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公关人士谈上海地铁“凤爪女”风波:不像商业炒作,或为自发

公关人士谈上海地铁“凤爪女”风波:不像商业炒作,或为自发

1月2日下午,一名女乘客在上海地铁2号线车厢内吃泡椒凤爪,遭到指责后舌战众乘客的视频在网上疯传,“地铁凤爪女”成为当日新浪微博上海本地热搜词排名第一。

很快就有网友发现,在2013年就有人在微博发图爆料,一名女子在上海地铁里吃泡椒凤爪,两者疑似为同一人。

随后,这名女乘客被“人肉”,疑似是一名兼职教小提琴课程的音乐教师。离奇的是,还有多个微博用户自称是这名女子,该事件涉及的相关平台和产品一时间成为热搜,有不少网友猜测,这是一场借视频进行炒作的事件。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就此事件采访了某公关公司CEO吴女士,她分析认为,“上海地铁鸡爪事件”的商业炒作可能性很小,具体有四点理由;但有一定可能涉及女主角个人的炒作。

事发后至少有26个微博账号涉及“王若扬”

在1月2日在网络上被疯狂转发的视频中,地铁车厢内,一名女子手拿泡椒凤爪的食品袋,与周围其他乘客争吵,不服被众人指责吃凤爪并将碎骨掉落在地上。在被拍摄的同时,女乘客也用手机回拍,用脏话回击其他乘客。

经网友“人肉”结果显示,这名女乘客名叫王若扬,曾在几年前参加过外地某卫视的相亲节目,在一家名为私教平台兼职小提琴教师,具体地点是上海浦东世纪大道附近。不过,当澎湃新闻记者拨打该平台的客服电话试图求证时,电话一直处于忙音。

与此同时,澎湃新闻记者发现,“凤爪女”已经一跃至微博热搜排行榜的第一位。随后几个小时,“王若扬”的名字也上了微博热搜词。

在网友“人肉”该名女乘客的同时,不断有微博账号自称是“王若扬”,据澎湃新闻记者搜索发现,至少有26个账号名带有“王若扬”。

其中账号“王若扬Cindy”曾在事发当日发布微博:“对不起”,疑似对于自己的行为表示歉意。但不久后,该微博被删除。

澎湃新闻记者联系了其中一个名为“王若扬Cindy1”的微博账号,该博主坦言:“我非王若扬本人”。

疑似该事件女主角王若扬在2012年曾参加某卫视的相亲节目时,在全场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对此,有网友称,王若扬几年前参加电视相亲节目就不能排除其想走红或自我炒作的嫌疑。该名网友指出:“几年前的相亲节目没让王若扬走红,现在一包凤爪让她红了”。

同时,记者在优酷视频的上述私教平台频道上发现,该频道的最新发布和最多播放的视频都为与王若扬有关,而频道粉丝数也已超过20万,比类似的私教网络平台的粉丝数量高出十倍。

同时记者在淘宝搜索发现,有商家打出“地铁凤爪女同款”的旗号,开始售卖所谓同款手机和凤爪。

公关人士:商业炒作可能性小

究竟是不是商业炒作?

有网民称:如果是炒作,那也是一次失控的、失败的、失格的炒作。澎湃新闻专门就此事采访了一家公关机构的CEO吴娟,她分析,视频系商业炒作的可能性很小,理由有几点。

首先,整个视频的拍摄内容没有高潮起伏,不符合一般商业炒作的策划思路,看起来像自发事件;第二,视频主角被发现三年以前就有此行为,说明不是为了此事件策划而聘请的演员,因为在一般临时的事件策划中,其实最难解决的就是人物身份的真实性问题;第三,目前网络上没有看到相关手机在商业软文和社交媒体上的品牌引导,所以基本上可以断定手机品牌没有参与;第四,网络上爆出的女主角微博很显然是假的,是一些嗅觉敏锐的营销账号为了骗粉而冒领身份,这种行为在社交媒体上很常见。

吴娟指出,该事件有一定可能涉及女主角个人的炒作,因为该女主角之前上过征婚的电视节目,说明她有出名的意愿,以及通过“走红”来获取一定商业目的的可能性。但是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草根”很难具备事件营销策划的能力以及推广的能力,所以她更倾向于该事件为自发。

吴娟认为,“凤爪女”之所以会引发较大的关注,其中媒体和大众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推手”,因为公共交通工具上发生的不文明现象,无论是上海、北京还是香港,都是容易引起话题和博人眼球的,所以很多商业策划也喜欢选择地铁车厢这类地点。但是总的来说,这些年发生的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不文明现象,有一半是自发的,只不过被媒体和营销号推向热门话题,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推热事件的催化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