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大势│拜耳等医药巨头争相与创业公司进行交易,利用基因编辑技术

大势│拜耳等医药巨头争相与创业公司进行交易,利用基因编辑技术

拜耳(Bayer)与基因编辑初创公司 CRISPR Therapeutics 组建合资企业,研发能靶向并修饰人体细胞的CRISPR药物。这是将CRISPR技术运用于制药领域的最新尝试。

大势│拜耳等医药巨头争相与创业公司进行交易,利用基因编辑技术

拜耳公司只是最近启动将CRISPR技术用于全新药物研发的大型制药公司之一。

强大的基因编辑工具CRISPR能否对疾病的治愈有所帮助?各大制药公司正在竞相寻找答案。

拜耳公司与初创公司CRISPR Therapeutics最近宣布了一项金额高达3亿美元的合资项目,共同开发治疗血液疾病、失明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的新药。

这一行动表明,制药业正急于运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开发新的药物。

但要充分发挥CRISPR的医疗潜能,尚且言之过早。许多短期关注点将集中在:如何将基因编辑体系导入体内靶标。

除了CRISPR Therapeutics,还有两家创业公司也想利用CRISPR研发新药,分别是Editas Medicine和Intellia Therapeutics。

这三家公司,要么与大制药公司合作,要么有大制药公司投资。近几年该领域内的频繁交易表明,制药公司看到了将新技术运用于疾病领域的巨大机会,以及新治疗方法将拥有的广阔应用空间。

短期内,CRISPR有望用于某些基因疾病或癌症的试验治疗,先将细胞移出体外,编辑DNA,再移回体内。但三家公司也在致力于如何直接将CRISPR导入体内细胞。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旦达到,可能开启很多潜在疗法的大门。

CRISPR Therapeutics公司的CEO罗杰·洛瓦克(Rodger Novak)表示,拜耳与基因编辑初创公司合资企业的一个主要目标可能是,开发新的传输技术。这对将来靶向体内细胞的药物而言,将会“至关重要”。

这是不小的挑战。要发挥作用,药物首先要找到正确的器官或组织,并且必须以安全的方式靶向正确细胞。

拜耳公司刚成立的生命科学中心(LifeScience Center)主任兼合资公司CEO阿克塞尔·布洪(Axel Bouchon)表示,对所有试图制造CRISPR药物的公司而言,“终极目标”是能够增加CRISPR的特异性,进而编辑靶标DNA片段。

布洪表示,CRISPR技术的基础是一个生物系统,即利用细菌来去除不需要的病毒性DNA序列。其中,某种对DNA进行定位和编辑的分子,已经逐步进化出一些非特异性,甚至可以对付各种不同的病毒。

对涉及体外工程细胞或间接体内疗法来说,这不是一个问题。“如果想要进入体内,那么你必须确保靶标具有高度特异性,否则该药物会无效。”

拜耳公司拥有专利技术,以及实现该特异性所需的专业知识。

布洪表示,一旦该系统有足够的特异性,就可以有多种将其送入细胞内的方法,包括利用病毒载体或纳米粒子等。将其输送到正确的组织,可能与眼球注射或者心脏支架传输药物一样简单。

但目前,还没有一个试图生产CRISPR药物的公司能够解决全部三个挑战——将药物传输至组织,再到细胞,并最终靶向具备高度特异性的目标序列。

拜耳公司在治疗某些血液遗传病方面处于领导地位,包括凝血障碍性血友病。

布洪认为,开发CRISPR药物的最便捷途径可能就存在间接体内疗法之中,而治疗除血液类以外的其它遗传疾病,可能要求将药物运输到活体细胞,但这需要一个“大跨步”。

治疗遗传性眼部疾病是另一个极具潜力的近期应用,因为眼睛对免疫反应不太敏感,并且对眼球进行注射的一些方法已经得到了认可。但开发一种以CRISPR为基础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药物的难度不亚于“登月”,布洪说道。

洛瓦克也提醒说,将CRISPR传输到正确的心脏细胞,或其他复杂器官的细胞,将遇到的挑战,可能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够解决。

事实上,虽然这一技术将“变革医疗领域”,洛瓦克说,“相关尝试还只处于起跑阶段。”

MIT Technology Review 中国大陆地区独家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及合作请联系: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公众号:mit-tr。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