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谁小时候没偷过东西?

谁小时候没偷过东西?

心路独舞

甘肃永昌县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子疑因偷窃巧克力被店主罚站和羞辱之后,又被要求家长前来解决问题。新闻里说这个孩子“家境贫困,父母均在当地卖爆米花供养两个孩子上学”,没能凑够“以一罚十”相当150元赔偿金的母亲在现场出手打了孩子,再之后这个孩子跳楼自杀了。我看着这篇本已非常令人心痛的新闻之后,竟是满屏的“活该”、“小偷该死”、“你弱你有理”之类的冷血评论,我的心一下子冷到了极点。

有人会说,很多人也很贫穷,但并没有都去偷东西。那么长大的过程中,究竟有多少孩子曾拿过不属于的东西呢?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儿科学助理教授、著名儿童行为专家芭芭拉·霍华德(BarbaraHoward)博士的研究结果,“多数孩子会在儿童时期的某个时刻偷过东西,偷窃实际上和睡眠、乱发脾气等一样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常遇到的行为问题”。就连著名的专栏作家杨恒均也承认过自己年少时在地上捡走5元钱而据为己有,即使后来看到歇斯底里哭喊的农妇失主也狠下心来没去归还。

那么,是不是偷了东西的孩子都是坏孩子,甚至更为严重,“小偷针大偷金”,遇到小偷小拿的孩子我们就应该羞辱、惩罚或带去参观教养院或监狱,进行恐吓式教育呢?专家认为,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当2岁的孩子看到喜欢的东西时,常想都不想便据为己有,“我看到了,我要,我拿了,于是便是我的了”是他们简单的逻辑,没人会把这么小的孩子看成小偷,尤其是那些对孩子成长心理有些了解的家长来说,顶多会被认为孩子的分享精神不够。但这时家长能给孩子清晰设定“界限”是最重要的事情,“不!你要并不就是你的”,尽管拿别人的东西在这个年龄并不违法。

当孩子到了5到7岁时,拿别人的东西也是挺正常的事情,这时孩子正在建立良知的阶段,知道这样做不对,因此拿的时候会做些简单计划,还会试图藏匿或者被质问时撒谎否认等,但他们还是很难抵御拥有所喜欢东西的诱惑,尤其是在同伴互相攀比的压力下。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儿科教授、儿童成长行为专家马丁·斯坦(Dr. Martin T. Stein)认为这是孩子在“试水看看被抓到后会怎样处置”的阶段,也是家长最好的教育机会,给孩子明确划出行为标准和规范,指出这种行为是错的,并要求孩子赔偿和道歉。一次我和丫丫购物时就曾遇到过类似情形,一位家长出超市上车时发现孩子“顺”走了一支巧克力棒,教育了之后马上把孩子带回到店里道歉付款,我看到小孩子囧得眼泪都流下来了,店员听后却蹲下身来把视线和小孩子持平,指出这样做不对之后,语锋一转开始使劲儿鼓励起小孩子能承认错误的坦诚和勇敢,我相信这样孩子一定会记住这次经历和教训的。

但问题是,一些孩子的行为你并没有抓到现行,因此并没有得到上面那种应该受到的教育,一些行为便会延续到青少年甚至成年。这虽然是一个非常需要矫正的问题,但《好孩子,坏行为》(GoodKids,Difficult Behavior)这本书的作者、著名的儿童心理治疗师JoyceE. Divinyi却认为,找出孩子偷窃背后的原因是更重要的事情,“孩子做事凭情绪,因此找出孩子偷东西背后的原因非常重要,孩子可能遇到什么麻烦了,也可能在用这种办法吸引父母的关注,或者别人对她很刻薄等。”

那么什么又是甘肃这个13岁女孩子偷窃背后的情绪因素呢?贫穷。孩子的父母靠卖爆米花为生,供养两个孩子,赶来处理事件的妈妈兜里只有10块钱,付不起150元罚款,无奈妈妈只好去找爆米花摊上的爸爸,两人也只凑了95元钱。这样贫穷家庭的孩子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几率很大,别说孩子了,就是大人不也是一生都在期待“得到自己没有但别人拥有的东西”的欲望中挣扎吗?更大的房子、更漂亮的配偶、更多的钱、更好的生活环境等等,但成年人有相对更好的个人约束能力,一个13岁的孩子却很难。更何况,这个孩子期待却买不起的不过是一块小小的巧克力,想来实在令人感到悲哀。

我突然想起了最近在美国发生的一件事。圣诞前夕,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朴次茅斯(Portsmouth)的一位名叫麦克·柯索尼斯(Mike Kotsonis,下图)的警察接警处理了一起盗窃事件。审问期间警官发现,铤而走险跑到超市偷东西的女子偷的不过只是蛋糕粉、白糖等,原来这名一贫如洗的女子只想给孩子做个生日蛋糕,警官了解后干脆替对方买单了事,这让得知详情的店员也十分感动,将消息传开后不少美国网友纷纷向当地警方寄去礼品卡、现金支票甚至还有一个水果蛋糕,一个偷盗事件演变成了一个“正能量”的事件,相信这名女子的孩子不是在窘迫和羞辱、而是在笑声中度过今年的生日和耶诞节的。

谁小时候没偷过东西?

穷人到处都有,穷人的生活千篇一律都经常捉襟见肘,但穷人的遭遇却不同。贫穷并不是甘肃这个家庭的过错,更不是这个13岁小女孩儿的过错,因为一个人若为钱犯罪,这个人有罪;一个人若为面包犯罪,那么这个社会有罪;而一个人为尊严犯罪,那么世人都有罪了,笑贫不笑娼的人们大可休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