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通用花了 5 亿美元入股打车平台,究竟为了什么?

通用花了 5 亿美元入股打车平台,究竟为了什么?

硅谷和底特律越来越多的被联系到一起。福特和谷歌建立合资公司的事还没有最新消息,但是通用却和 Uber 的对手、美国第二大打车软件 Lyft 走到了一起。

通用出资 5 亿美元,领投了 Lyft 总额为 10 亿美元的 F 轮融资,并且获得 Lyft 董事会的一个席位。其他跟投的还包括阿里巴巴、乐天、滴滴等公司。当然,这件事不止投资这么简单。通用还和 Lyft 结盟了,他们宣布将联合开发「自动驾驶车辆按需服务网络(on-demand autonomous vehicle network)」。

通用花了 5 亿美元入股打车平台,究竟为了什么?

合作的未来出行模式

在未来,车辆所有权的变更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共识,你需要的可能只是车辆的使用权。而自动驾驶汽车是支撑这种模式的技术基础。因此,主机厂的角色肯定会从卖车的转变成车辆供应商,共享用车平台则会成为直接接触用户的一级服务供应商。

从这个角度看,双方的合作可以说是双赢的结果。毕竟如果车厂去做共享用车项目,那么和现有平台相比,他们无论是在算法技术、知名度、用户心理预期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弱势。如果让共享用车平台单独去造车、做自动驾驶技术,难度也显然不小。

所以在这个「自动驾驶车辆按需服务网络」的合作中,通用会负责自动驾驶车辆的部分,他们计划将「超级巡航」技术和安吉星服务搭载到专门为 Lyft 供应的车型上,未来也将逐步把更高级的自动驾驶技术应用落地。

Lyft 则会负责按需调配车辆的网络平台,把服务和车内系统结合,分别服务于司机和乘客。

说谁了算?

不过,这种车厂研发自动驾驶技术,共享用车平台则负责把产品和模式落地的合(tou)作(zi)其实也不是首次出现,乐视和易到用车,广汽和 Uber、滴滴和北汽,甚至福特也参与了 Lyft 的 E 轮投资。

所以从未来出行的趋势预判来看,大家都达成了共识。但合作模式上还有很大区别,问题的核心其实可以归结为话语权。

乐视控股易到用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对于乐视来说,它的诉求是将车内作为自己内容生态的延伸,这就需要他对于共享用车的运营模式进行主导,所以收购易到用车就是一个最直接的解决方案(前提当然是买得起)。

Uber 之前和谷歌合作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现在已经开始挖团队独立研发,走上了一条跟谷歌类似的路线。那么对于 Uber 来说,再去找主机厂把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应用的难度就很大了。毕竟对于车厂来说,车辆本身的话语权很重要,而自动驾驶又是未来的重头戏,很难让第三方企业去主导。

通用花了 5 亿美元入股打车平台,究竟为了什么?

而一些小范围的合作(以广汽 Uber、滴滴北汽为例)很多还处在实验阶段,更多是为了印证模式的可行性。

再看通用和 Lyft 的合作,这种投资但不控股的模式,可能是最「温和且稳固」的合作方式。通用获得了稳定的盟友,造车之后的用途有了稳定的保障。Lyft 目前在美国的市场份额算是「老二」,如果没有 Uber 的庞大体量却贸然把精力放在运营之外,很有可能就活不到未来。

所以不同的合作模式,说到底还是受企业的需求、策略、实力等因素影响。现阶段我们能够看到实现的方式存在差异,但模式的优劣很难也不需要分清。

对于用户来说,在不久的将来用手机叫来一辆自动驾驶汽车,把我们送到想去的地方。这样的场景很美好,其实这就够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