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困难居民医疗救助报销比例提高到70%

今日,市政府召开2016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本市将提高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标准,同时将启动编制大连市地名总体规划及市内四区(高新园区)地名详细规划。市政府副市长朱程清出席会议并讲话。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今年本市将提高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标准,困难居民医疗救助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70%;普病救助标准最高限额由3600元、4200元统一提高到10000元;重特大疾病救助标准最高限额由6000元提高到20000元。修订出台《大连市临时救助办法》,进一步扩大救助范围,完善救助流程,确保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救助。

推进养老福利工作体系化发展。每个区市县建设1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综合示范中心,采取信息化手段,实施规范化管理,面向社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医疗护理、餐饮配送等服务。

加强区划地名工作。围绕大连金普新区体制机制建设要求,完成行政区域界线测绘工作。启动编制大连市地名总体规划及市内四区(高新园区)地名详细规划。建设大连市地名公共服务管理系统。认真落实《大连市地名管理若干规定》,研究出台道路、建筑物、公共设施名称管理等系列文件。

深化殡葬改革。积极推动殡葬立法工作。重点围绕除夕、清明、中元、寒衣等传统祭祀节点,强化宣传执法。实行绿色安葬激励机制,各区市县普遍建立绿色安葬墓园或墓区。落实惠民殡葬政策,扶持海葬发展,提高海葬补贴标准,开展海葬公祭活动。

做好救助管理和婚姻收养登记工作。探索研究我市户籍流浪乞讨人员临时救助措施,继续开展“寒冬送温暖”救助管理工作。启动市救助管理站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二期工程。建立涉外电子档案信息管理体系,加强婚姻登记档案信息规范化管理,加快推进婚姻登记信息化建设。

“十三五”时期,我市民政工作的发展思路是:社会救助能力和救助水平显著提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财力状况,统筹落实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社会救助资源加速整合,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等各项救助能力协同提升。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做强做大10个品牌化、专业化、连锁式经营的养老服务组织和企业,重点培育100家150张床位以上的医养结合型养老示范机构,重点扶持新建或改扩建1000所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和农村幸福院,培养具备职业资质的专业老年照护人员10000名,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格局全面形成。

数字

“十二五”时期是本市民政事业投入最高、惠民力度最大、政策创制最实、服务管理最优、创新成果最多的五年。

本市连续五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420元提高到610元,增幅45.24%;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210元提高到380元,增幅80.95%。五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资金24.68亿元,医疗救助资金4.1亿元,临时救助资金8700多万元。

投资7.1亿元,建成总面积10.23万平方米的255所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投入2100万元,建成9所2000平方米以上高标准老年人活动中心。新增养老床位1.1万张,全市养老床位总数达4.5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4.7张。 半岛晨报、海力网记者辛敏娟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