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他是著名的戏曲家,却因为正直而屡被排挤,最终回归戏曲研究

他是明代最著名的戏剧家,文学家,凭借一部《牡丹亭》,奠定了自己的文坛地位,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可是与他的戏剧里那些才子佳人的爱情相比,汤显祖的人生就是场悲剧。

汤显祖出生在书香门第,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著名的儒生和文坛名人,他13岁时就补为生员,年才弱冠,就已经饱读五经、诸史,精通乐府、五七言诗;此外,旁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可谓“全才”。 26岁时,汤显祖的第一部诗集《红泉逸草》问世,次年又刊印诗集《雍藻》,一时间声名鹊起,海内人士都以与他结交为幸事。

他是著名的戏曲家,却因为正直而屡被排挤,最终回归戏曲研究

因为正直科举考试屡次败北

按照那个时代的习惯和家庭的教育,像他这样的人肯定要走科举之路。可惜,汤显祖的学问在科举中用不上,他在1577年、1580年两次科举中均落榜,给他带来沉重打击。

其实汤显祖的落榜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张居正的暗中操纵。当时,张居正的儿子也参加科考,取中进士已经内定了。但张居正也怕有人说闲话,就希望找几个希望找几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作陪衬,也好掩人耳目。四处打听之下,得知最有名望的考生是汤显祖和沈懋学,于是曲意笼络,声言只要肯同他合作,就担保他们高中。 沈懋学屈从于张居正的淫威,果然如愿以偿地与宰相公子一同榜上有名;正直的汤显祖却洁身自好,先后两次拒绝招揽,并讽刺地说:“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他把自己的名声看得比处女的贞洁还要重要,在名利面前,宁愿斩断浮华也要洁身自好。不识时务的结果是异常残酷的,在科举之路上,汤显祖连年不得志,直到1583年,张居正死后第二年,才以极低的名次考中进士。批评的矛头直指皇上

张居正死后,汤显祖满以为自己的人生从此扬帆起航,结果申时行当了首辅,以翰林职位拉拢汤显祖,想拉他效力,汤显祖依然拒绝。他说自己全身都是硬骨头,不会妥协。

把当权者全都得罪光的后果就是仕途充满挫折,汤显祖先在北京当了个芝麻小官,第二年就被打发到南京,在几个闲职上一待就是七年,虽然也有一些北京的官僚慕名想请他回去,但最终都未能成行。

南京是明朝的旧首都和陪都,虽然失去了政治中心的地位,但依然是文人聚集之地,诗人,戏曲家额艺术家在此谈论文艺,汤显祖在这个地方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位置,他一面和文人切磋诗文,一面继续研究学问。

汤显祖一生铮铮傲骨,面对皇帝也丝毫不露怯懦之情。他在南京任职期间,有一次,皇帝认为言官都有欺瞒之罪,下令停俸1年。汤显祖立刻给皇帝上书,为言官喊冤,称言官并不完全丢失不顾君臣大义之辈,只是有些权臣培植党羽,忠直之人不获重用,所以言官才不敢直言上谏。皇帝要罚言官,更要罚那些权臣,敢将批评矛头直指皇上,足见汤显祖之为人。

捐资兴建书院

1591年,汤显祖一位勇于揭发官员侵吞赈灾款,收受贿赂,被皇帝贬官到雷州半岛南端当了个编外典史。

汤显祖任职的徐闻县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非常恶劣,荒野里充斥着鳄鱼和沼泽,森林。而且由于这个地方三面临海,倭寇,交趾经常侵扰这里,造成当地民风彪悍,喜欢武斗。

汤显祖深知要扭转这一陋俗的根本举措在于加强教化。走马上任的第三天,他就实地察看教育设施。

汤显祖对徐闻的教育十分失望,县学破败不堪,学生连学习的地方也找不到,重建书院已经成了当务之急。他和知县把自己的俸银全部捐了出来,并亲自寻找地点,没几个月就建成了“贵生书院”。汤显祖在著名的《贵生书院说》中,详细说明了自己的办学初衷和追求。汤显祖在徐闻待的时间不长,但是对自己亲手创办的贵生书院一直念念不忘,多年之后,他在病中还想着到贵生书院再住一阵,看看这个书院到底出了多少人才。

他是著名的戏曲家,却因为正直而屡被排挤,最终回归戏曲研究

弃官潜心研究戏曲

虽然受到了民众的拥戴,但是汤显祖最终还是触怒了权贵和地方势力,终于招致上司非议,于1598年愤而弃官回乡。他回去后生活清贫,有时只能喝粥度日,却指着满床的书自嘲:“有此不贫矣!”

他是著名的戏曲家,却因为正直而屡被排挤,最终回归戏曲研究

晚年的汤显祖彻底打消了做官的念头,专心经营自己的戏曲舞台,潜心于戏剧和诗词创作,在快50岁的时候,创作完成了《牡丹亭》。在临川演出时,万人空巷,令同时代的《西厢记》减价。接着汤显祖又写了《南柯记》、《邯郸记》,并把他早期写的《紫箫记》改成《紫钗记》,完成了他的“临川四梦”。

1616年,汤显祖在临川去世, 去世时非常贫困, 按《明史》的说法,只有4个字,“蹭蹬穷老”,虽然有点刻薄,但也是这位文人的真实写照。

最新文章