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2015,再见;这些成都人成都事,再也不能见

今天是2015年倒数第二天,

大榜要来说点伤感的。

2015,再见;这些成都人成都事,再也不能见

关于过去的这一年,成都每天都在用“逼格”、“高端”、“洋气”等等词汇怒刷大家的朋友圈,目测在明年这些词依然会继续实力刷屏。

既然关于“获得”的话题,我们已经回顾得足够多了,那不妨分一点点注意力,来看看这一年……

成都所失去的 ……

1

· 徐老八原汁面 ·

2015,再见;这些成都人成都事,再也不能见

磨子桥旁,新南路88号附6号的徐老八面馆,承载了一代代七中学子的脂肪和青春。

几乎每个七中娃娃都熟练掌握了在徐老八正确点菜的方式:幺鸡幺怪幺红元,再加个幺煎

——一两鸡汤面,就是幺鸡;一两怪味面,幺怪;幺红圆是一两红汤元子面;幺煎就是一两煎蛋面……

2015,再见;这些成都人成都事,再也不能见

然而,这间开了近20年的老面馆也抵不住红星路扩建的影响,宣布关门。

关门前的最后一天,丁点大的店里坐满了七中的各级校友,专程过来吃最后一碗面,画面颇为感人。

2015,再见;这些成都人成都事,再也不能见

有人说老板曾经说过,要是找不到合适的店面,以后就不做了。而当大榜试图打电话问老板是否找到新店面时,电话已经没有人接了……

2

· 红红舞厅 ·

2015,再见;这些成都人成都事,再也不能见

前不久一篇关于成都“砂舞”的文章狠狠刷了成都人的朋友圈,高调地宣布这间有着“中国砂舞根据地”之称的红红舞厅关门了。

起源于90年代的砂舞,最早出现在由防空洞改成的舞厅里,灯光昏暗,男女跳着贴面舞,上下其手,紧密厮摩,后来,但凡跳着这种“砂舞”的舞厅都被统称为洞洞舞厅。

成都男人都知道的红红舞厅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家。

2015,再见;这些成都人成都事,再也不能见

听曾经住在红红舞厅周围的人说,那时,经常有原配找上门抓老公,甚至在街面上扭打成一片;还有在附近摆过摊的小贩说,曾见过年过古稀、满头白发、皱纹多得可以演《惊情四百年》的僵尸的老大爷从里面慢慢走出,步伐蹒跚……

而如今,随着红红舞厅等一系列洞洞舞厅的落幕,门前这些是(jing)是(cai)非(hua)非(mian)都已经成为了传说。

3

· 银杏川菜酒楼 ·

2015,再见;这些成都人成都事,再也不能见

就在几年前,成都人在开玩笑时都还会说:

“嘿,哥老倌儿你以后发达了,要请兄弟我吃银杏哟。”

而成都人口中常道的这家银杏,尤其特指武侯区临江中路12号的银杏川菜酒楼,十多年来,在老成都吃货心中,它一直是那里的“地标建筑”。

就是这样一间在成都人心目中极具有代表性的高端川菜酒楼,在高档消费惨遭“寒冬”的今年,悄悄地关门了。

2015,再见;这些成都人成都事,再也不能见

在它最辉煌的时候,门口的两棵银杏树上金黄的银杏叶飘洒下来,与酒楼门前的车水马龙互为景致。关店时,酒楼内的萧条模样和曾经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

虽然银杏旗下仍有2家酒楼在营业,但在成都人心中的那个银杏已经永远消失了。

4

· 中国会所 ·

作为95年建起的西南第一家高端会所,今年刚好是中国会所开业20周年,然而从今年10起就紧闭的大门和贴着“停业整修”的告示牌,低调地宣告着它也退出了舞台。

2015,再见;这些成都人成都事,再也不能见

提起中国会所,总能想起一圈戴着名牌表的中年商务男,以及动辄几千过万的消费,成都人在形容它的时候,巴不得在“成都高端的会所"的高端前面多加几个“最”字,说它基本代表了成都的高端生活也不为过。

2015,再见;这些成都人成都事,再也不能见

然而,从最初只做针对高端人士聚会的会员制国际化商务私人会所,到后来对外营业接待各种宴席,转型降价也无法挽回中国会所的颓势。

最后,中国会所不仅在今年惨淡关张,据说还欠下不少员工的工资,也是唏嘘。

5

· 红光夜市 ·

2015年12月8号,这是叫红光人哭得脑花儿都在颤抖的日子,因为大家伙的心头肉——红光夜市被取缔了,现在的街道成了这样↓↓↓

2015,再见;这些成都人成都事,再也不能见

曾经在这里挤得鞋(孩)儿都要踹脱,现在倒是空旷宽广。

想起在这里和一大群人围坐在露天头聚餐,一口酒、一阵起哄的日子,简直嗨麻了。

2015,再见;这些成都人成都事,再也不能见

这家俘获了众人的波浪酸菜鱼,是一对老夫妻开的,生意爆好,五点钟的时候一般就要等到一个小时。超薄的鱼片、爽口米线和豆腐,最后再用鱼汤泡饭。

2015,再见;这些成都人成都事,再也不能见

还有夜市土豆的味道也是…糖醋麻辣不要太棒!!!

2015,再见;这些成都人成都事,再也不能见

水果摊就不说了,一整条水果街又便宜又好,当然有传言说称不足,但来这买水果跟外面比起来还算是捡了欺头。

2015,再见;这些成都人成都事,再也不能见

还有章鱼小丸子、臭豆腐、干锅、冷锅鱼……这一整条夜市算起来也不知道少了多少家好吃的,反正它也就这么没了。

曾经长期混迹于此的学生,现在心头估计比这路还空……

6

· 明日·快一周 ·

2015,再见;这些成都人成都事,再也不能见

就差那么一点点就能走进创刊十年的成都本土生活杂志《明日·快一周》,也宣布将于2016年1月正式停刊。订了好多年、被通知去退订的读者纷纷大呼不舍。

2015,再见;这些成都人成都事,再也不能见

- “我老公为了给我庆祝生日曾在快一周登了一张照片,交了五年的刊费,明天只好去退了

2015,再见;这些成都人成都事,再也不能见

还是舍不得啊…”

- “你们好多专题和栏目我现在都背得出来,啥子康二姐串串发展史、江湖大佬的传说、老地方、出租六回……我住在温江,一直订了好多年了,结果后来不晓得咋个的,温江都买不到了…”

2015,再见;这些成都人成都事,再也不能见

- “我从07年开始订阅,到现在一期不落。一路看着这本杂志从2块涨到3块,从没有塑封到有塑封,形状大小、封面风格都发生过好几次变化…不过这个期刊只在成都发售,其他二级城市好像都没发售。我舅妈也喜欢看这个,资阳那边莫法买,我就每次出刊都买两本,每次回家就给舅妈带回去……”

2015,再见;这些成都人成都事,再也不能见

多少人的青春回忆都和它有关,每年它推出的苍蝇馆子50强,是多少成都人等待的谈资。

虽然记忆不会随着停刊而消失,但翻着快一周逛吃找乐的日子就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7

· 糖画泰斗樊德然 ·

知道这位老人的人并不多,但是,没有哪个成都人的童年是没有转过糖人吃过糖饼的。

2015,再见;这些成都人成都事,再也不能见

一块大理石,两头木转盘,有着“国家级非遗项目成都糖画唯一一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之称的樊德然老人,11岁就开始“以铜勺为笔,以糖液作墨”。握在他手中的铜勺不止能舞出传统糖画常有的糖饼、花鸟虫鱼或者飞龙舞凤,更有着将戏曲人物制作为糖画的独门手艺。

2015,再见;这些成都人成都事,再也不能见

老人曾经回忆说,解放前戏班子多,看戏的人也多,他就把摊子摆在戏台子下面最热闹的地方,台上唱戏,他一边倒糖画一边也看戏,戏里人物的穿戴、武器、动作、神态都被他一一记在心上。先是尝试着在纸上描,然后慢慢用糖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才有了这门用糖倒好戏曲人物的手艺。

2015,再见;这些成都人成都事,再也不能见

今年8月,樊德然老人因病在成都家中去世,享年90岁。下一辈的成都娃娃不仅再也没机会看到如此精致的戏曲人物糖画,随着从事糖画行当的手艺人逐渐减少,说不定,在未来的某一天,连承载着我们这几代人小时候记忆的糖画也会彻底消失不见了。

有得则有失,

城市要发展,时代要朝前,

必然的代价,

就是承载着大家记忆的东西,

一批又一批地消失。

所谓辞旧,才能迎新。

成都,我们可以随时相见;

而2015,永不能再见。


来自:喜新厌旧的康康\非常有名的皮特


· 友情提示 ·:看完2015年在成都消失的东西,欢迎移步到今日第2条,继续收看2015年底连城市一并“消失”的成都。

注意

本文由成都Big榜

(微信号:chengdubigbang)

原创出品。

如需转载请联系谈资君

(微信号:refusefool1)

任何未经授权转载或抄袭行为一经发现坚决举报!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