火纯青。二十几年前就搞起的河西高新区,后有了云龙示范区。长株潭城轨刚刚有了眉目,就开始布局地铁规划。而近几年航空城、轨道交通城、汽车城、金山新城、动力谷、武广新城,各种高大上的城市概念更是令人目不暇接,中国地标城策院参与了株洲职教城、株洲武广新城、株洲城铁站等项目的深度策划,深切感受到株洲政府对规划和策划的重视,对专业的尊重。株洲这些城市概念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具备创新和落地的能力,但真正落实却面临着这样那样巨大的困难,最核心原因是因其隶属于湖南区域,对资源的吸引和分配能力羸弱是其外伤,湖南整个区域的落后观念对其围城是其内伤。

由于工业的繁荣加上交通枢纽的货物集散优势,株洲是商业开发领先的区域,尤其是服装市场,芦淞服饰市场群成为我国中南地区最大的服饰物流中心和全国十大服饰市场之一,这是株洲人除了火车之外的另一个骄傲。虽然株洲的商业流通业也有可圈点的芦淞服饰市场群,但株洲的经济过于依赖国企,而民营经济活力远弱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同级别城市。即使芦淞服饰市场群,也似乎为外地来株人群(比如沅江帮)主导,而且最终的竞争力偏原始和落后。问题就出在这里!看看株洲的经济发展,其实一直都是依靠着国有企业在这里支撑,前有株冶、后有南车,而331、601、电厂也都是株洲经济的稳定器,在株洲,找工作要做公务员、进国企是父母对孩子的最大愿望,他们认为进了国企,就等于进了保险箱。

评城| 株洲,一座亢奋而又沉重的城市

大树底下好乘凉,但资源集约下,养料只能优先供给大树,作为小树苗的民营经济由此也受到了限制。还有,国企独大,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处理也一直总心存扞格。他们自成一体,与地域观念存在隐性隔离,也无心起到拉动本地民营企业的作用。以电力机车为例,400亿产值的行业,涉及株洲的主要企业只有56个,这里面很多还都是田心企业派生出来的,外包的服务和产品很多出自外地甚至是国外,本地民营企业根本就接不到单,原因既有本地企业暂时不具备能力,也还有其他更隐性的东西。

开放思维下的城市市民圈子隔阂

株洲有着国际范的规划,就有了漂亮的城市建设。这几年在湖南这个地界,只要提到株洲,基本上都会承认这个城市管理和建设得相当漂亮,然后痛恨自己的城市为什么就赶不上。他们不知道,为了建设株洲卫生城市、文明城市下了多大的功夫,隔三差五的检查简直到了要把人逼疯的程度;号称亚洲第二大广场的炎帝广场是经过多少次的建设、修改后所取得效果。当然,这里的核心是城市建设的理念,还真是其他城市没那么容易学到的。

评城| 株洲,一座亢奋而又沉重的城市

这是因为株洲有着开放性的下现代国际思维,然而隐藏在这座美丽城市里面的却是城市市民圈子的隔阂。株洲人由四个圈层构成:一拨是本地土生土长的土著,作为移民城市,这类人其实被稀释和外来文化同化了(如招工到工厂),把周边的本地人算进来也为数不多。第二拨是因工厂迁入而来的外地人,这一批人有很多是高级知识分子和高技能的人士。当年早期的毕业生包分配,很多人被分配到这里来了。如在冶金、电力、电子、机械专业中,一些上海交大、北方交大,甚至清华北大优秀毕业生被分配到了这里。现在工作不包分配后,能来株洲的顶尖大学生就越来越少了,稀缺了。第三拨是由于商业发展而进来的,以江浙人、邵阳人、益阳人为主,他们在这里从事商业贸易,有自己的圈子,甚至有自己的圈子语汇。第四拨是外来寻求工作生计的人,他们或者进入企业,或者进入公务员、医院、学校等,或者自己做点小生意,多是来自株洲区域县市的人。

各拨人在自己的圈子中能安安静静的,但他们出了这个圈子,他们会视自己为圈子的代表,要为自己的圈子代言,时刻维护自己的面子。圈子之间的沟通交流相当困难,大家相互之间都隔着一层面纱,我只归属我的圈子,甚至于不归属于株洲这座城市。

评城| 株洲,一座亢奋而又沉重的城市

株洲这样的一座城市,拥有经过强力整改的美丽城市容貌,较发达的经济体系,塑造着有竞争力的城市形象。株洲人也有理想、有情怀、敢闯、敢拼,能在其所领悟的领域做到极致。但是株洲却总是被各式各样的圈圈所限制,只能不断追随别人的脚步,而无力开创全新的局面,似乎拥有企业家的追求,却没有企业家的命格。

在地理位置上,尽管有铁路交通上的优势,具有物流中转的先天条件,却靠长沙太近,在重要资源的分配上,总是会被长沙抢先。

在经济发展上,过于依靠国企的状况,让金融、人力、财力等资源被过多的分配到国企身上,让民营经济失去了得以发展的空间,株洲的经济的活力和创新由此裹足不前,逐渐被后来者居上。

在人力资源上,对外部顶尖人才正逐渐丧失吸纳能力,也许正是削弱这座城市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原因,株洲或许能在既定的轨道上保持前行,但究竟还能前行多远可能有些疑问。

看看苏州和泉州,刚刚开始发展时的条件与株洲都相差无几,甚至还曾齐头并进过,却没有这么多圈圈和条件,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理念,让他们逐渐脱离了国企经济的束缚,当他们以几倍于株洲的人均GDP在快速向前时,作为株洲人,只能枉自叹息。株洲人的现代思维和理想情怀是否将在未来被沦落?厚重的体制氛围和地域文化是否会让株洲失去活力?

株洲这座城,是一座亢奋却又沉重的城市,有心发展,无力发达,难道是株洲错生在了湖南这个地方?(本文来源于中国地标城策院的微信公众号:评城。全原创、最价值、有味道,你我的评城。)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